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股骨头坏死手术、保守总相宜

总有病人问:股骨头坏死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好?
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如同问“米饭好吃还是面条好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股骨头坏死哪种方法好,取决于病情的轻重,抛开具体的病人来讨论哪种方法好的问题,就脱离实际了。
拿今天的病例来说吧,一位45岁的肥胖男性患者,双侧坏死,一侧没有症状,一侧即将塌陷,我们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起来看看随访4年多的效果:
患者一般信息:身高172cm,体重98Kg,体重指数33(肥胖级)。
左侧股骨头骨密度减低,右侧似乎无异常

放大看细节:

▲右侧                ▲左侧

左侧股骨头前外侧负重区大面积密度减低影

Tips——体重指数BMI:
凡是股骨头密度改变的情况,或者说,骨密度异常的情况均应通过核磁共振再次检查,以获得更为彻底的印象,判断骨髓水肿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侧是否发生了股骨头,避免误诊和漏诊。
果不其然,核磁共振除了发现左侧坏死之外,右侧股骨头也有信号的改变,最终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右侧1期,左侧2期)。
顺便提一下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简记法:
1期:股骨头坏死仅磁共振确诊而无疼痛等症状者;
2期:腹股沟、臀部或大腿内侧有疼痛症状,骨盆X线片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且股骨头无任何塌陷者;
2期危象:股骨头蛙位出现新月征,或外侧柱菲薄、断裂风险大者,即将进入3期;
3期:X线即可看出股骨头发生塌陷,即便不足1mm的塌陷,也即诊断3期;

4期:股骨头明显塌陷,且关节间隙变窄,患者穿鞋袜、下蹲、跷二郎腿等动作明显困难者。

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核磁共振比CT有更为先进的诊断意义,但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而言,CT是必须要强调的重要依据。

本病人CT检查结果如下:

右侧股骨头略有密度改变,左侧股骨头箭头所示部位可见广泛密度减低,甚至仅存一较薄软骨下骨,塌陷仅仅是时间问题。

治疗方案

左侧(2期):存在疼痛症状,面积较大、即将塌陷,首选植骨治疗。可行单纯打压植骨术(创伤小、出血少、副损伤少,1周内下地,无需卧床)或带血管蒂或带肌蒂骨瓣移植术(创伤大、出血多、额外增加取骨刀口,需卧床1~3个月方可下地)。根据患者的年龄、影像特点,我们采用的是微创单纯打压植骨术。

右侧(1期):患者无症状,面积较小,核磁骨髓水肿信号弱,CT骨密度改变不大,在手术治疗左侧的同时,同步使用拐杖、中西药物治疗。当然,如果是现在,还可以考虑微创陶瓷棒植入,或者高能冲击波、髓芯减压、PRP或三者的组合应用。

以下是手术中的情况:

去除死骨后,股骨头内可见小血管喷血

验证了无需带血管植骨之设想
箭头所示股骨头开窗部位,股骨头内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喷)出

手术后一周复查片:

图中骨密度区即为植骨后的改变

术后1年:

植骨重建区骨密度较均匀,股骨头未见塌陷

术后3年:

▲右侧                ▲左侧

左侧股骨头持续稳定,关节间隙正常,右侧股骨头也未见明显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仅仅拄拐、药物即可控制,“低投入高回报”,仅仅需要坚持而已。

术后4年余:
▲右侧                ▲左侧

双侧股骨头无进一步塌陷的迹象,经历4年的考验,基本上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当然,复查核磁共振检查有利于明确病情发展趋势,为后续保养提供依据:

磁共振显示右侧股骨头坏死面积缩小,左侧股骨头后侧近关节面部位有少量骨髓水肿:足见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
这是患者的功能情况:

后续治疗建议:

持续控制体重;

间断药物治疗;

间断冲击波治疗;

定期每6~12月来院复查一次。

简单小结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繁多,基本原则是根据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的优劣与费用无关,病灶范围小、身体条件好的,即便是单单休息也有好的希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出现大面积空洞、新月征等濒临塌陷者,别提什么“祖传膏药、秘方”能治,懒得去反驳了,看看锯开的股骨头就知道这样的说法有多荒唐;正规的医院都在考虑手术修复或者关节置换了,对于年轻、尚未塌陷的,我们的观点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头之路”,至于怎么个植骨,不同的医院要看医生的经验、对疾病的理解和掌控;
如果预期塌陷风险大,关节置换就是一条阳光大道。
客观,实事求是,别钻牛角尖。

唯有此,才能不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举办城市——洛阳印象
“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
源于1793年的骨伤科专科医院——洛阳正骨

“融汇古今,折衷中外”的医院

摄影:张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