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5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5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病本在表,当用汗法,医反下之,伤中焦阳气,邪气因而内陷化热为痞。邪热客于心下,胃脘故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中焦阳气不足,故不能化谷,而见腹中雷鸣、下利。因兼有中焦虚寒,所以本证的下利是“日数十行”,比之生姜泻心汤的“腹中雷鸣下利”要更严重一些。
本证是中焦虚寒而兼寒热错杂的痞证。应当用寒热并行、甘辛兼补的泻心汤法。但医者却因为病人有心下痞硬的症状,误以为水热互结,再用下法,更伤中焦,因此出现“其痞益甚”。
“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是对前症之所以有“心下痞硬”的自注。因为胃气不足,邪气内陷,升降失常,气机滞塞,“客气上逆”,所以才会出现心下痞硬。这种情况与实热内结之痞硬有所不同,故而不可以用下法。
与半夏泻心汤证相比,本证虽然也有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但兼有胃中空虚、中焦虚寒的病机,所以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大炙甘草的用量至四两,以安中州。
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都是半夏泻心汤的变方。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饮,故而加生姜至四两以助化饮;甘草泻心汤证兼有中虚,故而加炙甘草至四两以和胃气。这三个泻心汤再加上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合称为五泻心汤,是《伤寒论》治疗痞证的代表方。
除了这五个泻心汤,《伤寒论》中还有旋复代赭汤之胃虚痰气痞,五芩散之水痞,以及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之虚痞兼下利不止等方剂用来治疗痞证。
字帖获取请点击:
现已更新至146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