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上古之世,各君其国,各子其民,熙熙皞皞,共安无事之天,人己浑忘,畛域胥化,又焉有战争之事哉?迨共工作乱而征伐起,蚩尤犯上而兵革兴,于是文则有玉帛,武则有兵戎,治则用礼乐,乱则用干戈,朝廷所以文武并重也。然有道之君子达而在上,辅佐熙朝,赞襄郅治,惟以道事人主,不以兵强天下。此是何故?盖杀人之父兄,人亦杀其父兄,人心思返,天道好还,冤仇报复,靡有休止。又况兵过之乡,人民罹害,师行之处,鸡犬亦空,以故杀戮重而死亡多,尸填巨港,血满长城,无贵无贱,同为枯骨,生之数不啻杀之数,死之人多于生之人,由是井里萧条,田野荒废,而荆棘生焉。且肃杀之气大伤太和,乖戾之风上干天怒,因而阴阳不燮,雨旸不时,旱干水溢,频来凶荒,饥谨洊至,民不聊生,朝不及夕。古云“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势所必至也。然而饥寒交迫,盗心日生,年岁凶荒,乱民迭作,亦有不得不为兵戎之诘者。古云“兵贵神速,不贵迟疑”,故善用兵者,亦果而已矣。行仁义之师,望若时雨;解倒悬之苦,迎以壶浆。如武王壹戎衣而天下定,无非我武维扬,歼厥渠魁已耳,何敢逞杀戮于片时,取强威于一己?其果而胜也,切勿自矜,矜则有好兵之念;切勿自伐,伐则有黩武之心。就令除残暴于反掌,登人民于春台,亦安邦定国之常、救世扶危之道,为将帅者分所应尔,何足骄于人哉?夫骄人者,好杀人者也。纵使果敢弥乱,出斯民于水火,然有此三心,虽无杀之事,而杀之机已伏于中,非道也。须知行兵之事,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即未损一兵,未折一将,不伤一民,不戕一物,亦未足语承平之雅观,何况非圣王所期许者,果而勿强焉可也。诗云:“劝君莫觅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此思之,兵危事,战凶机,非天下生生之道也。况乎主宾相敌,旷日持久,师老财殚,臣离民怨,可已而不已,其何以为国乎?更有坚壁相持,连年转饷,一旦偶疏,而敌或扼其险要,绝其粮饷,士闻风而预走,军望气以先逃,昔日雄师,今成灰烬,亦何怪其然耶?夫亦曰物壮则老,其势有必然者。且夫用兵之事,以有道诛无道者也。如此喜兵好战,欲安民反致害民,欲弭乱反将生乱,不道极矣。夫诛无道而自行不道,何如屯田防寇,休兵睦邻,早已之之为愈也。否则如舜伐三苗,苗民负固,舜不修戎而修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而有苗格。此不威之威、不武之武,胜于威武者多矣。为上者知之否?

  此言用火、行符、采取、烹炼之道,是有为有作,比之用兵克敌,大是一场凶事,不可大意作去。如曾子之战兢自惕,子思之戒慎时严,方可变化气质之躯,复还先天面目。若童贞之体未经凿破、未曾损坏者,固可相时而动,遵道而行,无偏无党,无险无危,直臻神化之域。如破漏之人与年老之体,后天铅汞将尽,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唤龟、鼓琴招凤二法,而后有玉芝灵苗、刀圭上药可采可炼,化凡躯于乌有,结圣胎于灵关。第火候至密,非得真师口授,万不能洞彻精微;即得秘密天机,然内德外功一有不满,犹为神天所不佑。惟虚心访道,积德累功,事事无愧,在在怀仁,以谦以柔,以忍以下,神依于气,气恋夫神,绵绵不绝,造到固蒂深根,决不时而忘之、纷纷驰逐,时而忆之、切切不已,故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即使尽善,而火煅之后,凡气已除,真气未曾积累,势必似无似有,微而难测;且有不炼而气散,愈炼而气愈散者,皆由心有出入,似蔓草之难除。故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况乎神火一煅,阴气难留,而多年之残疾、自幼之沉疴悉被驱逼,其轻者或从汗液浊溺而出,其重者或外生疮毒而化,种种不一,修士不可惊为病也,只要心安即能化气。可见炼己之道,必化凡体为玉体,变浊躯为金躯,切不可惊,惊则又动后天凡火而大伤元气也,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用兵者贵果敢,善用火者贵神速,故曰:“果而已矣。”在修士当此体化纯乾之时,切不可恃,恃其才以为不饥不渴,可以行步如飞,冬不炉,夏不扇,无端妙用迥异常人,而自以为强也;自谓为强,又动后天凡火,不遭外人诽谤,必至内药倾危;况生一自强之心,即令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件件功成告毕,不差时刻,而自矜自伐,骄傲凌人,殊非载道之器;纵果于成功,亦必果于偾事。倾倒之患,安可胜言哉?又况自恃其强,而不知谦下存心,虽与修德凝道,犹草木之坚强者无生气,反不敌柔脆者有生机,势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愈迈,精气愈衰,欲其长享生人之乐,得乎?故曰:“物壮则老。”以此言之,自高者适以自下,自豪者适以自危,不道甚矣!不如去其刚强之心,平平常常,安安稳稳,认理行将去,随天摆布来,庶几不强而自强,不道而有道耶?此下手用火之工大有危险存焉,学者其慎之。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徐大椿注道德经:以道佐人主第三十

    昨天 上一章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圣人不以人智巧取天下.本章接着讲,圣人也不应以兵力强取天下.   徐大椿说,用药如用兵,不能一味地以攻伐病灶作为治病的手段.正所谓"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 ...

  • 《道德经》第三十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一部分: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统治天下与夺取天下,是不同的两回事.夺取天下时,以用甲兵为主,而统治天下时,则以柔服为主.什么时候讲修文千于四海,什么时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三十章

    道经·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吴澄:王氏曰: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苏氏曰:圣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楚灵.齐 ...

  • 道德经 第三十章,善修者,不强运气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三十:善修者,不强运气 尹喜问:在修练中,会有真气运转,特别是对有些部位真气会反复冲击,有时在某个地方会受阻,有人说,对这些情况叫冲病灶.对病灶地方要引气冲冲,冲开病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一  贵左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 道德经讲义-注后语-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注后语 此经注毕,呼群弟子而告之曰:目今大道危如累卵,所赖尔学道诸人以撑持天地,救正乾坤.纵说奸匪之徒将有兵戈之动,然天有安排,总不至令尔等有不测之虞也.只怕尔等执德不宏,信道不笃,二意三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 ...

  • 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功成身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又曰:&qu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揭怀玉. 夫道者,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六章 善下不争-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六章 善下不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为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夫道者,天下人物共有之理也.以此理修身,即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