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周,我们逛完了“百万富豪巷”、“亿万富豪巷”,可能很多朋友看完一头雾水,这是豪宅?别的地方先不说,跟比佛利山庄的画风比差太远了。英国人曾经是欧洲偏隅一角的“乡巴佬”,学着法国、意大利搞艺术。随着航海业、工业的发展慢慢致富了,终于在艺术上也逐渐自信起来。现在来英国,最常听到的词是“维多利亚风格”、“都铎风格”、“乔治风格”,但不管是哪种风格,看起来似乎都平平无奇。很多人评价王室的温莎城堡——跟凡尔赛宫没法比。然而有喜欢英式风格的人,他们说英国的房子是一种低调的奢华。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奢华,给大家介绍几栋伦敦的房子吧,欢迎一起交流讨论。本文中选取的五栋房子,算是旅游业内的“遗珠”吧。它们都不大,并非王室贵族所建,只是各年代中产阶级的家,但都代表了所谓“英式风格”的样子。很少有游人去这些地方,但伦敦人会去,我就参加过两次游览活动。也许,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什么是“英式风格”;最不济,也能获取一点儿装修房子的灵感。位于议会山下的Burgh House建于1704年,曾经是附近最大的宅子。这里曾居住过富商、政客、科学家,以及Allatson Burgh — 这就是Burgh House名字的由来。
Allatson Burgh是一位作家,专注方向是音乐与历史。在他之后,还住过一位艺术家托马斯先生,你去西敏寺的诗人角,看到的那扇染色玻璃玫瑰窗,就出自他的设计。进入20世纪,Burgh House又在不同的房主手里转了几转,其中最走运的是劳埃德银行的某位经理,通过拍卖会以很低的价格购入。终于在1946年,区政府出手买下她作为社区文化中心,现在这里是区博物馆,会不定时举办一些艺术活动。
这栋三层高的红砖小楼,从外面看,除了比旁边的房子大一点儿外,毫无特别之处。二楼和三楼分别布置成了展厅,但一楼还维持着曾经的样子。
进来的人基本都是冲着楼上的展览去的,因此一楼的这些房间里几乎没有人。
小楼里的楼梯看起来也是平平无奇,但如果你细留意,会发现这些精致的雕花:
从Burgh House拔地而起的那年开始,Fenton House就一直是她的邻居。这栋二层小楼的建造年代更早,为1686年。
Fenton House最初的拥有者可能是一位建筑商,在以后的岁月中登场的住客们,大部分是商人和律师这样的中产阶级,每任房主都或多或少地对房子做了一些改变。1952年,最后一位屋主凯瑟琳女士将之交托给了National Trust(国民信托)。也正因此,Fenton House的内部装饰和摆设都维持着原样。这间屋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典型英式风格,简单中有许多细节,古朴又跳跃着活泼。
家具样式非常简洁,但巨大的钢琴和暖色地毯将屋子的气氛填满了。
❀ ❀ ❀ Leighton House ❀ ❀ ❀Leighton House算是这五座宅子中名气最大的,艺术家给自己设计的房子,总会多出些个性。
Frederic Leighton是19世纪的英国著名画家,他自小生活在欧洲,曾在巴黎、罗马、佛洛伦萨、柏林和法兰克福学习艺术。1859年回到伦敦,但在他回来的四年前,他的作品已经在皇家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展览,且被维多利亚女王收藏。维多利亚女王收藏的作品《契马布耶的圣母在佛罗伦斯街上》从外观看,Leighton House的风格接近现代。她的建筑时间确实较晚,1866年左右才动工,之后各种加建和改建,直到1895年才算完工。像所有的英国建筑一样,简洁的红砖外表又把人们给骗了。当你走进去的时候,嘴角大概会微微一翘,心里想:果然又是个闷骚的屋主。
Leighton House里最吸引目光的是纳西瑟斯厅与阿拉伯厅。阿拉伯厅的灵感来自《一千零一夜》,当然Leighton也是去过中东的。整个厅的基调为蓝色,上面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墙借鉴了他在西西里看到过的宫殿设计。
美少年纳西瑟斯站立在纳西瑟斯厅的正中央,基调是比阿拉伯厅更蓝的蓝色,毕竟纳西瑟斯需要在水中欣赏自己俊美的容颜。
楼梯间也让Leighton格外用了心思,既融入了纳西瑟斯厅的风格,也渐变成楼上的另一种气质。
客厅确实简洁大方,一下子又让你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栋英国人的房子。
餐厅是红色风,我感到一股英式田园风吹来,仿佛随时就有老奶奶端着家常菜进来了。
❀ ❀ ❀ Linley Sambourne House ❀ ❀ ❀我们再去Leighton House附近的另一位艺术家那里转转。Linley Sambourne远没有Leighton赚得钱多,但知名度不一定比他小。因为Sambourne是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的撰稿人;不,应该说是撰画人。Sambourne的家看起来更不起眼了,因为连独栋都算不上,只是个连排啊!
房子建于1868年,刚刚三十岁的Sambourne在1874年买下,与自己的新婚妻子于此开始幸福生活,直到他1910年去世。现在屋子里的装饰与摆设,与Sambourne在世时几乎毫无二致。我们不仅能看到漫画家曾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可以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产家庭的真实生活。
这栋三层带半地下室的小楼,住着漫画家夫妻,两个孩子,三四个佣人,漫画家的母亲也会过来长期居住一段时间。漫画家还在院子里养了一匹马!每天都要骑着它出去遛弯。
首先房子是得到了丈人的资助,老丈人是位很有钱的股票经纪和工程师(也是优秀的斜杠老年了);漫画家每月的收入倒是可以应付这一家大小的支出,但跟邻居们比起来还是稍有差距的。走入Sambourne的家,就仿佛他随时随都在耳边提醒你,“我是一个艺术家”。
除了艺术品,前面我们说了,得有收藏品才能对得起访客;所以,陶瓷瓶瓶们摆起来。
❀ ❀ ❀ Carlyle's House ❀ ❀ ❀Thomas Carlyle是一位历史学家与讽刺作家,著有《法国大革命》、《腓特烈大帝》等。他的言论引起社会上许多的思考,被认为是19世纪中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他的妻子Jane Welsh Carlyle也是一位著名的书信体作家。Carlyle夫妻是苏格兰人,他们卖掉农场、来到遥远的南方后,布置了一个怎样的家呢?
这栋不起眼的小红砖楼建于1708年,位于现在的富人区切尔西。但当初Carlyle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一栋位于老区的便宜的旧房子。
这栋小屋里的摆设,在主人过世后也几乎没有被动过,相比于艺术家那琳琅满目的家,作家的家似乎更适合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松木包裹的前厅还是18世纪的流行,但配上那个铜花盆简直绝了虽然称得上是灵魂伴侣的两夫妻,但也产生过裂痕。Carlyle在妻子的眼皮底下与女仆玛丽交往了18个月,还令后者生下一个孩子。另一位女仆用桌布包住孩子,偷偷送了出去。几个月后Jane才发现这件事。由于邻居们太吵,作家夫妻后来不得不在顶楼又修了一间书房。
现在这栋屋也属于National Trust(国民信托),网站上对她的宣传是:跟随狄更斯、拉斯金等人的步伐,来拜访这对学者夫妇的家。
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狄更斯他们就出于对Thomas Carlyle的敬仰,已经拜访过了。看完之后,你觉得“英式风格”能跟“奢华”沾上边吗?关键看你怎么定义“奢华”二字,如果以凡尔赛的金光耀目为标准,英国是永远也达不到。下次我们去逛逛那些名气更大的学者们在伦敦的故居,比如弗洛伊德、济慈等。
朋友们,喜欢就加个星标或点个"在看"(Wow)吧,以免我们就此别过在茫茫人海~
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