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穿衣的故事

穿衣的故事

俗话说得好:人是衣裳马是鞍。道出了服饰装扮的重要性。

记得我小的时候,人们很难穿上一件新衣。大人们出门做客也往往穿些半新半旧的衣服,平时干活还舍不得穿呢。那时家里有件半新的中式上衣,父亲和大哥出外都靠它。就是这样的衣服,还时常被左邻右舍借去当“礼服”出客。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为我做了一件“黄军装”,可把我高兴坏了。那时班里的同学有谁穿上新衣服了,就会被全班同学起哄:“打闪了——”。意思就是太亮了,像闪电晃了眼了。有的人见穿新衣的同学走近,故意用手把眼睛蒙起来,可以想象那时穿一件新衣有多不易。

那个年代家家都穷,国家也不富裕。买布和买粮、买油、买肉一样,凭票供应。布料质地以粗棉布为主,颜色大多是蓝、黑、灰。人们的穿衣主要是长褂长裤,脚上是自家做的布鞋。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有了的确良,人们才有了夏季凉爽的衬衫。不仅衬衫用的确良布做,外穿的褂子、裤子以及被里、被面等都用的确良来做。当时还流行假领子,外表一看衬衫搭配外套很风光体面,外套一脱,里面根本没有衬衫,只有几根带子缠着一只衬衫的领子而已。

到了八十年代,城里开始流行毛呢衣服。毛呢西服、毛呢中山装、毛呢裤子以及毛呢大衣。年轻人开始穿喇叭裤、蝙蝠衫,后来又流行穿风衣、茄克衫。女人们开始穿裙子,大胆地露出了小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活条件的慢慢好转,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

乡下人穿衣服也开始讲究起来,西服、中山装也开始做成精加工的正统装了。冬季以风衣、三防棉袄、滑雪衫为主,春秋着西装、中山装、茄克衫。夏天属于女人的,连衣裙、一步裙,后来时兴踩脚裤。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盛行穿花衣服,即使是男式长、短袖衬衫也都要用花布缝制。女人们的花衣花裤更不必说,从夏延续到秋。到了冬天,还要穿上一件精致玲珑的花棉袄。服饰是人们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也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到了二十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的衣着打扮更注重个性和多变。尤其是女性服装,更能彰显出时代的节拍。女裤从大脚裤到小脚裤再到紧身裤。从叉缝在侧面的普通裤到叉缝在前面的牛仔裤,再发展到以破洞为美的乞丐服。裙子也在不断更新,先是七分裙再到三分裙,高腰裙缩为低腰裙,大摆裙缩成迷你瘦身裙。衣衫由长袖变成中袖到短袖直至无袖,高领变成矮领、无领直到袒胸露背。衣长由齐臀到齐腰再到露脐。如今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年轻人强调个性,追求美感,大兴简约之风,也不失为一种时髦和时尚。

服饰的演变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条件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以往人们穿衣一直保持“里短外长”,不知不觉中,“里长外短”的穿衣方式在大街小巷悄然兴起。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衣着打扮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美好。穿衣的故事也一定会演绎得更有创意、更有品味、更加精彩。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何希武,男,江苏响水人,现工作于上海某国企,爱好文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0)

相关推荐

  • 最爱入梦蓝

    蓝色,我天生所爱.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壮年,蓝天之蓝对我一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控制力,那纯净.幽深.广博的蓝,令我着魔,以致时常呆立观望,迷醉痴狂,并时常入梦. 家乡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与大别山余脉交 ...

  • 还记得“的确良”吗?曾风靡全国,为何突然消失不见了?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大家在经过仔细精致的打扮以后就会变得焕然一新,这属于正常情况.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有些食物和衣服,一般的人家都消费不起.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那个 ...

  • 假领

           一个人,总是喜欢美的,这个与钱没有关系.出门前总是喜欢捯饬捯饬,把衣服整理一下,头发梳理一下.现在好像不大弄这个,主要从健康角度考虑,就用水或者更保健的东西在头发上抹一下.几年前人们喜欢 ...

  • 我曾情有独钟的“的确良”

    文:杨晓光 小区里设置的旧衣物捐赠箱,隔长补短就要清理一次,不然就会塞满到"拥堵"状态.家里穿不破的旧衣服,甚至于还带着商标的过时新衣服,在局促的居住空间实在没地儿存放,只好源源不 ...

  • 曾在七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确良”,为何如今看不到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掀起来一股"的确良"风.现在大多数人对"的确良"三字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为何物,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其却十分熟悉,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潮流,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四十二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 之破衣喽嗖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文/农夫也疯狂 说起"的确良",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们来说应该都是集体的记忆了.在当时物质条件很差,并且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任何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像家中孩子 ...

  • 上世纪风靡全国的“的确良”,曾经人手一件,为何消失不见了?

    人类自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产生欲望和需求,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新的欲望或者更深层次的追求,就像古人从衣不蔽体到发明了衣服,从食不果腹到生火煮食,从席地而睡到小屋遮风避雨.后来这些又发展到 ...

  • 的确良为何叫“的确良”|粗布|衬衣|衬衫|涤卡|内裤

    服饰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通过服饰我们能看到每个时代最鲜明生动的特点.1950年简朴的衣着开启新中国的春天,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对地方人员单一样式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山装与列宁装成为男女干部的统一服装,普 ...

  • 散文||阿公的故事

    阿公的故事 我是跟着阿公阿婆长大的,对于我阿公的故事总能在潜移默化中听到看到,虽谈不上多么精彩,但也确实令我难忘. 阿公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省铜鼓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虽然算不上衣食无忧,可也能够自给 ...

  • 散文||大年初一的故事【征文】

    大年初一的故事 肖吉萍||陕西 当庚子除夕零点钟声响起时,当"难忘今宵"歌曲响起时,我们迎来了辛丑年的到来! 经过庚子年"新冠"疫情的磨砺.侵扰,人们似乎每天都 ...

  • 散文 ‖ 我的故事和城南故事

    送走福伯, 我向公司请了一个月的长假,我知道我应该出发了,去看看去找找,那个令福伯魂牵梦萦的老家.从台北匆匆赶到台南我只见了福伯最后一面,他在昏迷中拉着我的手,喃喃道:"志道,一定要去梅埠. ...

  • 散文||自行车的故事

    自行车的故事 转眼之间,时光列车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第二十个年头了.可我却如此深切地怀念着一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自行车. 那时候,在我们这个有着一千多号学生的乡村中学,谁要是有辆锃光瓦亮的新自行车,简直能美 ...

  • 散文||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 刚下班到家的文杰,还在楼道里就听见老婆王多多在屋内的爆笑声,不用想都知道电话那头是谁,更不难想象,老婆每次笑得花枝乱颤的傻样儿. 小学三年级时候,王多多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大院儿,恰巧跟我在 ...

  • 散文||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部的故事 范景来||北京 上初中的时候,看过英达老师导演的室内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剧中人物那幽默的表情,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常常被那喜剧的色彩所感染. 生活真的像 ...

  • 散文||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一个美丽的高岭.广袤的森林,遍地的野花,风吹草低见牛羊.春天百灵婉转,松涛如海: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置身其中仿佛世外桃源让人留恋. 只是这一切早已成为遥远的梦境,现在的塞罕坝一 ...

  • 散文||老谭故事之校长

    老谭故事之校长 王亚兵||江苏 吴越之地,幸得老友.与谭先生把酒言欢说故事,老谭给我说他小时候的事儿,说到动情处,嘴角泛起唾沫.讲到深处,眼角放光. 老校长,我有点不喜欢他,因为他拧着我两个耳朵把我拎 ...

  • 散文||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母亲1945年出生,今年85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动作轻快,性格开朗,着实让人艳羡. 也许你会说这样一位皮肤细腻,衣着得体,性格温和的老太太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人,你说对了.母亲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