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诗僧的夏日诗,苏轼读完赞不绝口,连他的夫人也爱慕不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便是诗人最神乎其神的表现手法。唐诗和宋词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海当中两朵最璀璨的浪花,然而宋词与唐诗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宋词更加重视于对诗中画意的表达。后来的学者们也是一直在找寻着其中的原因,或许是宋朝时期绘画十分的盛行,而在那个朝代许多知名的诗人都是兼顾着绘画,这两种身份的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现如今的这个局面。所以宋代题画诗也就变得越来越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篇,就是来自宋代诗人道潜诗人笔下的一首题画诗。道潜,北宋著名诗僧,自幼出家。与苏轼交好,苏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可见其与大诗人苏轼关系之亲密。而今天这首诗也与苏轼相关,据说当初苏轼一见此诗,就大为赞叹。宗室曹夫人还根据诗意画了一幅《临平藕花图》。

《临平道中》宋代:道潜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远远望去,水边上的青蒲长得是又嫩又长,一阵微风吹来,蒲叶也是来回的不停地摇曳着,不断地发出猎猎的声音,卖弄着他那十分轻盈的身姿和妩媚的舞蹈。此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想要在蒲草的叶尖之上停留那么一会,但是却不能自由自在的站在上面。如今正是农历的五月份,走在临平山脚下的小路上,可以很容易的便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的荷花。

在这首诗中,显然诗人并没有刻意追求诗中有画的意境,所以说诗并不等于画,但是诗与画是互为相通的,这也是这首诗的特色所在。一般来说,一首诗往往都是动态艺术,而画则是静态的艺术。在这首诗中虽然有画意,但是诗中所强调的那些自然景物,如声形、姿态等都具有明显的诗的特点,这也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之一,静中写动,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更是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五月之下临平山下的自然风光,也是"诗中有画"的著作之一。这首诗的第一句便是写出了一片水边的蒲草,在一阵微风当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尽情的表现自己婀娜的身姿。接下来的这一句,则是突出的描写了好几只蜻蜓因为风儿吹动了蒲草,使得他们无法在上面站稳。在诗中我们看到了蜻蜓与风儿似乎在争相得到诗人的宠幸,很是有意思。

这首诗的第三句,则是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好的补充了上面两句中所缺少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也为最后一句诗人的总结做出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接下来的最后一句,也是这首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也是在风蒲的后面开展了一次由近及远的风景描写,在上脚下道路的两边,我们看到了水面之上盛开着一望无际的荷花,很好的表现出五月江南水乡风景如画的美丽景色。

诗人描写到这里,此时一幅远近相互映衬、大小有致、动静结合、诗融于画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种清晰而又富有层次感的诗篇也是宋词当中不可多得的旷世佳作,在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诗人一字一句的抒情,然而在读者的心目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种情感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用心来慢慢的体会。至此,这首诗也就算是结束了,但是显然诗中所描述的美丽画境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它依旧指引着读者们对宋词的不断探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