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遇见德鲁克」王世民: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校长简介:王世民,现任楼观新镇小学校长,1998年7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为中国而教”卓越贡献奖、周至县优秀校长、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7月获得首届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新乡村教育家”称号。
学校介绍:周至县楼观新镇小学(原楼观镇东楼小学),始建于1958年,2013年9月迁至楼观新镇,在推进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中,由曲江新区管委会与周至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成,是一所高标准、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村定点寄宿制小学。
由于篇幅所限,图书编辑委员会经过再三考虑,没有将本次专访放于书中,特在此处与各位校长分享,这对理解书中提到的《冰山下的领导力》中“冰山下的领导力”的部分特别有帮助,同时由衷感谢王世民校长对我们的支持,心存感恩。
彭信之:您是怎么来到现在这所学校的?
王世民:1989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陈河乡中心学校任教,主要教语文和英语,一干就是三年。
彭信之:当时学校的情况怎么样?
王世民:学校的孩子们多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孩子,隔代抚养。部分孩子的成长因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而变得性格内向,冲动易怒,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一名寄居在学校附近亲戚家的学生在王世民办公室给在外打工的母亲打电话,孩子边哭边说,亲戚忙,衣服没人洗,早饭凑合着吃,我当时心都碎了,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别哭了,衣服老师给你洗,在学校吃饭,请家长放心。”
彭信之:孩子们真的是不容易。
王世民:是的,从那时起,给这些留守的孩子打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这些留守儿童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得到他人的尊重,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彭信之:听说为了给孩子们建宿舍,您把自己的储蓄全花光了?
王世民:不止,我还找亲戚、朋友借了11万余元的外债,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那年过年,全家人只剩下700多块钱,真的是咬着牙过了年关。
彭信之:真是不容易。
王世民:除了我自己自筹的一部分钱,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也支持了一部分资金,还有一部分社会捐助。为了省钱,我带领教师们搬运木料、参与建设。大概用了4个多月时间花了26万余元,为学校里近300名留守儿童创办了我省首个公办寄宿制小学。
彭信之:这要增加很多工作量吧?
王世民:是的,学校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不止。有些新入学的寄宿孩子只有六七岁,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孩子们洗脸洗衣、吃饭睡觉、穿衣戴帽甚至上厕所都得老师操心。当时有部分教师调走的,我也很理解,毕竟这一来工作量增加了很多,能看得见的工作就增加了三倍多,还有更多的工作,是需要老师自发自愿付出的。
彭信之:这应该是学校最难的时候了
王世民:算是其中之一吧,但确实很难,因为此前孩子们从未有过住校的习惯,再加上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每天都哭闹,我们们急得团团转,我几乎产生了要放弃的念头。后来自己劝自己,当初下了那么大决心,那么艰难的过程都走过来了,这点小问题还能把我打倒?
彭信之:那会不会有学生因为不习惯而自己跑掉的?
王世民:有的,有一年刚入冬,一个二年级的七岁孩子由于不习惯住宿,加上想念母亲了,趁老师不注意从大门底下爬出了校门。我带领老师还有部分学生分组冒着风雪到处找,直至很晚才在一个果园房子发现了孩子,我们都吓得浑身颤抖,现场的孩子们一起哭着说,再也不随便乱跑了,再也不让老师着急了。
彭信之:老师们的付出太多了。
王世民:太多了,我们除了上课教书外,几乎成了全能勤杂工。与孩子们同吃同住,每天晚上8点巡查宿舍一次,清点人数。凌晨两点,起床再巡查一遍学校,每天如此。为了让学生们早上起来能有热水洗漱,我每天凌晨4点起来到锅炉房烧开水。
彭信之:我在和您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王世民:把娃们教好了,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彭信之: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校长这项工作?
王世民:校长除了是一个职务、一份信任外,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一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