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1.诊断检查:
诊断原则: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史、受照剂量(有个人剂量档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榆查所见并绡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方能作出诊断。
1.1.射线接触史及剂量估算:在长时间内(一般在5~10年以上)有明显超当量剂量限值的射线接触史,工作量较大,防护条件较差或经常不遵守防护规定;或在一段时间内(0.5~1.0年)有明显超剂量照射史;或有非职业性的长期超剂量照射史。累积剂量在1. 5Gy以上。
1.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慢性放射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病人应当进行反复多次的临床化验,取得可靠的数据。外周血细胞减少和(或)骨髓造血抑制是慢性放射病最重要的病变,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是诊断慢性放射病简便而实用的指标。当有超剂量限值的照射史,自身对照白细胞数呈现进行性减少时,对本病诊断更有实际价值。骨髓象正常,不能排除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但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1.2.1.造血系统造血系统的变化是慢性放射病最常见的改变,外周血象变化早于骨髓,外周血以白细胞变化最早。接触射线后白细胞数逐渐减少,以后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少数病例白细胞总数逐渐增多,以后持续高于正常值上限,有的维持数月或数年。接受剂量较大的病例可看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白细胞分类也有改变,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特别是大、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也可增多;白细胞形态亦有异常。
骨髓检查示:早期骨髓象无改变,少数人骨髓增生旺盛;较晚期出现粒细胞成熟障碍,增生不良;晚期粒、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再生低下。慢性放射病有50%以上为增生正常骨髓象,外周血白细胞数处于正常低值或明显减少。有人认为:慢性放射病初期骨髓贮存池粒细胞释放障碍,或边缘池粒细胞分布增多,因此表现骨髓象增生过旺或正常,而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病情进一步发展,多能干细胞向粒系祖细胞分化受阻,则出现骨髓增生不良。受长期低剂量射线照射者停止射线接触后1~3年,骨髓象有所恢复。
染色体分析(chromosome analysis)与淋巴细胞微核分析(micronuclcus analysis)显示,国人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正常范围为O~2%;无着丝粒断片>2.5%为异常界限,双着丝粒或稳定性畸变≥1%有重要意义;染色体型总畸变率>3%有参考价值。CB微核法:微核细胞数和微核率正常下限分别为14‰和15.8‰,正常上限为25‰和30‰。
1.2.2.内分泌系统早期内分泌系统无明显改变,较晚期部分病人出现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尿中17-酮类同醇或17-羟类固醇排出量减少,血清皮质醇含量降低或对ACTH刺激反应减弱;甲状腺TSH增高,T3和T4降低,吸碘率及基础代谢率低下。
1.2.3.生殖系统男性可见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度减弱,死亡精子和畸形精子增多;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卵巢功能减退。
1.2.4.免疫系统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1.2.5.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可作为慢性放射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但不能用其多少来判断慢性放射损伤的严重程度。
1.3.临床分度:根据《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2105-2002),其主要分度依据:
1.3.1.I度:具备以下各项者可诊断为I度
有长期射线接触史和(或)间断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暂定累积剂量当量在1.5 SV以上。
接触射线以前身体健康,接触数年后出现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其症状的消长与脱离及接触射线有关。
接触射线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触数年后,血象经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周围血象正常值以耳垂血为准)。
白细胞总数自身对照有进行性降低,并较长时间(六个月以上)持续在4.0 x l 09/以下,可伴有血小板数长期低于80 ×10^9/L、红细胞数减少(男性低于3.5 x l012/L;女性低于3.0×1012/L)和血红蛋白量降低(男性低于110g/L;女性低于100g/L)。
骨髓增生活跃或低下;或某一系列细胞生成不良或成熟障碍。
可伴有下列系统客观检查一项异常:
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甲状腺功能降低。
生殖功能降低。
免疫功能降低。
物质代谢紊乱。
脱离射线和积极治疗后可减轻或恢复。
1.3.2.Ⅱ度:
诊断依据:除具备I度1.3.1.1.条外,尚兼有下列各项者:
有较顽固的自觉症状,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白细胞数持续在3.0×10^9/L以下,或白细胞数持续在3.0~4.0×10^9/L而兼有血小板数或血红蛋白量持续减少。
骨髓增生低下。
脱离射线及积极治疗后恢复缓慢。
2.鉴别诊断: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无力型神经衰弱症候群,应注意与一般神经衰弱、内耳眩晕症、更年期综合征相鉴别。慢性放射病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兴奋性低下,如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嗜睡、心动过缓、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等,且以副交感神经机能增强为主。一般神经衰弱则以兴奋性增高为多见,如性情急躁、易激动、失眠、头痛、心慌或心律不齐、遗精、早泄、阳痿等,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内耳眩晕症则表现为.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常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比较顽固,焦虑紧张、忧郁、猜疑等症状日渐明显。结合慢性放射病明确的超剂量照射史、症状的轻重与接触射线剂量有关,实验室检查示有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且有形态改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能增高等,均有助于进行鉴别。
慢性放射病的造血系统改变则应注意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 hernoglobinuria,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慢性苯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以及感染(病毒、立克次体)、某些疾病(病毒性肝炎、脾功能亢进等)、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引起血液学改变相鉴别。慢性放射病血液学变化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伴有形态改变,骨髓象可能正常或增生不良,并有明显的无力型神经衰弱症候群,尤其是有超剂量照射的职业史,且伴有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增高,均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