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一次肠镜能保10年没事吗?我怎么5年就癌变了?
2019年底,我们单位财务科的陆大姐的亲戚被查出早期肠癌,但是他很郁闷:
不是做一次肠镜管保10 年没事吗?我才做了肠镜才5年,而且发现息肉还切除了,怎么还是得了肠癌呢?
原来他是在2015年春做的肠镜,发现有4枚0.3-0.8cm大小不等的息肉,病理显示,部分是绒毛状管状腺瘤。
不久在我们内镜中心内镜下切除了。
我记得很清楚,是我们潘主任亲自操作的手术,而且告诫他,这是很容易癌变的息肉,个头还比较大,还很容易复发,必须定期复查。
可是,这位仁兄切除后,把主任的话当成了耳旁风,竟然四年没再复查一次,直到感觉不舒服才来检查,谁知道竟然已经癌变了,不过还算早癌,病理显示只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通过肠镜就可以切除。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说做一次肠镜能管10年没事吗?
对于没有息肉、或者只有良性息肉、未发现腺瘤的非高危人群来说,一次肠镜足可以保证10年没有问题。
因为即使从新长出来可以致癌的腺瘤性息肉,它从腺瘤到癌变一般需要5-10年,就是说,首次肠镜没问题,10年后一般也没有大问题;
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就不一定了。
首先,腺瘤性息肉容易复发,或者说再长出新的来;
第二,万一首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他可能还会死灰复燃;
第三、肠道结构复杂,有很多褶皱,某些小的可能会被遮挡;
第四,因为肠镜检查要充气,肠腔拉伸后,一些小的息肉会被拉的扁平,而不易发现;
第五,并非每个人的肠道准备都很干净、很理想,不合格的清肠,粪便可能会正好遮挡了那个坏蛋。
所以,一旦检查出来是肠腺瘤性息肉,一定要记得按医生说的 频度去复查。
虽然说腺瘤癌变需要5-15年,这只是个大数据,但个别人会发展的很快。
95%的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大肠息肉有症状吗?
没有,及时是大肠早癌也很少出现症状。除非息肉长得足够大,才有一些非特异的症状。
1.典型症状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及时切除息肉,就可以阻断癌变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
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总之目前的观点是,一旦发现息肉,建议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此后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息肉会复发,切除后也要复查
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也有复发的可能,本文主人公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即使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这个很重要。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复查。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具体复查时间,各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联系老杜:laod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