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的职场人,都敢和老板谈这件事
为什么毕业多年,有些人能年入几十万,有人还是年入五六万?
也许从找工作面试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金三银四,是跳槽高峰期,也是招人的高峰期。也就在最近招聘新人的时候,再次遇到了和我说钱不重要的年轻人。
回想起过去这两年的经历,以及身边一些同事朋友的经历,想正经写写关于钱这件事。不给钱来不?
“我不在乎钱,我是来学习的,想给公司创造价值。”
“我挺喜欢这件份工作的,钱多钱少无所谓,开心最要紧了。”
这样的人选,不敢说每天或每周,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职场经历越少的人,越喜欢说这种话。
也许是生活压力比较小,也可能是看了一些面经或鸡汤,把自己给成功洗脑了。
每当遇到这样的人选,我总会问他们“那这份工作不给钱,或者给你一个很低的标准,你觉得怎么样?”
只要我一提这个玩笑,还没遇到过有人说没问题的,即使是实习生。
现如今实习生的薪资也比我当年实习高了很多,当年实习做过20、40、80一天的工作。
那些口口声声在面试里说钱不重要的人,在面试最后提薪资期望,是100元一天,或者说自己某某朋友实习薪资多少,还有多少的补贴。
你tuma这么健忘吗?15分钟前才跟我说钱不重要,要来学习,现在突然对金钱,对数字有这么清晰的概念?对市场价格也了解这么透彻?在跟我开玩笑吗?肯开价是一种底气
为什么面试官或老板,其实喜欢敢开价的员工,而非那些说钱不重要的人呢?
这里我想起了两个朋友,一个敢于开价,敢跳槽,而另一个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干着。
先来说说那个跳槽的朋友。
那个女生毕业4年左右,换了3份工作,从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到创业公司,再到上市互联网公司。
虽然4年跳槽3次,目前看起来稳定性不是很高,但能力很强,能干活,能带团队,能出业绩。
而且她的薪资也不断上涨,年薪二三十万。在面试的时候,或者做完项目以后,都敢于开口和老板提薪资或奖金的要求。
为什么?因为她有底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业绩目标,吹牛了,努力完成,就成真了。
反观另一个工作了6年的女生,工作的前5年在一家200人左右的公司待着,薪资基本上跟着公司普调走,大概每年涨8%-10%左右,饿不死,也不至于有多少存款。
后来换了另一家同类的公司,规模也差不多,但薪资基本上没怎么增长。
工作了6年,年薪也就五六万左右。
和她聊天的时候我感觉出她和前面女生不一样的地方。
她属于没什么野心,只会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完,没特别多想法的人,平时每天按时上下班,也不加班,她的想法就是,“拿一份工资,做一份事。”
对于工作,有点温水煮青蛙,慢慢熬着熬着,习惯了,就不想动了。
我问她,当时跳槽的时候,为什么没在原薪资上,加个20%-30%,就同意了?
她说:“我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 ,挺好的。”
也许敢于吹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同时敢于在面试的时候开价,其实是一种对工作负责任,最自己能力有把握的状态。
因为敢开价的人,很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应该拿多少钱,有这样的底气。钱真的很重要
除了跳槽以外,从公司内部薪酬角度来看,你谈的薪资,会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最简单的影响就是调薪了。
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薪资普调,避免员工收入增速低于物价上涨水平。
举个例子,原来我们公司薪资调整会有一个比例,每个人最低都会调整大概5%-12%左右,而业绩较好或晋升的人,则会突破这个普调的限制。
假设每个人都是调整10%的比例,你没有晋升,在薪资普调的时候,甲入职的时候谈了5000薪资,乙谈了10000薪资,两个人差距有多少?
甲薪资增加了500,乙增加了1000。
假设两个人都没有离职,到第7年左右,甲的薪资净增长是3858元,而乙的薪资净增长是7716元。
涨薪1次,差距拉大1次,因为基数不同
当然,这只是一个数据模拟,现实中同一个岗位层级薪资差距不会翻倍,模拟数据想表达的是,在同样薪资增幅情况下,基础数据越大,后期差距会变得更大。
所以呢,如果你相信鸡汤文或那些面试达人和你说的:
-不要用钱来衡量你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不应该被金钱绑架,人过得开心最重要。
-职场新人成长最关键,钱没有成长重要。
呸!
你可能误会了,写这些鸡汤文的人,他们正熬最晚的夜,喝着最浓的咖啡,抓破脑袋想这怎么样写出10W+的推文,拿到一笔奖金,去敷最贵的面膜!
对,他们是为了钱在努力工作!
会这样写的人,本质混淆了工作价值的理念:公司是希望付出薪酬来购买你的劳动,让你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让你来公司学习成长,学习成长这件事上,回家自个学去。
当你能拥有更高的薪资,也意味着你能给公司创造更大价值,这是双赢!
当然,工作也得结合长远发展,个人情况考虑,只看钱,也未必是好事。
只是,完全羞于谈钱,最后吃苦的是你自己。
毕竟,有钱人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乐,但是,有钱人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