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全方位学习,懂了这些,你才有资格说“懂书法”
书法这门书写艺术和技巧,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二,更能指点一二。各有各的观点,但是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状态,只了解了皮毛,对于书法的起源,发展以及创新等知识一无所知。如果你喜欢书法,我建议应该对书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最起码也要了解,这样,你才有资格说自己“懂书法”。那么到底要学习和了解哪些知识呢?以下我给大家罗列一下,大家可以自行学习。如果想要学习更详细的书法理论知识,直接阅读以下我的专栏文章《古代书法理论精选汇编》即可。
书法本质
我们所写的文字书法诞生于大自然的诸多客观事物。既然确定了自然,于是就产生了阴阳(因为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维持力,可转化和变化,并且是永不停歇的运动。)既然文字出现了阴阳,那么文字的形势也就出现了(文字的形态为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形态)。
蔡邕的说法仍然是肯定了文字和书写的起源是大自然,既然大自然的客观事物是可以感知的,也就是具备形态的,那么这些形态本身就是具有阴阳二面性的,既然有阴有阳,那么也势必会诞生形(外形)与势(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势和趋向)。
书法心性
虞世南说:作字的技巧必须用心领悟,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古人以铜铸造镜子,明亮的是镜子本身而不是铸造镜子的人。通过毛笔来传达自己的心性,精妙之处并不是笔端技巧的精妙,而是在于凝神静心后表现出来的微妙艺术境界,就如同深奥玄妙之法一样,由心而发,而非书写工具而发。
书法功用
周星莲说:书法作字能养气,也能有助于全身的气血的有序运行。静坐书写楷书几十个或者上百个,便会感觉一天的燥气开始渐渐变得平和,这是对身心极度有益的。如果是行书和草书,任其挥毫泼墨直到酣畅淋漓才驻笔,此时觉得灵感焕发,下笔作诗作文,一定会有很好的思路,而且源源不断。所以我才明白,这书法之道的妙用,足够我们一展才情,发展其他学问了。
由此可见,书法的妙处在于可以调整人的思维情绪,让人快速平复心绪,继而以更好的心态来对待其他的事情,并且不受到外界的干扰。
书法形态
蔡邕说:作为书法的字体,必须要具备它的形态。就像是坐着,也像是行走,又如飞动的形态,还有如忧愁和欢喜的姿态表情,更有如利剑长矛的形态,也有如云雾日月之形态。气象纵横,浑然一体之状,这样的字才是书法。
蔡邕在以上所述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书法的外在形态对于书法认知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可以让人无限遐想的书法形态,那么书法将是刻板无生机的。文字各种不同形态的表达,才会让观者对书法产生兴趣,这就是书法形态的双重重要性。
书法结体
夫书字贵在平正安稳。 --(传)东晋.王羲之《书论》
我们平时作字,一定要注意字的平衡与稳定。很明显,王羲之的这个说法是强调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要稳定,不能出现歪倒的感觉。想要让这个字平衡,那么结构结体就需要更加合理,这也是作字书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别小看这个基本要求,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每个人在书写的时候总会出现这些问题。那么今天重提这个问题,就是让大家重视起来,在书写之前就要注意结构的整体,而不是已经在运笔过程中才去考虑这些。
书法用墨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写用的墨水一定要滋润,不能让墨水过于干燥,笔画尤其是禁忌肥厚,肥厚的感觉就如堕入恶道一样。
书法章法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置关系,要在视觉上使其上下齐平,使字的结构在视觉上分布均匀(这里说的是视觉上齐平,而非绝对的齐平)。处理字的大小则是有难度的。大字我们要约束它,贵在写得小而结构合理,小字我们要写得很舒展,要写得宽绰有余地,这样就会自然宽窄各得其所,就会形成和体现自然的事物形态。
书法用笔
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以上为虞世南《笔髓论》中的描述。大概意思为:书法用笔须手腕轻而不实,这是一种手感,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其实就是告诉你在书写的时候腕子要灵活,不要固定不动。书写太缓慢就笔画就会显得没有弹性,书写太快笔画就会显得没有力量。
书法个性
学习书法虽然是学习的一家书法,但是却会随着每个人的不同性格而演变为多形貌,也就是随着个人不同的爱好与用笔方式,书写出不同的风格来(这里就是体现了书法个性):性格耿直的人,书法的形势劲挺平直但缺遒丽;性格刚强的人,笔锋倔强峻拔但是缺乏圆润感;矜持而自敛的人,用笔肯定拘束;轻浮放荡的人,书写常常会背离规则;个性温柔的人,书写的主要毛病在于绵软;急躁的人,下笔书写会急迫粗糙;多疑的人,则沉涵于凝滞生涩;迟缓拙重的人,最终困惑于迟钝;轻烦琐碎的人,多受文牍俗吏的影响。这些都是偏持独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离规范所导致的结果。
书法功力
朱履贞在其书法理论著作中说到:古人擅长书法的人,都不是一般的气质。如天赋,得法,临摹都是超出普通人的。更是很多后世学书之人不能企及的。张芝学习书法,整个水池的水都化作了墨水,成为了墨池。钟繇在自己的家中的地上不断的书写,即使是卧床休息的时候也要在草席上画写。诸如此类的古人还有很多,数不胜数。所以,他们在当时扬名,书法作品也流传于后世。
书法灵感
我学习草书几十年,始终是没有领悟和得到古人相传的笔法,后来我见到路上两条蛇相互缠斗,就瞬间领悟和感应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所以也理解了张旭和怀素和尚二个人的书法风格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领悟和感应而已。
学习书法的领悟能力是分为瞬间顿悟和渐渐顿悟的。临摹学习的人属于渐渐领悟的类型。而观察事物之后的感应和领悟属于瞬间顿悟类型。这就是灵感的来源。
书法师承
王铎说:学习书法如果不学古人,那么一定会落入野俗一路。所以说,善于学习古人的人不背离古人的规则形势,也不拘泥于古人的规则形势而去寻求创新。
书法临摹
董其昌说:临帖就像是突然之间遇到奇怪的人一样,没有必要亲自观看他的眼睛耳朵,手脚和头。应该看他的举止神情与精神流露之处。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悟性很好”的人。
杨宾在其理论著作中曾经说过:临帖的主要宗旨并不是临古帖的外形,而是为了学得古帖的神韵。想要得到古人的神韵,就要先得到古人的笔意,笔意就是古人的书风(通过笔画、结体表现出的意境、情趣。笔画之间的连贯、俯仰、曲直、燥润、动静等,是个人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如笔意纵横,笔意潇洒,笔意空灵、笔意开张等。)。得到笔意了,就会领悟到古人的书法神韵了,否则,最终书法将是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而已。
书法境界
北宋书法家蔡襄说过:书法只有风格和韵味是最难达到的。欺骗人的书法大多数是比较粗糙的(比如当代书法中的地摊书法)。你看晋人的书法,虽然很多人不是名家,但是从作品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隐藏不外露的风流气韵。因为当时的文人们,都以清谈和简约为时尚的追求,胸怀旷达,容貌整洁,无论是外貌还是内修都以“韵”来相互比较和表达。他们退去表面的浮华,避免和抛弃华丽的辞藻,这样的书法或者文章自然是最可观的。这些都是在精神层面的领悟,并不是用词语和言语可以表达的。(这就是境界,有了这种境界,书写自然会具备别致的气韵和风格)
书法神采
外表妍美且符合实际应用的书法文字只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使用功能,而非书法艺术范畴的表现。只有以风神骨气,也就是具有神采的字才是书法艺术的上品。为最佳书作,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就是最明显的。
深深懂得书法的人,一定会去观察书法文字的神采如何,而不去主要看其外形是否标准。这就好像洞察人的精神一样,通晓之后,就不会有什么遗憾,这有什么不通呢?
书法格调
黄庭坚说:凡是作字书法要拙态多于巧态(这里的巧也指妍美之态),我最近发现很多年轻人写字就像是新娘的梳妆打扮一样,各种点缀和粉饰(这里的各种点缀指的就是技法的叠加,每一笔,每一个字都力求使用技法去完善完美),这种状态的打扮,最后也绝不会是贞洁烈妇的表现。
书法误区
作字如果每一个字都平直且形态相似雷同,就像算盘珠子的排列一样整齐,前后左右都是如此。这样的字不是书法,仅仅是得到了笔画的书写方法而已。根本无精神和妙趣可言。其实尤其是当代书法学习中,很多人都认为字写得平平整整就是功力和优质作品的体现,这是一种对于书法理解的误区,当然这种误区绝大部分是普通人的理解,也就是几乎从来没有学习过书法的人的理解。但凡接触过书法和进行书法学习的人还是不会产生这种误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