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筒笔花
一筒笔花
三十年同学聚会的时候,陈立强为老师和同学每人定做了一个青花瓷笔筒。回家后,我急摆于书桌上,放上一枝笔。显摆了几天,又觉得笔筒有纪念意义,便收到橱子里,藏了起来。
陈立强是同学中的成功人士之一,老家在博山,博山盛产陶瓷。青花瓷的胚胎好,因而是陶瓷中的佼佼者,非一般陶瓷原料能为。我想大概寓意的是我们这代人的底子实,当时,师范选的都是各区县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笔筒送得有些想法。
笔筒算是文人的标配,同学大多是老师,都与笔打交道,也算是半个文人。家里摆放上笔筒,放上几枝笔,有些翰墨书香的景象,方不失师范毕业的本色。更何况,陈立强送的笔筒是高大上的陶瓷艺术品,摆在书桌上,雅致大气。
想起了当年在学校上学时,晚自习课上,同学轮流上讲台读书,主要是训练普通话,兼培养我们读书的爱好,更有历练上讲台的胆量。有次,狐狸的读音我没有读准,陈立强同学就帮我纠正狸字发生变调,读轻声。再读起来,就不拗口,听着也顺耳,发出了正确的读音。还有出黑板报的时候,我嫌飞字的笔画少,写出来不好看,看到校园的黑板报上有个飞字的古体连笔字挺好看,我就写到了班级的黑板报上。结果,陈立强和我说,多了一撇,写成了错字,并改了过来。还介绍在黑板报上写字,要学会排列,排列合适得当,黑板报看来整齐美观。从此,我在本子上写字时,也注意把字都写得站在下格线上,意为脚踏实地,上望天空。记得当时,陈立强同学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同学的问题,恪尽职守地帮助我们每一个同学进步。现在想来,当时陈立强就懂得严谨,所以,是班里学习最棒的。在后来工作的这些年里,我做事较真,很多成分源于当年陈立强无私的帮助。不过,字写得还是一般,是自己下不得苦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字须天天练,方能有点成效。我则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寻思起来,就写两个字,三分钟热度,这是做事的大忌,也是导致我至今一事无成的劣根。
前些天,看到陈立强的朋友圈,每天都坚持背《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平时,空闲也用来读书。所以,若遇场合,和陈立强在一起交流,他说话总是很有品位,很有见地。听者耳目一新,如沐十里春风。
去找《古文观止》的时候,看到书橱里的一本《菜根谭》,那是我被单位硬派参加征文而获的奖品。又看到有我文章的文集,我竟然有莫名的激动。当年领奖品时,心都没有丝毫涟漪。我想,当年若意识到自己会写,能写,现在也许早有些许成就。如今是两手空空,背囊空空。但我有敢拿起笔写的勇气,算是培养自己的晚年爱好,退休生活不至于枯燥乏味。
有了写文这个爱好,我时常感觉自己知识浅薄,慢慢地读起了书。梁实秋的“没有人不爱惜生命,但很少人珍视时间。”是不是在鞭策我,眼下珍惜每一寸光阴,读书写作。如今起步尚不晚,只要写下去,从哪一天开始都是春,花都会开,也都会结果。
我每有拙作发于朋友圈,陈立强同学总是打赏鼓励,至今仍不放弃帮助同学的每一次机会。满腹学问的同学能看我的小文,激励我继续写,并坚持下来,令我感激不尽。万物需要阳光,歌手舞者需要掌声,作品需要有人欣赏,即使是蹩脚的,也是作者倾力所为。激励我敲字的还有文苑平台及文友老师,还有那些默默转发阅读我文章的同事和朋友。
我又找出了青花瓷的笔筒,摆在书桌上,又放上一枝笔,会写出很多的文字。
插图/作者提供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