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沧州 沧州
沧州 沧州
赵建平||河北
一部水浒天下闻,谁人不识古沧州。沧州在历史上就久负盛名。
作为外乡人,我认识古沧州,还不仅仅是因为《水浒传》,也不仅仅是因为“豹子头”林冲。
作为诗词爱好者,我认识沧州是因为诗词,因此沧州也成了我少年时代的诗和远方。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是我的济南老乡、“词中之龙”辛弃疾笔下的沧州。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这是我的人生偶像和楷模东坡先生《水调歌头》中另一种沧州。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原来沧州还曾上过诗仙李白的笔头,真是厉害了,我的沧州。
如今的沧州,充满智慧生机,宛如红彤彤的旭日,冉冉升起在渤海之滨,光耀充满希望的燕赵大地。
如今的沧州,进入“杨梅吐气”的新时代,我也情不自禁地用我的笔抒发对沧州的热爱。
沧海桑田的见证
沧州寓意沧海之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设置州治始于北魏年间,当时州治在饶安,也就是现在盐山县的千童镇。乃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老仙药,征募训练千名童男女及百工巧匠,并由此东渡的始发之地。
《魏书 肃宗纪》载,熙平二年十月“以幽、冀、沧、四州大饥,遣尚书长孙雄,兼尚书邓羡、元纂等巡抚百姓,开仓赈恤”。这是“沧州”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原来沧州与我老家山东还是颇有渊源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沧州标志铁狮子的铸造师李云就是山东人。
饱经沧桑的沧州,谁是她沧海桑田的见证呢?我认为当属铁狮子。
“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河北民间三宝,沧州铁狮子排名第一。
定州塔我的《定州 定州》里介绍过,在《正定 正定》了也写过隆兴寺的大佛。看来是时候好好写写沧州的铁狮子了。
沧州还有一个别称“狮城”,可见铁狮子在沧州显赫而独特的地位。
沧州铁狮子,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民间称之为“镇海吼”,相传为遏海啸水患而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
铁狮子坐落于原开元寺前,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在后,呈前进状,为国务院列为首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狮子用途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古今不一。
一说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的铁狮。
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 。
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我认为这种说法最合乎情理。
据说,很久以前,沧州是一块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一年海面突然刮起一股黑风,卷着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样咆哮着直扑沧州城,那情景是真叫惨啊!
黑风恶浪怎么回事?原来是一条恶龙在兴妖作怪。它看沧州这地方好,就一心想独吞做龙宫。
就在恶龙兴妖作怪、惨害黎民百姓之时,人们猛地听到一声 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怒吼。只见一头红黄色的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冲向大海,直取恶龙。
海面上顿时水柱冲天,狂风大作,龙腾狮跃,雄狮和恶龙从天黑一直厮杀到黎明,恶龙招架不住,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我占不了这地方,也叫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边跑着一边吐着又苦又碱的白沫。雄狮在后面紧追不放,一直到东海深处,逼着恶龙收回了淹没沧州的海水,这才罢休。
恶龙在逃跑路上留下了一条深沟。传说就是现在的黑龙港河。沧州这地方,特别是黑龙港流域,那白花花的盐碱,据说就是那条恶龙吐出的白沫。恶龙跑了,海水退了,沧州一带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又能安居乐业了。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歧。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人们为了感谢为民除害的雄狮,就请山东名匠李云,带领手艺高超的徒弟,在当年雄狮跃起的地方,铸成了这尊活灵活现、威武雄猛的铁狮子,后来人们又把这尊铁狮子叫做“镇海吼”。
明代李梦熊曾在《旧沧十景·中城狮子》中,专门写了这尊铁狮子。“良冶术何巧,狻猊熔铸成。踞蹯疑掉尾,哮吼似吞声。鼔鬣威张吻,昂头怒闪睛。腹中何所有,丹志镇荒城。”
依河而兴的智慧
谈及京杭大运河,人们往往先想到杭州、扬州、苏州等江南古城。殊不知,在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所流经的十几个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却是沧州。
沧州依运河而兴,沧州人把大运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沧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中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沧州市以传承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大运河生态文化带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着眼点,立足打造生态沧州、绿色沧州,全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着力构建“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的大运河绿色长廊,把运河沿线打造成生态带、经济带、文化带。
“还运河于人民”,这是沧州人的大智慧。他们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建起观光走廊、滨河道路、滨水平台、亲水平台,一条“老人能散步、青年能运动、儿童能嬉戏”的生态文化空间正在成为一道靓丽的运河风景。如今这段大运河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展现出迷人的风貌,成为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水波动,文化兴。文化和生态密不可分,更和产业、旅游等紧密相连。沧州市按“一河、两岸、五园、六景”的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发展、尊重现状、适地适树等原则,打造季相分明,景致独特的古韵河景。
“魅力沧州、乐享运河”。如今大运河沧州段风景如画,水波荡漾,绿树摇曳,群众性文娱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参与进来,甚至有很多南方游客也置身其中。
“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更延续着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沧州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不断发掘和梳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其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打造燕赵文化高地,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绿树成荫水萦绕,一步一景醉游人。”沧州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文化工程、发展工程、生态工程、精神工程。正在着力将域内大运河沿线打造成一条自然、富氧、舒适的景观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森林公园、家庭林场、采摘园、生态休闲园正在“破土而出”。
“渡头昨夜生春水,杨柳垂垂荫正浓。”相信凝聚千年文脉的运河文化将为沧州增添更加靓丽的光彩,也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武术之乡的骄傲
沧州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吴桥杂技举世闻名。这都是沧州人的骄傲。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
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五十多个拳种,几乎占全国武术门派拳种的半壁江山,各门派均具有刚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除有代表性拳种的8大门派以外,疯魔棍、苗刀、戳脚、阴阳枪等拳械为沧州所独有。沧州武术还兼收并蓄,积累了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近年来又吸纳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积极成分,取得新的发展。
沧州武术刚劲威猛,技击性强,既有大开大阖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
沧州的武林义士不可胜数。仅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就有“大刀王五”王正谊与谭嗣同结交生死,忠义千秋。如击败沙俄大力士,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嘉赏的丁发祥;近代“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于擂台之上。他们为御辱镇邪、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贡献极大,被誉为武林师表与民族的骄傲。
在那个积贫积弱、国势不济的年代,国术受到挑战,国人受到挑战,国格受到挑战。沧州武林精英挺身而出,甘赴凶险,以一已之力而振国威服四夷,昭示出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情怀,傲骨凛然,义薄云天。
没有一个地方象沧州这样出了一系列的侠义之士。这说明大正之气、忠义之风在这里繁盛持久,已经成为思想理念和行事准则,而为人们所自觉遵从。沧州武术的历史,就是扬正气、张公义的奋斗历程。
近几百年来,沧州武术精英荟萃,涌现出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高人义士,为御外辱、扬国威、光大中华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在沧州武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每四年举办一届“沧州武术节”,是观摩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喜爱武术的人可以前来以武会友。
如今,在沧州练武、尚武精神已蔚然成风。街头巷尾、公共场所从早到晚,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翁,或是几岁的幼童,都会玩刀枪剑棍,练武既为强身又是一种特殊爱好。
如今,沧州武术节融武术、文化、经济为一体,提出弘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发扬“精武一家”的优良传统,扩大了沧州“武术之乡”的影响。
武林之乡,以武会友。沧州正张开友谊的怀抱,期待全世界武林同道中人前来切磋。
美好生活的名片
沧州物聚成宝,景缀奇妍:白洋鱼美,黄骅蟹鲜。泊头梨脆,金丝枣甜;桑园宫面,御河柔棉。肃宁皮革,长芦佳盐;沧州冬菜,香嫩辣咸。
沧州物产丰盛,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丝小枣。它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是畅销于国内外的名贵果品,它的甜蜜更能代表沧州人的美好生活。
沧州金丝小枣又名西河红枣。因干枣剥开时有金黄丝相连,入口甜如蜜,外形如珠似玑。正如纪晓岚《食枣杂咏》所言“大枣不可食,小枣甘如蜜”。小枣晾晒之后,皮皱肉软。用手掰开,可以拉出缕缕金丝,故称之为“金丝小枣”。
枣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诗经·豳风·七月》里有“八月剥枣”之句,该诗描写的是殷周之际的农业生产情况。
《史记·苏秦列传》里载:“燕北有枣栗之利”,那是战国时代的状况。
《齐民要术》里记载,燕国大将乐毅伐齐,将燕枣带到齐地,齐国称为“乐氏枣”。
南北朝时,乐城(今献县)道人陈仲思于北齐后主高纬天统四年引种小枣成功,时称仙枣,又叫仲思枣。
沧州一带大规模种植枣树是在明初。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七年,朝廷工部严令多种枣桑,规定每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违者发配云南充军。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卷三中写道:“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
如今沧县西南部、献县的高官等地以及河间市的景和镇都是绵延不断的枣林,那就是沧州金丝小枣的主产区。
沧州金丝小枣被视为良好的滋补品,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能。
《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甘能补中,温能益气”。
《本经》称:“枣能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益少气,少津,和百药”。
临床上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不足,贫血萎黄、肺虚咳嗽、失眠、倦怠乏力、高血压、肝炎等症。
沧州金丝小枣由于土壤、水肥、气候等因素,形成独特的优良品质。果实不大,但肉厚核小,营养十分丰富,当地有“一日食仨枣,长生永不老”的农谚。
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当你来到枣林,走进那绿的海洋,清新、甜美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近观枣树,鲜亮浑圆的果实由绿转红,如翡翠,似玛瑙,成串成簇,压得枣枝摇摇欲坠。
诗人吴泰庞诗中写道:“六月荷花连水碧,千家小枣射红云”。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枣树栽培的盛况和金秋季节成熟的枣树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果红叶绿的枣行间,时见一些男女枣农,在欢快地劳作。歌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正所谓:遍野繁枝垂玛瑙,四乡宏韵唱清平。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乡村振兴图啊,这不也正是沧州人民美好生活的写照吗?
改革图强的代表
沧州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群星璀璨。
比如堪称官场传奇的“十朝不倒翁”冯道是沧州人。
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的民国总统冯国璋是沧州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四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著名元曲家马致远是沧州人。
一代文宗,《四库全书》总编纂,风流才子纪晓岚是沧州人。
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的伟大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是沧州人。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是沧州人。他领导的“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回民支队,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张郃、刘焘等名将,霍元甲、大刀王五等大侠,毛苌、王翱等名人,都与沧州有关。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认为最具代表性当属张之洞。这是当之无愧的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他是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是伟大的改革家、实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四抵外辱。
他是一股清流,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
他兴建了贯穿中国的大铁路,兴办的各种学校和新式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并直接孕育了武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他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他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他是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基地的奠基人。
他为南疆抗法的伟大胜利和抵御外敌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功臣。
《清史稿·张之洞传》记载:张之洞是个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
清廷上谕:“公忠体国,廉政无私”、“提倡新政,利国便民”,赐谥号“文襄”。
中山先生赞誉:“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毛泽东主席称其:“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柳煦春撰写的一幅联挽写尽张公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上联:经纶侔旦奭,是圣清亿万年有数名臣。试看坐镇东南,威扬华夏,融和新旧,力挽乾坤。洎八国启兵端,决策纾筹,半壁尤资保障。念鞠日迩躬尽瘁,由封疆入秉钧衡,竭忠而佐先皇,率属而扶幼主。值此竞争时代,缔造艰难,惟受命元勋,实全局安危所系,胡乃昊天不吊,柱石偏倾!揽辔涕纵横,遥知四野呼号,泪雨滴沉京洛路;
下联:韬略愧冯岑,沐我公卅五载非常优遇。忆自枕戈狼孟,近侍襜帷,随节龙江,久依杖履。迨两湖开帅府,分符授节,菲材并效驰驱。溯当年变法图强,更营制以修边备,选士荆襄之域,会师皖豫之交。方期整饬戎行,扫除敌寇,俾耄龄枢相,睹熙朝气运中兴,迄今愿望虚存,台星忽陨。抚棺肠断裂,惨听三军痛哭,悲风倒卷楚江潮。
若与历代贤臣相比,张之洞不愧为诤臣、能臣、良臣、忠臣。他是沧州改革图强的第一代表人物。
“杨梅吐气”的时代
生生不息的沧州沧桑不苍老,如今的沧州正焕发出旺盛生机和蓬勃朝气。
沧州市审计局一班人像张之洞一样勇于担当、改革图强,党建强审、改革强审、科技强审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审计机关的旗帜和标杆,也是新时代沧州人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追梦的集中体现和生动缩影。
精神起着引领方向、升华思想、塑造心灵、凝聚力量的作用。“崇尚公义,德重天地,气象博大,奋发崛起”的沧州精神正在变成物质力量。这种精神所指引和塑造的就是一个富裕、文明、祥和、共享的新沧州。
崇尚公义是沧州精神的内核。历史上,沧州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融和之地。这样的环境经纬大、人势高、气韵足。所以,崇文尚武长本事、添能耐成为普遍追求;守规秩、持公义成为共同需要。说沧州人正,就是因为讲直理,有真知灼见;说沧州人好,就是因为讲公义,而古风荡漾。所以说,沧州精神中的公义,是行正道、兴沧州的大公大义。
德重天地是沧州精神的基石。在沧州人看来,公大于人,义高于天,德厚于地。人生之德莫过于干好正义的事业。这样的底蕴和气脉让沧州以德而立,德行如水。在沧州这个德化之地,人们把德行看作根本、奉若神明、视同生命,让它与天地同立与日月同辉。在沧州,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之举世代相传,急公好义、打抱不平之人层出不穷,诚实中肯、一诺千金人同此心,待人平和、办事厚道心同此理。沧州之德如如今已经提升为城市的品质。沧州好人评选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委的肯定,好人评选推及全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气象博大是沧州精神的彰显。沧州之博大不仅是能容纳能融和,而且是能贯通能创新。现代的沧州早已不再是人们传说中印象里的城镇码头,也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发展的小城市,而是以沿海经济为统领向广阔腹地延伸发展的一个中心源,承接着经济的集约和扩张功能。这就是沧州的大气,更是沧州的大正。
奋发崛起是沧州精神的自信。这是一种文化的张扬,这是一种文化的自信,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自信而自觉,自觉而主动,主动而奋发,奋发而崛起。从而让沧州实现通古达今接原连海、对应大格局开启新时代的发展。
什么样的地方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干成什么样的事,决定了城市就是什么样的。
新时代的沧州,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新时代的沧州,沿着“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践行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新时代的沧州,正通过抓好沿海经济带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四件大事”,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绿色化工、生物医药、主题旅游、时尚服装服饰和现代物流“六大新动能”,着力打造激光及智能制造、先进再制造、电子信息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清洁能源“五大新引擎”,让“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引领沧州高质量发展。
当新发展理念植入沧州后,很快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沧州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城市,还蓝天白云于当代,造生态沧州于后世,自觉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品位就是竞争力,内涵就是发展力,大气就是生产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确定后,沧州达观通变,把几百万亩盐碱滩变成上项目的黄金宝地,把苦海沿边的生存劣势变成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让中铁、中钢、北京现代及北汽集团汽车、海兴核电等大项目落地生根。这不仅使得沧州增加了项目支撑和发展后劲,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大格局中抢占了发展先机,扩充了发展基础,充分显示出奋发作为卓然崛起之象。
新时代,一个“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正在奋力崛起。
沧州的崛起是科学地崛起、绿色地崛起、文化地崛起、文明地崛起。这样的崛起是新时代的沧海桑田巨变,是在化茧成蝶、涅槃腾飞、改天换地!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 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