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原创)
记忆中的年味儿
作者:白淑芳
在高楼林立,脚步匆匆的时代,人们对过年的兴奋度不高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只有街上的红灯笼,市场里的福字春联儿,透着红红火火,映着喜气洋洋。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回望过去,找寻记忆中的年味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这是一首老北京流传的童谣,由此可见到了腊八儿这天,春节就开始了。
小时候的年是热闹的,充满了期盼的,那些天的人啊,不管钱多钱少,不论男女老少,都带着欢声带着笑语,脸上写满了一年的兴奋与喜庆。
我成长的北京大杂院儿,其实更确切的说是那种大家族的院落,从南通到北,几十间房子,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叔儿大爷的住着十几家人,从一头儿走到另一头儿,爱说话的,嘴是停不住的,什么话题都有,若是聊起来肯定过了饭点儿。尤其是过年期间,那是一个热闹。腊八儿这天,虽说家家都熬腊八粥,可是还都会给各家送一碗,互相尝尝,想想总是别人家的好吃。
年前的人们,开始屋里屋外的搞卫生,采买各种年货,洗洗涮涮停不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冻得两手通红,依然是说说笑笑的聊着天儿。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前这几天,家家厨房飘出各种馋人的香味儿,那真是一个大房檐儿下的温情,整个院子都透着年的味道。
那个年代虽然物资匮乏,业余生活单调,但是人们的内心简单质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除夕年夜饭吃过之后,各家儿孩子们就开始等着家长给换新衣服,等着压岁钱,孩子们的笑声,家长的责怪声,以及锅碗瓢盆儿的磕碰声,混在一起就是一首新春交响曲。穿上新衣,女孩儿提上灯笼,男孩子开始放鞭炮,热闹的年正式开始了。
到了初一开始相互拜年了,开始串亲访友,相互见面高兴的问候“您 过年好”。初一的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那时候的饺子基本上都是白菜馅儿的,而且要素馅儿早晨吃。我们家没那么多讲究,但是要做荤素两种馅儿,晚饭吃,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那些年在我们院儿,有着一个传统,正月里各家轮流请客,请的是各屋辈分高的男性长者,所谓的“当家人”,他们高兴地喝酒吃饭聊天,说着过去一年的工作,计划来年全家的生活,虽说有点重男轻女,但是现在想想这也是尊老敬老的表现,也是传承吧。
悠悠岁月,青丝变白发,留在心里的永远是最美的,永远是最有味道的。往事如昨,真的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如今只有坐下来翻一翻照片,再到老院子走一走,去寻找记忆中的美好,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