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实战!教会孩子从自主表达到主动提问

从辅助表达到自发提问

文|梦心、大米(感谢李月裳教授指导)

有机会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系语言治疗科主管李月裳及其团队的培训课程及实操,受益匪浅,在此与大家分享。

注:当我们的孩子通过大量生活经验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理解,接下来,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就会提上日程,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经过语言治疗的一套训练方法,认知和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啦!

✎ 多元素指令的理解和表达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语言理解起点。

把每一组孩子能够分辨出来的、相对应的词看作为一个语言的元素,(比如红色的大的苹果就是3个元素)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语言理解在什么程度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层次的元素指令来对孩子进行评估。

例如:

桌面的托盘里装有三组物品——两个大小不同的玩具苹果,两个大小不同的玩具西瓜,另一边则分别是一辆白色和红色汽车。

对孩子发出指令:请把大的苹果放到红色车子的前面。

根据大的对应小的,苹果对应西瓜,红色对应白色,前面对应后面,这个指令包含了四种区辨,就是典型的四元素指令。

通过多次测试,当孩子大概率可以正确完成指令,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他是可以理解其中出现的这些语言元素了。

但是如果多次指令后,我们却发现孩子无法理解复杂的元素指令,那么我们就要撤退回到三元素的指令,例如,请把大的苹果和红色车子放在一起;再不行,就执行二元素的指令:请把大的苹果给我;甚至退回一元素指令:请把苹果给我。

总之,在孩子配合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变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去测试,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哪些元素是真正掌握的,也会发现哪些元素是孩子不理解的,而这些点就会成为我们队孩子日后教学的重点,指导我们为孩子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怎么教会孩子方位?

对于孩子们来说,方位元素往往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前后左右,往往我们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不知道根据目标事物为基准来定位。

当我们要求孩子:把积木放在玩具狗狗的前面,孩子却把积木放到狗狗尾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孩子也许是不理解前后的概念,或者他虽然理解前后,却只以自我为中心定位。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狗狗头部的朝向,再次进行指令测试,以了解孩子的理解究竟是哪里出现了偏差。

当明确孩子已经理解前后的概念,但是仍然无法转换立场,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如下专门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

* 首先,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玩具,逐个告知,动物的眼睛在前面,尾巴在后面。我们一般不会选择前后区分不明显的事物比如汽车做示范,而会选择动物或者娃娃。

* 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给动物们排队,我们先做示范,比如把大象放在第一位。

PS:大象和孩子的朝向,一开始做训练时,要是相同的。因为好多孩子都是自我中心,他们看的方向和大象的方向一致,比较容易掌握。

然后,你一边把第二个动物(比如狮子)放在大象后面,一边说:“狮子排在大象的后面。”

PS: 在孩子还没有熟悉的阶段,每次只用两个动物反复练习,以免造成混乱。

* 再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孩子依次排列动物,把动物一个一个的递给孩子:“请你把老虎排在狮子的后面”,“”让小鹿排在老虎的后面”,……

PS:要先反复训练同一个方位比如“后面”,熟悉之后,再转换教学其它的方位。

所有的方位目标都学习熟练之后,就可以再深入进行随机指令:一个放前,一个放后,一个放左……

当孩子能够稳定掌握眼睛在前边,尾巴在后边的概念,大象就可以面向和孩子不一样的方向。比如大象脸朝向孩子左边,右边,或者面对面,我们通过变换第一个动物的朝向,以改变定位的基准,通过不断的示范教学和给机会孩子实操演练,让孩子学习方位的换位思考方法。

如何得到孩子的配合呢?

这对于大家来说也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首先,当然还是应该先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和蔼的笑容,童趣的语言,夸张的表情等等来持续吸引孩子参与。

* 其次,可以通过使用孩子感兴趣的道具(孩子喜欢的食物,动物或者各种玩具)和设计游戏情节来进行指令,例如:放置几个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娃娃周围,给各种水果玩具我们的孩子,说:“来,我们来请跳跳虎前面的狗狗吃一个大西瓜。”

如果孩子始终不配合呢?

这说明,孩子可能是不理解我们的指令,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游戏设计不合理,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这就是我们大人在设计游戏的时候需要检讨的问题。

同时,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通过调整教具和玩法来再次确认孩子不能通过指令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断创造性的思考,针对每个孩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适当等待,给孩子机会思考和表达

当评估过孩子已经能熟练完成元素指令,我们确信孩子能够理解这些元素,就可以鼓励孩子做相应的表达啦。

开始做示范时,我们语速要放缓,孩子能够仿说出前面半句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等待,通过手势、眼神等非语言提示来等孩子独立完成表达。

孩子可以熟练仿说之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自由更换桌面现有的元素进行表达。例如前面提到的场景,放置几个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车子周围,给各种水果玩具我们的孩子,可以说:“我们轮流玩,该你说让我喂哪个动物啦!“

等孩子可能会说出:“请你给小红车后面的老虎吃两个苹果。”那你就成功啦!

PS:在清楚孩子认知理解方面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当孩子表达有困难的时候,同样我们可以先使用手势、眼神等非语言提示,等待孩子自己思考,知道孩子可以开口,大人就应该不再出声安静期待,以免干扰孩子独立思考。

李教授标注

“安静等待十分重要,当你做起来,才会知道,学会适时等待才是一个言语治疗师的高明和巧妙之处!”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提问

教导孩子的表达,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制造相应的场景,同样,我们在教导疑问句的时候,需要在孩子真正有发出疑问的动机的时候自然的引导。

比方一家人要出门了,那么把孩子出门要穿的鞋子预先藏起来,然后在门口妈妈换好鞋等着他,和孩子说:“准备好了吗?快走了!”下面就要等待他思考,他心里有动机去做这个提问就是引导的最好时机。

如果孩子有困难就手指鞋子作为提示,或者让其它人一起做一个示范,爸爸问:“我的鞋子在哪里?“

这时候,妈妈找出来回答:“在这里”。然后再等待孩子参照做提问。

谁,哪里,什么,是相对简单的特殊疑问句,我们都可以抓住相应的场景让孩子练习提问,比方当家里有人来敲门,当爸爸出差回来带来了礼物,也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出相应的场景游戏,把他需要的东西藏起来,反复示范演练给孩子,在他有真正提问需要的时候抓住孩子的提问动机是关键。

同样“怎么办”的提问,我们也可以制造一些意外的场景,例如我们故意不小心把水弄洒一点:“哎呀,水洒了弄湿了,怎么办?怎么办?”示范给孩子这个疑问句的使用几次,孩子只要能明白:哦,可以用纸擦。那么他就能领会到“怎么办”这个提问是应该在何处运用。

然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连接简单的疑问句:用什么擦?纸在哪里?请谁去拿一下?

而相对比较难的就是教为什么的提问,当孩子还没有能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的时候,他自然也不能提问,而能够回答为什么就要从认知开始,需要让孩子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图卡让孩子联系相关的事物,更好的是在生活中就在相应的情景下告诉孩子:因为下雨了,所以要打伞;因为掉地上了,所以杯子摔碎了;因为饿了渴了,所以吃饭喝水,这些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给孩子做连接。

同样我们也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场景,比如把空调开得很冷,对孩子说:啊,好冷,你冷不冷?

孩子感受到了就会回答:“冷”。

那么我们就可以适时告诉孩子:'因为很冷,所以我们要穿衣服。'

在和孩子一起穿衣服的时候,就可以请另一个人来示范为什么的疑问句:'你们为什么穿衣服呀?'我们引导孩子来回答:'因为很冷!'

所以,孩子的语言学习必须需要一定的生活体验,再加上需要大人在相应场景下的示范,并且让孩子能够反复的演练———当孩子已经有了认知,有了开口的动机,有了句式的雏形,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减少口头辅助,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增加等待,鼓励孩子主动选择词句表达。

还等什么,练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