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举||(黄俊)西南联大投笔从戎的“叙永哥”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抗战中的西南联大“叙永哥”

文/黄 骏

山城叙永,本是川滇黔三省交界边地的一个小县城,却因抗战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有名的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设分校于叙永而闻名。

听三爷说,在“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华大地,东北、平津、松沪相继沦陷,国内有名的三所大学惨遭摧残。清华、北大被日军屯兵养马,天津南开大学遭敌机轰炸。三校合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到两月,南京又陷敌手,武汉告急,长沙震动!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军进兵越南,封锁滇缅路,昆明受到威胁,决定设分校于川南叙永这个小县城。联大40级招收的616名新生和先修班18名学生、33名旁听生全数到叙永县报到就读。有的通过敌占区、有的绕道香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负笈到叙永求学。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学子们穿草鞋、点油灯、住古庙、蹲在地上吃饭,无热水洗脸洗脚洗澡,在永宁河边做学问,天当教室地当铺,为中华刻苦学习。那些艰苦的条件是难以想象的,但为了祖国,学子们卧薪尝胆,高唱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激励自已。

当时叙永是一个闭塞、偏僻的小县城,校舍只好分设在破落的庙宇里。校本部及部分教室设在文庙,男生宿舍设在春秋祠(即关帝庙),女生宿舍设在帝主宫,食堂设在城隍庙。房屋破漏,宿舍、教室、饭厅分散。学生们起床后就端着面盆等漱洗用具到永宁河边去漱洗,完毕后,再端一盆清水回宿舍作晚上的洗脚水。听课也是来去匆匆,东城跑西城,去迟了没有凳子,只能站着听课,晚上点灯芯草油灯照明,风稍大就被吹灭,有时还要躲空袭、跑警报。永宁河沿岸是学子们早、晚自习和看书的地方。尽管条件这样艰苦,学生们发扬联大“刚毅坚卓”的校风,不甘沦亡,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联大分校虽然办学条件简陋,教师队伍却配备精良、整齐、充实。有名的杨振声、吴晗、郑华炽、吴之椿、陈嘉、蒋硕民、李广田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国外学成归国的新秀等都齐集叙永,可谓“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抱荆山之玉”,群贤毕集,个个圣贤。他们甘于艰苦,甘于淡泊,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执着为民族培育人才,不失民族气节,对抗战抱着必胜的信心,既教书又育人,诲人不倦,为民族培养英才。在艰苦的条件下奋斗着、努力着,造就了不少优秀的国家栋梁,教学质量没有因条件艰苦和战乱而受到影响或降低。这期间,还指导学生们创办了《流火》《布谷》《野草》《山泉》《红叶》等许多壁报,宣传抗日救亡。在献金募捐义演中演出京剧,将义演所得八千元钱全部捐款支援抗日前线。

1941年4月,联大叙永分校学生们知道冯玉祥副委员长到泸州为前方抗日将士募集军款,便决定举行为期三天的义演和义卖活动。4月的永宁,忠义路(陕西街)上分外热闹,南华宫内锣鼓喧天,联大师生们为抗战募捐演出京剧正在进行,叙永县父老乡亲们闻讯慷慨解囊,大街上人山人海,群情激愤,声援联大叙永分校学子们的抗日义举。春秋祠外长街一百步内全是地摊,摆满琳琅满目的半新半旧货物,有皮鞋、中山装、毛哗叽上下装、华大呢西服全套、半新旧的中式长衣、长裤、白市布汗衫、短裤,还有旧黑皮靴、高跟女士皮鞋、花袜子,也有新民牌自来水笔、金星牌金笔、方形、圆形铜墨盒、山西洪洞羊胡子毛笔、各种旧书、名著,三十年代出版的《彷徨》《呐喊》《女神》《碳王》……收款处设在南华宫戏院门口,交钱就开单子去摊上取货。叙永民众争相购买,好些人交了钱却并不去取货。戏票也是如此,掏钱买了票却不一定进南华宫看戏。三天义卖义演集资上千元大洋。联大叙永分校学生专门派代表去泸州,亲自交到冯玉祥将军手上。冯将军从学生代表手中接过大洋,热泪盈眶,亲笔写下:“抗战到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二个大字交给学生代表带回,这幅字当年就张挂在叙永县南华宫剧院门口,激励着叙永民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日救国!

1943年,盟军来华对日作战,西南联大叙永分校这群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应征入伍,充当翻译,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这群曾在叙永磨炼了意志的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学子们,即联大的“叙永哥”,大多分配到美军在印度、缅甸的部队,包括美国十四、十六航空队、工兵团、炮兵训练中心和48后方医院当翻译。有的被选入中美两国组建的空中运输服务队,成为副飞机师或副驾驶员,不顾生命危险运送抗战物资,创造了无数奇迹。还有15人“叙永哥”被清华大学老校友、中国远征军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征到军中服务,痛击日寇,战绩辉煌。这15名“叙永哥”直飞印度,进入野人山原始森林,后来参加密支那战斗和进军八莫等战役。“叙永哥”朱悔吾遇难殉职,为抗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中,不少就是当年叙永分校的“叙永哥”;著名的“八百壮士”中,不少就是当年叙永分校投笔从戎的“叙永哥”。他们的名字永存西南联合大学,斯碑为证,勒于贞石。而我的三爷孙鹏程,当年也是参加远征军中的一员,去过缅甸等。说起这段往事,三爷总是潸然泪下,感慨不已。

(0)

相关推荐

  • 静坐听雨,无问西东

             观赏电影<无问西东>的时候,被一个场景深深地感动了:        恰值雨季的昆明,到处都是水世界,西南联大也如此,并没有因为这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而受到雨水的丝毫怜悯. ...

  • 蒙自的时光碎影

    对于蒙自,最初的印象是过桥米线和蒙自石榴. 数十年前,我第一次来云南,在石林吃过桥米线,就被告知,蒙自才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想来,那里也最正宗. 至于蒙自石榴,几年前才吃到,皮薄籽甜,可以排在我的好吃 ...

  • 肖伊绯: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

    今年是西南联大正式创办八十周年.这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由迁至西南后方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为一体的中国名校,在艰苦卓绝的共赴"国难"历程中,创造了与全民族全面抗战同步,整整八年的 ...

  • 这一代90后:越是艰难,越要心怀美好

    图片|<觉醒年代> 物道君语: 又是一年毕业季,新的年轻人走出校门,中年人又忆起青葱岁月.步入社会后,大家一边求知,一边过日子的状态,像极了西南联大学子们的样子.他们在战火中,筑起希望灯塔 ...

  • 两位大学教授模仿岳飞, 写了一首《满江红》, 杨振宁记了80多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800多年前,南宋名将岳飞写下了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从此这首词便定义了"满江红" ...

  • 肖伊绯:西南联大与世界教育史

    <人民政协报>2017-11-16刊,发表时有删略 "世界教育史的一页"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实 肖伊绯 1938年12月18日,香港<立报>刊出一篇题 ...

  • (杨文浩)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给边城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西南联大在叙永 --纪念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建校八十周年 杨文浩/文 今年,正值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建校八十周年,在此之际,借<永宁古韵>网络平台 ...

  • 寻根‖西南联大在叙永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西南联大在叙永 文/罗先成 我在编修<叙永地名志>碑类时,选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纪念碑".这方碑承载了一段 ...

  • 叙永所见西南联大遗迹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叙永所见西南联大遗迹 文/李光荣(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94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越南,云南成为前线.教育部令西南联大"作万一之准 ...

  • 中国影像方志︱叙永:木雕石刻暗藏边城密码 百年古祠述说联大春秋

    CCTV-10 2020.10.29  23:1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 叙永篇 叙永篇 预告片 叙永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地区.发源于川滇两 ...

  • 只存在过8年的西南联大,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都遭受波及,天津的 ...

  • 珍藏80余载的西南联大日记,带你重回那段传奇岁月|种草机

    虽说是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手,但这校舍最终还是因为缺钱盖成了简陋的茅草屋. 一间屋住40个学生,床紧靠在一起,翻个身,旁边的人都会被摇醒-- 臭虫.老鼠满屋跑,咬得人夜不能寝,浑身都痒. 联大学生宿舍 ...

  • 老照片:西南联大名师的家藏照

    1945年,梅贻琦夫妇在昆明留影. 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韩咏华曾参加昆明女青年会活动,而在家中,她也能做一个尽心尽力的梅太太.当教授们到梅贻琦校长家议事时,韩咏华总会亲手做糕点给他们吃.也可见夫妻二人 ...

  • 《西南联大》分类:人文历史  集数:5集

    简介: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录片<西南联大>将以历史风云中的几组共生关系,即清华.北 ...

  • 纪录片《九零后》:16位“九零后”讲述西南联大故事

    ​        <九零后>将于5月29日在全国影院上映.5月10日,该片出品方大象点映在上海影城发起一场首映礼.再前一晚,导演徐蓓在上海图书馆和读者们分享了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往事,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