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茵河到长江三峡——马克思故里在中国
本文巨雷滚滚,闪电霹雳,触及灵魂,请各位朋友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脏。
二战日本的位置,不敢写太多,因为时间距离太近,担心伤害广大同胞的民族感情,所以一笔带过。今天,我们来研究下马克思故里的问题。
因为长期的洗脑教育,广大国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的国土疆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谈起“翻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从字母语言(如English)翻译成中文。
笔者在这里愿意重申:今日中国的疆土面积,是经过多次战争,合并在一起的;与之对应,我们今天看到的中文,充满了多音字、多义字,是诸多地方方言汇集的结果。
因此,在中文内部,各方言之间,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也是存在诸多的互译互通。
比如,“尔”,译作“你”,译作“恁",再译作“侬”。
比如,“吾”,译作“我”,译作“俺”,再译作“阿拉”。
然后,翻译过程中,这个地名,人名,一般是原封不动的。比如“晏子使楚”,翻译成白话文是:晏子出使楚国。
因此,《明史》中的”欧罗巴“,”利玛窦“等,都是直接拿来使用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为什么历史资料中,马克思那么多不同的翻译名字呢(如马克斯、麦克司等)?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著作,在1848年就已经面世,但是传入满清中国,大概在1900年以后。这中间的50多年中,其著作被翻译成今天的俄文、英文等各种文字,后来再传入中国的,是”出口转内销“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在其姓名翻译方面,会有多种译法。
根据有限资料,个人谨慎认为:马克思,其比较准确的中文名应该是“马格斯”
1911年出版的《维新人物考》中记载:马格斯,德国社会学家及法学家也。德国千八百四十八年革,,马氏与闻其事。后之伦敦,从事著述。千八百六十四年立万国工人会。其最著之著作为《产业》。”
根据相关记载,马克思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
德意志、普鲁士,都是该地的地形轮廓象形,但是面积有些大,细节不清楚,大家不好理解,我们就找个面积较小、能看清地形细节的地名——莱茵省,来考证一番。
莱茵省,对应的是莱茵河。莱茵二字,你以为是音译?
非也。
莱,古代是一种菜,即今天的白萝卜。《诗经 小雅》载:“北山有莱。”
茵,《说文解字》载:“茵,车重席。”
车重,即辎重,是古代的货车。
茵,车重席,即货车上盖的席子,相当于今天的货车篷布。
卫星地图上,今天的长江三峡一带,北到湖北神农架,南到湖北省建始县,东到湖北省兴山县,西到重庆市巫溪县,一部分象一个圆圆的白萝卜,即为“莱”;一部分象一块篷布盖在两辆轮子车上,即为“茵”。二者合在一起,即为“莱茵”。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
挖出来
莱茵省,即位于今天的长江三峡地区。
经过莱茵地区的河流,叫做“莱茵河”,即今天的长江。
那么马克思,放在今天,就是地道的中国人,其故里,就在湖北重庆交界的长江三峡。
看了上面这些,你觉得很震惊?很好笑?还是内心充满了怀疑?
怀疑不要紧,只要你还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行,有道是:
风水堪舆真学问,张冠李戴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