容(深度好文)
作者:洞见ADC
眼宽能容世间事,心宽可谅天下人,人宽从容过一生。
最近看到一段话,很有感触。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和你特别聊得来的人,那么99%的可能,是你遇到了阅历、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而对方不过是在向下兼容而已。”
真正高段位的人,其实都有向下兼容的能力,与人交往能换位思考,为人处世也懂得包容体谅。
古人有云:“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为人处事,宽容大度,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
01
《燕山夜话》中有言: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能够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世间万事,才是真正有度量之人。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后,在狱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
苏轼当时跟儿子苏迈约定,若当天平安无事,就送肉,若要被杀头的话,就送鱼。
有一天,苏迈有事没去送饭,就嘱咐别人帮忙,那人不知道约定暗号,就送了鱼过去。
苏轼一看,心凉了半截。
心灰意冷之下,便写了两首诗当做遗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即便在误以为自己生命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也没有选择抱怨,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归因到自己身上,承认自己入狱是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
其胸襟气量,可见一般。
第二件事。
有一次监狱里突然来了个怪人,那人也不说话,一进来就躺着。
苏轼也没搭理他,自己倒头就继续睡过去。
次日,那人拍了拍他肩膀说:“你没事了,可以走了。”
原来这人是皇帝派来的,见他鼾声如雷,皇帝便知苏轼问心无愧,遂将他贬官黄州。
因为心胸坦荡,所以无所畏惧。
从狱中出来后,他开始了半生的漂泊。
被贬黄州,他种地为生,暴雨袭来,他毫不畏惧,大声疾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被贬惠州,文友纷纷写信来开导他,他反而怡然自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至荒无人烟的海南,他却因觅得生蚝,喜不自胜: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恰如他自己所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哪怕半生遭遇贬谪流放,可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条件有多么艰难,他总能在最低处的生活里,活出最高级的优雅。
古言说:“必有容,德乃大。”
或许我们这一生无论怎么过,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
容不下它们,处处都不顺心;容得下它们,生活才更顺遂。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心。
层次越高的人,越明白:
这世间没有渡不过的河,也没有跨不过的坎。
做人,心胸越宽广,才能活得越自在。
02
《菜根谭》里说: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远害,更能养德。”
宽厚待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
苏轼20岁那年,进京赶考,遇见了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章惇。
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
他们曾一同游山玩水,还相约在石壁上刻下:“章惇苏轼到此一游。”
但随后由于政治立场不同,章惇加入王安石一派,而苏轼主张和平,两人矛盾也日益恶化。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章惇便在暗中一次次给他穿小鞋,可以说苏东坡的半生漂泊,有好几次都是拜他所赐。
后来徽宗即位,章惇被罢相,苏东坡得以返京。
章惇生怕遭受报复,就派女婿给苏东坡送信:“恳求坡老为相之后放过我父子俩。”
苏东坡看到信后,只是淡淡回了一句: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在恩怨面前,苏东坡不仅选择了不计前嫌,还像老友一样关心对方健康。
人生在世,不斤斤计较是教养,宽大为怀是修养。
正如《军师联盟》里,司马懿曾说的那样:“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只要一个人的心胸足够宽广,就不会有看不惯的人,因为他们明白:
很多时候,放下仇恨与计较,也是放过了自己。
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晴天。
03
苏东坡去世的时候,曾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了一句话:“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一个人只有足够坦然,才能在生死面前,淡定从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曾向师傅请教:“人生在世,什么最难控制?”
老和尚笑着反问道:“你觉得呢?”
小和尚连说几个答案,老和尚听了后都摇摇头。
最后,老和尚说:“人最难控制的,是自己的心。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便没有什么是看不开、放不下的。”
生活本就是一场修行,你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你的心还不够宽。
职场上遭遇委屈,你不甘示弱,斤斤计较,结果把大家都闹得不愉快;
和最好的朋友断绝了联系,你满腔委屈,不肯放下,反而把自己给憋出了病。
遇到了一点点挫折,你就抱怨、逃避,把自己活成了“祥林嫂”,日子越过越差。
当你经历得越多,心境越平和,就会发现,生命中可以责怪的人和事也会愈来愈少。
如同作家向日葵所说:“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把一颗心修好了,看什么都顺眼。”
把心放宽一点,那些曾经你厌恶的人,曾经让你难过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心宽了,路也就跟着宽了。
余生,愿你胸中有丘壑,眉目存山河。
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依旧温暖纯良。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