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常春)湖南永州市东安县沉香寺的美丽传说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沉香寺的美丽传说

文/唐常春

沉香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最美乡村紫溪市镇渌埠头村湘江上游北岸的尖峰岭,是湖南省佛教保护单位和东安佛德文化基地。

那绵延的袅袅香火在沉香寺的上空蜿蜒,攀爬上寺庙古朴带有花纹的窗棂,在石墙上印上一道道熏香的黄,仿佛在向人们述说有关沉香寺的美丽传说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底蕴。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帝,就是“以德服人”“德至舜明”的那位舜。当舜从尧的禅让中接过首领的位置后,南巡从渌埠头村路过,见其尖峰岭上紫气腾腾,仙雾缭绕,弥漫了那一片天空,可谓美不胜收,心想那里一定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南巡结束归来再到山上去好好看看。他怕以后来时找不到这个地方的位置,就命人在此地半山腰的悬崖处栽种了一棵沉香树作为标记,方便将来再次来访时寻找。遗憾的是舜帝因忙于国事,积劳成疾,最后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未能实现再来渌埠头观赏尖峰岭美景的宿愿,但他亲手在湘江第一湾上栽种的这棵沉香树却活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得高大挺拔,枝干遒劲,气势非凡。人尚未近身,那高雅的馨香悠然袭来,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那沉香树溢出的香脂,能驱秽避邪,行气镇痛,医治百病,《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集注》等典籍均有关于沉香药用的论述,当地老百姓深受其益,都认为是舜帝的精魂附树所致,于是把沉香树当成神树一样保护起来,精心呵护,顶礼膜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季节的更替,沉香树最终功得圆满,寿终正寝,老百姓为之悲痛欲绝,跪在神树旁边祈祷,不愿离开半步。到七七四十九天时,天空中突然霞光万道,一位身着素袍,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的白发老翁飘然而下,对跪拜不起的老百姓说:“仙木老去,不可复生,建庵一座,以护神灵……”说完又飘然而去。老百姓从惊愕中缓过神来,认定是舜帝指点他们在沉香树旁建造一座寺庙,以保四方平安。于是,大家捐资献银,倾其家里所有,齐心协力建起了沉香庵。

现实中的沉香庵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有正殿3座,两旁横屋各4座。砖木结构,上盖琉璃瓦。前殿为关圣帝君殿,内有关云长、关平、周仓等烫金塑像,像前一口直径1.5米的大铁钟;中进为大雄宝殿,有3尊大古佛像,两侧有18罗汉和24诸天菩萨;后殿是观音殿,供奉着清同治八年(1869)建造的一尊观世音佛像和飞鸽塔。塔身刻着清代诗人郭青莲的诗:“三十二年身觉悟,四百八十户圆通。白衣脱下无人识,明月莲花火里红。”横屋内设禅座和诵经堂,有弥勒佛和齐天大圣像。

庵前临江悬崖处有一石像观音,清道光五年(1835)錾成,神态慈祥。石壁上刻有“我心非石”四个大字,每字0.66米见方,笔力沉穆雄浑,至今清晰可见。该庵香火兴旺,史载“日有千客朝佛,夜有万家灯火”。“文化大革命”时,庙宇拆除,仅存飞鸽塔。庵堂周围石碑刻尚存9块。每年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均有本县及周边县市以及广西等地的香客来此烧香拜佛。2010年,在紫溪市镇政府和各方贤德人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沉香庵筹资近600万元在原址上改建、扩建,初具规模;2012年10月18日,经湖南省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同意和批复,将沉香庵更名为“沉香寺”。

近年来,东安县各级政府领导多次亲临沉香寺考察和指导寺院建设,并于2015年初春礼请圣安法师担任沉香寺住持,同时划拨了几百亩土地用于沉香寺的重建和扩建。不可思议的是,寺院中那棵枯死多年的沉香树竟然枯木逢春,发出了新芽,而且几十年从未曾开花的沉香树也开满了花朵,香气飘洒,芬芳馥郁,令人耳目一新,沁人心脾,这预示着沉香寺的香火更加旺盛,菩萨显灵,佛法无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拜、游览和观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重新扩建装修后的沉香寺不仅是一座精致典雅的圣殿,还是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卷,更是念佛诵经、修心养性、传播多元文化(佛教文化、舜文化、孝故事等)的好地方,它实行“五免”制度,永远不收门票,向社会大众开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