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我愿陪你一程
(图片拍摄于西安地下通道)
2016年11月份,参加校长培训,听到这样一句话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成为孩子个性发展的摇篮”。深以为然。
于是,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当时我参加共同体已经两年,共同体“读讲研写”的专业成长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知道读书对教师的重要性,更知道愿意被书籍浸泡的老师,才能安心地教书、育人、搞课堂改革。并且,成长一定是痛的,它需要梦想的支撑,点燃每位教师的教育梦,也必须依靠读书来实现。
于是每学期开学,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能领到两本读书摘抄本和共读书籍,以三名共同体成员为领头雁开始为期半年的读书工程,每月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会上老师们会先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话,然后谈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交心得体会。
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是我发给老师们阅读的第一本书,我想通过此书唤醒老师们的教育梦想,走上读书、写作、反思教学这条专业发展的道路。后来又发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还有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谢云老师的《好班是怎么炼成的》等。本学期,我们学校给语文老师发的是韩素静老师的《上一节朴素的语文课》,数学老师发的是贲友林的《寻变,贲友林“学为中心”数学课》。
我相信,老师们所呈现的每一节课堂,都有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我更相信,教书育人的人开始喜欢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习惯,更是一种影响、一种精神的传承。
钱理群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是的,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是培养“读书人”的地方。我渴望和老师们一起读更多的书、遇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如果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立足课堂搞课改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这两年我们学校除了分教研组举行听评课比赛,在活动结束后,还鼓励老师磨课。让老师备课后先用自己学生讲,由教研组提出建议之后,授课老师开始二次备课,然后我带着老师们到兄弟学校磨课。虽然我们的水平不高,但是经过一次次打磨,也有了很大的成效。2018年秋季,第一年进入共同体的一位数学老师,在教研室举行的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老师们参加的“双高课”“基本功大赛”也是成绩斐然。
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大教研活动中,也时常露脸。今年春季语文大教研活动,中心校挑选学校一位语文老师为全镇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她在精心准备了两天之后,总是感觉不够精彩,主动找到我说:“这节课你能不能听听,给我提点建议,我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看着她的渴望,我毫不推辞的说:“我在语文上是门外汉,不过我可以找朱丹老师帮你指导一下”,她听了之后喜不自禁,赶紧去准备。
第二天上午,朱丹老师专门到她的班里,对她的课进行指导,提出许多建议,她连夜修改,最终在大教研活动中受到一致好评。
我相信这样的经历,让她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设计,还有如何将教材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的理念与方法,更让老师们觉得,在她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会孤单,因为有这样一个人会始终和她们站在一起,给她们所想要的一切帮助。
我知道,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做了许多努力,感动的仅仅是自己。
我也知道,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孤独的坚持,困苦的坚守,还有成长的瓶颈,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
尽管如此,我依旧相信,有那样一个人,愿意冲破漫天屏障,愿意经历成长之痛,渴望实现搏击长空。而我有幸,能陪他走这最艰难的一程,实属不易,更应该珍惜。
听闻远方有你
动身跋涉千里
我吹过你吹的风
这算不算相拥
我踏过你走过的路
这算不算相逢
我还是喜欢你
认真且怂
从一而终
(来自抖音,因为特别喜欢“认真且怂”这四个字)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