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琦讲透“桂枝汤”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弟子

大师讲经典私塾班学习委员 焦琦

01

桂枝汤简介

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太阳中风的主方。

被誉为“群方之冠””群方之魁””群方之首” 《伤寒论》全篇共113方,取桂枝汤之意加减化裁的系列方剂计有26首。

传说桂枝汤是商代大臣伊尹配制的,由张仲景收入《伤寒论》中。

02

桂枝汤组成

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

原方:桂枝三两 去皮   白芍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炙 大枣十二枚 擘。

03

桂枝汤方歌

1.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自酿

04

桂枝汤方义

思路1:桂枝辛甘发散为阳为君,芍药酸收为臣,

姜、枣为佐,姜辛温能散(散寒止呕),枣甘温能和,此不专于发散,有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者也。

甘草为使,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功。

纵观全方,方中桂枝解肌祛风,宜通卫阳,生姜辛温止呕,以助桂枝通阳,此二者偏于卫。芍药益阴和营,大枣益气调中,可助芍和营,此二者偏于营。炙甘草调和诸药,更达调和营卫之效。

思路2:拆方与合方

桂枝汤可看作是《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其中桂枝甘草汤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病机是阳伤而气不足。
芍药甘草汤主治:“两足当热,胫上微拘急”。病机为阴伤而血不足。

两方合用则有调和阴阳气血之效,再加姜、枣,既能增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又能增强调理脾胃之效。

05

桂枝汤现代药理作用

1.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3.抗炎镇痛作用;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5.对胃肠功能的调节;

6.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7.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06

仲景用桂枝汤治疗

1.太阳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表现为发热。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风寒,阴邪,脉管紧张。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

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

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2.对症用方
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3.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4.太阳病兼里虚寒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5.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
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6.非外感性营卫失和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先其时发汗则愈,即发作前1~1.5h服药。以发汗调营卫。并用桂枝汤服法。

7.阳明中风,阳明经表证的证候类型。
阳明经表证
a.葛根汤
b.无汗-麻黄汤
c.有汗-桂枝汤。
共见症:“额头疼”。

另见“脉迟”,“微恶寒”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234)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190)

提示:桂枝汤麻黄汤不仅为太阳表证设。阳明中风证在临床上少见。

8.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脉阳微阴涩而长提示脾气由虚转充实

9.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
身痛霍乱证: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用桂枝汤小和之。(387)

总结
桂枝汤所治疾病多有营卫不和之证,综其机理,不过是外邪引发,或素体内虚,本有内伤,而致营卫不和。

营卫之于人体为正,营卫和则正气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无病;营卫不和则正气不固,故邪气乘虚而入则发病。所以营卫调和对人体尤未重要。

桂枝汤之调和营卫,既有调和又有扶正之意,故临床上可据此理斟酌而用于各科。

关于发汗解肌的理解
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所谓发汗是通过药力的向外疏布、透达、泄越之功,使皮毛、腠理、魄门开泄,外邪随汗而解;

所谓解肌是通过药力使在表的营卫得以调和,肌腠得以疏解,气血运行通达。

发汗解肌的共同作用是使在卫表之邪随汗出而解,桂枝汤的发汗解肌作用实际是通过调和营卫实现的。

定位气血之体,流行营卫之用。

《素问》关于营卫的阐述
关于营卫,《素问·痹论》是这样阐述的: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关于营卫的理解
营卫二气,同为饮食水谷所化生,卫气为水谷之悍气,营气为水谷之精气,卫性刚悍滑疾,行于脉外,营性柔润和顺,行于脉中。

气血是营卫的物质基础,营卫是气血的功能体现,气血运行和调则营卫调和,营卫不和则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而桂枝汤正具有调和营卫的功效。

从组方来分析桂枝汤的功效
从方剂配伍来看,桂枝汤中桂枝辛甘温属阳,善温通阳气,为气分药;
芍药酸苦微寒属阴,善益阴和营,为血分药。

两药等量用之,一散一收,阴阳相济,气血相和。

加之桂枝配甘草,辛甘发散为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合化为阴;

另外,姜、枣、甘草相配可调理脾胃,益气血之源,斡旋中焦气机之枢。

最后通过啜热稀粥,温覆取汗而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

而其发汗解肌作用,亦是调和营卫的间接结果和体现。

关于和方之祖的理解
正如清代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云:“桂枝汤,和方之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
和表里、和阴阳、和营卫;故曰和方之祖。

07

桂枝汤的使用禁忌

1.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
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所谓单纯,指不合并

1.前述表证兼里实热,先解表,可用桂枝汤。

2.前述表证兼里虚,先补里后解表,可用桂枝汤。
此时应用纯辛温开表发汗,不可用桂枝汤,芍药酸收。

2.酒客病

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酒客,后世2种理解:
1.长期大量饮酒之人得中风,湿热内盛。因辛甘温,甘助湿,温生热。

可去甘味+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佩兰等。

2.饮酒过度造成湿热内盛,阻滞营卫气血,气血失和-见周身酸懒不适头痛,发(烘)热汗出,怕风。

症似太阳中风(中风类症)。

区别桂枝汤证:a.饮酒史b.舌红苔黄厚腻(桂枝汤证见淡红舌薄白苔)c.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脉滑数,大便粘腻不爽。

3.吐脓血(有内痈,毒热内结,腐破血络者)

若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19)

见:发热、汗出、头痛之中风类症。辛甘温助热。

《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内热);承气入胃,阴盛以亡(阳虚)。
临床可用他药兼制,如,桂枝汤治痹证,桂枝可用30g+胡黄连制之。

以上2、3条指出,阳热盛者,不可用桂枝汤。

4.阴阳两虚兼表证

伤寒脉浮,自出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

伤阴见脚挛急,伤阳见厥逆。

5.汗吐下后,表证已发生变化者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坏病

08

仲景关于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1.桂枝加桂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核上各一壮 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117)

火针,粗似车条,治沉寒痼冷。红肿热痛(感染)。

病机:发汗过多+受惊恐怯,致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发作奔豚。

奔豚典型症: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受凉易发,舌淡,苔薄白)。

三类病因(《伤寒》《金匮》):

a.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上冲-用桂枝加桂汤;

b.心(脾)阳虚,下焦水气上冲(舌胖、苔水滑、小便不利、小便少,晨起头面轻度浮肿,晚间下肢肿。-发作前脐下悸动者,苓桂枣甘汤;无脐下悸动者,苓桂术甘汤。

c.肝郁化火,郁火上冲-奔豚汤。
红肿热痛为何用灸法?按:只灸一壮轻微,似热敷法,助消散。

2.桂枝加芍药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非脏虚寒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因为:无吐利,病不在脏。(太阴经脉走腹)。

属太阴指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

太阴中风用桂枝汤,加芍药养血柔筋,和里缓急。

经脉受邪,气血失和后发展:
1.虚: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致腹中急痛。(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
2.实:气滞血瘀,大实痛(痛重)-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加大黄,用大黄活血化瘀,未涉及脏腑,仅限于经脉)。

3.桂枝加芍药汤现代应用
现代应用:肠痉挛,肠淋巴结炎。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脾阳虚,中气虚。

(提示:上二方仅见经脉未在脏腑,不见便、利。不同于理中汤。)

提示
《伤寒论》中汤证相对偶统一:

如,麻黄汤(表实);桂枝汤(表虚);
小青龙,大青龙汤;桂枝+芍药,桂枝+芍+大黄;小柴胡,柴胡桂枝汤。

对举四方:邪在经脉: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邪在脏腑:宜服四逆辈。

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脉沉(无表证),“脉迟,血少故也”(营卫不足,气血失养。)

“不荣则痛,失养则痛,虚则痛”;二者互为因果。

方义:芍,养血;人参,补气;生姜,引药达表。
 刘渡舟治产后身痛。生姜加至15g(三两)方效,汗出。

5.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20)

恶风-阳虚,肌肤失温。小便难-阳虚气化失司,阴虚化源不足(两虚)。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阳气被伤,筋脉失温。

治法:解肌祛风,固阳以摄阴。
“有形之阴液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后世演变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提示:仲景重视阳气。《伤寒论》重点讲寒伤阳气-强调扶阳;温病重点讲温热邪气耗伤阴液-后期强调救阴。

6.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功效:太阳经脉邪气盛,经脉不利。寒邪,应无汗,反汗出与一般寒邪不同。说明为风邪袭于经脉-太阳经脉不利。
发挥:加葛根的目的a.疏通经脉邪气,助桂枝以解表,不需啜粥。b.升津液,起阴气,滋润经脉。

郝万山教授案例

怀柔中医医院,病理性项肌痉挛。临床: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桂枝加葛根汤,葛根一般30g,桂枝10g(非外感),白芍30g,赤芍10g(或不用),甘草10g,(姜枣可不用),+鸡血藤30g。止痛不效可+祛风湿药(多见于值夜班受风寒湿)如,威灵仙30g,秦艽10g,姜黄(上肢),等。

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太阳病篇四个治喘方之一。

喘家新感中风,引发宿喘,以治新感为主。加厚朴杏子下气平喘。非用此方主之,而用之佳,不能治治宿喘。(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主之。新感中风,误下,部分表邪陷于胸中致喘,去表邪,可平新喘。(43)

与其他方剂的区别:
适应症:风邪袭表,继而风邪壅肺。
区别于
a.麻黄汤-寒邪闭表,无汗而喘;
b.麻杏甘石汤-邪热壅肺,汗出而喘;
c.小青龙汤-外寒内饮,水寒射肺。
疑问
手太阴肺为何未放在太阴病篇?
认为:
六经辨证来源于临床实际,是临床证候分类。
而经络辨证非来源于临床,是臆测。

8.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病机:胸阳心阳不振,表邪内陷胸中(虚性代偿,如上楼喘促)。
去芍,纯辛甘化阳,温振胸阳,祛邪达表。无自汗出,失去芍药治疗作用,且芍酸敛阴柔,壅遏气机,不利胸中气机畅达。

提示
仲景二个用药原则
①凡脐下悸,脐上悸,均不用术(如,苓桂枣甘汤,理中汤加减症,脐上悸去术)。
②凡胸满,均不用芍。(脐上下悸为自觉症)
但现在治冠心病心绞痛,活血用赤芍,养血用白芍,推测若仲景必不用芍药。故此治法有待商榷。

9.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许多版本作"脉微恶寒"解,即肾阳不足表阳不固,肌肤失温造成.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冠心病多夜发,多与心阳不足兼肾阳虚衰;对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者(中医认为是心阳不足,胸阳不振者),多用麻黄,细辛(可达30g)。

10.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主之。(351)
血虚寒厥.桂枝汤-姜+倍大枣,+当归养血,+细辛通经散寒止痛,

通草(即木通注意木通,防己,马兜铃肾毒性问题)。当归四逆汤禁用.临证应代之以鸡血藤(养血通络).

应用要点:
当归四逆汤使用抓住三点症候,特别是在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这三症:血虚,冷痛.
如:痛经冷痛(肝经抵少腹);疝气痛;冻疮(治疗又可预防,特别对周围循环不好者如南方人,未发及未破者可改善微循环,内服加泡手);

雷诺氏征:冷痛,肢端动脉痉挛症,有人有效.

11.其他(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药)

(1)辛甘化阳者如下

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冒词源在“冂”部,<说文>:蒙而前也.-蒙目前行似捉迷藏.作为①遮盖,②头晕目眩讲.此二意,<伤寒论>均见,在此作遮盖.阳明病篇的“喘冒不得卧”作头晕目眩.

桂枝四两(60g),甘草二两(30g).顿服,温补心阳急救.说明上为急重症.心阳虚衰之心动过缓,心力不足.

桂枝甘草龙牡汤:火逆下,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8)

火逆(误用火疗.逆,错用),下之(下:误用泻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以方测证:心阳虚衰,心神浮越.温补心阳兼潜镇安神.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惊狂:因惊而似狂.卧起不安:在似睡非睡时大叫而起,心神不能潜敛者.蜀漆:常山的幼苗.阳虚之后阴寒邪气必然内生,痰浊扰心,故加化痰药。

辛甘化阳三方的区别
区别:桂枝甘草汤-心脏病,心律失常突现,心主血脉失调.本方-心主神志功能异常(神经衰弱).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神经衰弱心阳虚,三者不是一类。

从症候严重性讲:桂甘汤>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酸甘化阴
  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药,其中第二类酸甘化阴者如下:
  芍药甘草汤:(看做桂枝汤的加减方):阴阳两虚表未解,先调补心阳.阳虚则厥,阴虚则脚挛急.

<说文>脚,胫也.小腿.此指小腿腓肠肌痉挛.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荣筋,解痉止痛.

12.注意事项
注意:血管扩张性头痛(充血性),效果不好.松解肌肉效优,甚至可致肌肉“软弱无力”.<朱氏集验方>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

郝万山教授医案

患者,受寒疼痛,一侧梨状肌,见胸闷太息.方用芍30g草10g木瓜,附子,伸筋草,苏梗.自服60付,凡是关节疼痛无效,抽筋者有效.

09

桂枝汤加减衍化思路及后世方例

1.解肌和营卫
<金匮>栝楼桂枝汤:+天花粉.
桂枝加附子汤:固阳摄阴.
后世如:<皇汉医学>桂枝加桔梗汤:太阳中风证兼咽痛.原书:咽痛,咽部有粘痰难以咯出.

<世医得效方>桂枝红花汤(加了血分药):原治外有风寒表证兼四肢疼痛.后世治荨麻疹(夜重受风发作重)+蝉衣,防风,荆芥祛风止痒.有时可见效.

余根初<伤寒论>桂枝橘皮汤(加气分药):中风表虚兼脾虚湿盛,胸脘痞闷.
<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桂枝代粥汤:粥鼓舞胃阳+黄芪补气,防风温散,知母黄芪温性.

治过敏性鼻炎方:1978年<新中医>寒风刺激-桂枝汤+甜葶苈15g蝉衣9g老师加乌梅10g敛肺气,防风6g散,一收一散,辛荑10g只要无舌红,咽痛有效.见黄浊涕者加鹅不食草10g(鼻炎专药)

2祛寒利血脉
当归四逆汤: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祛寒疏络。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活血。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黄芪,用于血痹,肌肤不仁,游走性疼痛。有益气和营,通阳行痹的功效。

郝万山教授医案

多次注射预防乙肝疫苗,引起周身疼痛,开始用新加汤无效,后动则气促,考虑气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而效。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枣+麻黄,白术,知母,附子,防风。

《金匮》中风历节-风寒湿痹,邪气初化热见全身关节肿痛,肿处灼热,形体消瘦,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以温散+清热,通阳行痹,祛风胜湿,养阴清热。

《千金要方》干地黄汤(桂枝汤+当归+干地黄+蒲黄),祛寒利血脉,用于产后虚弱,血脉不畅造成的两胁满痛。

因桂枝汤有祛寒利血脉作用,故以之加减可治疗冻疮,落枕,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

3.化气调阴阳
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调气血,阴阳,脾胃,营卫作用。用于多种内伤病,如前述的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去芍药汤等。

炙甘草汤:桂枝汤-芍药+人参,生地,麻子仁,麦冬,阿胶……气血双补,阴阳双调,通阳续脉,养血补心,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症。

黄芪建中汤: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力胜于小建中汤,用于“虚劳里急,诸不足”。多用于胃溃疡胃脘疼痛属气血不足者。

《千金要方》当归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当归:有温中补血,缓急止痛的作用,用于产后虚弱,腹中疼痛,呼吸少气或小腹拘急,痛引腹背。

4.温阳祛阴邪,强调辛甘化阳,如桂枝甘草汤。

5.养血柔筋脉,强调酸甘化阴(后世多不作为桂枝汤的衍化方),如芍药甘草汤。
6.双向调节现象
(1)对体温:太阳中风(恶寒发热);而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及肝经循行部位冷痛)。
(2)对汗液。
(3)对心率。发热病人心率快,减慢心率。桂枝甘草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促胸闷,心率慢心下悸(并不一定是心率快)。

(4)对血压:黄芪建中汤(助心阳,补脾胃),可用于心脾阳虚气虚的低血压(多见动则目眩,劳累气短乏力)。

补气温阳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劳神过度,心脾受伤,痰浊不运而上扰的血压高,可用黄芪建中汤+龙牡或和温胆汤。

中医重调功能,西医重去病因。

郝万山教授经验:用莪术,白术等软坚散结,保护脾胃法治疗肝癌,未用白花蛇舌草等。

7.临床应用释疑
(1)“表虚”非虚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有人认为,桂枝汤之“表虚”非虚,其实不然。

从病因病机来看,是因外感风寒,侵于肌表,腠理疏泄,卫阳不固所致。

张仲景言其卫强营弱,是因为营弱不能内守使然,其关键在于正气虚,即营弱。
从症状上来讲,自汗、脉缓均是虚的表

现,气虚则自汗,阳虚则脉缓,其根本在于卫阳不足。

从桂枝汤用药看,偏温偏补,根据虚补实泻的理论,亦支持桂枝汤证表虚的实质。可以说,桂枝汤证其本为虚,其标为实。

(2)应用桂枝汤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a.表虚有汗此为功

说明表虚无汗者不用,有汗与无汗是临床应用桂枝汤时需要注意甄别的要点。
桂枝汤用于表虚有汗者,并通过发汗来止汗,是其主要特色。

b.凡因营卫不和所致病证皆可用之
在《方剂学》中,桂枝汤是作为解表剂出现的,所以在初学者的印象中,桂枝汤是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

其实,凡因营卫不和所致病证皆可用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用桂枝汤治疗太阳伤寒变证,如第57条;杂病营卫不和证,如第53、54、387条。在《金匮要略》中更用其治疗妊娠恶阻及产后中风。

c.广泛用于辨证属于营卫不和的疾病
它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多种中医辨证属于营卫不和的疾病。
如神经官能症、白细胞减少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低血压、冠心病、尿频、便秘、噎膈、泄泻、顽固性过敏性紫癜、慢性溃疡、软组织损伤、肩周炎、荨麻疹、食肉过敏、小儿夜尿症、厌食症、喘息性支气管炎、汤姆生氏病、经行风疹及瘙痒、经行头痛、经行发热身痛、经行浮肿、经行自汗、崩漏、妊娠恶阻、妊娠癃闭、产后自汗等等。
此处仅列举近年临床报道运用较多的病证,远未涵盖其所主治病证。

(3)服药法
张仲景在桂枝汤方后注文中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是借水谷之精气,温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复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

同时,“温覆”取汗是避风助汗之意。服法注重护理

关于微发其汗的理解
微发其汗,则令脾胃之气和,营卫之气调,阴阳调和,腠理复固,病自除矣。此服法是本方特色之一。

张仲景在《伤寒论》第16条中曰:“桂枝本为解肌,……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提示后人,桂枝汤非发汗剂,与麻黄汤之发汗解表不同,实为解肌之剂,故借谷气以助药力,意在补脾胃以滋汗源,养汗源以托外邪。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为功 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

  • 慢慢修炼伤寒论

    昨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是女性,三十一岁,月经量少一年多,病人怕冷,手足冰凉,偶尔晚上有汗,右侧颈部不适,偶有头晕,偶有烦躁,偶尔反酸,眠差梦多,二便正常,脉沉.用葛根加半夏汤吗? 不谦真人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 ...

  • 【答读者问】经方大师江尔逊讲透桂枝汤

    |江尔逊(1917-1999)江老系四川省夹江县人.受业于蜀中名医陈鼎三,后又师从陈逊斋及针灸大家承淡安.于中医经典及内.外.妇.儿科及针灸学,悉得真传.江老崇尚仲景学说,尤以善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 ...

  • 张景明教授【讲透中药】麻黄桂枝汤从何而来?

    张景明教授【讲透中药】麻黄桂枝汤从何而来?

  • 刘志刚18分钟讲透:每天限制时间禁食,好处多多?

    刘志刚18分钟讲透:每天限制时间禁食,好处多多?

  • 一文讲透华为战略规划

    版权声明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书享界(readsharecn) 作者:宋军,华为管理培训部特聘教授.资深顾问.原华为产品线开发部部长和人力资源部部长: 点评:郭海,中 ...

  • 怎样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这场报告讲透了......

    "知党首先要知史,爱党必须得知党.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培厚爱党护党为党之情.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之基." 5月7 ...

  • 一文讲透(五泻心汤)-中焦脾胃病常用方

    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是治疗脾胃,胃肠疾病常用方,如辩证准确,效如桴鼓. 1.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2.生姜泻心汤 组方:生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炙 ...

  • 黄煌:用5000字讲透一味药和一张方!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节选) 作者/黄煌 当代经方大家黄煌教授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 ...

  • 专题丨自然地理答题模板,一文讲透

    启迪慧想 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事精神.启迪慧想:专注高中地理教学,精品一轮.二轮课件,精选专题习题,助你的教学和学习一臂之力!16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311篇原 ...

  • 专题丨人文地理答题模板,一文讲透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31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