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于不真知的悲哀
人都有追逐事业的梦想,但少有人知道,成就的大小与自我突破逻辑天花板的层次成正比——逻辑层次越高,人的成就越大,反之就只能过妥协与苟且的无奈人生。
逻辑层次越高,意味着人的知行合一层次越高,成就当然水涨船高,可见知行合一与逻辑在层次上的丰富性方面具有一致性,这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知行不一也是低层次知行合一的原因所在。
世人多活在由形式逻辑所代表的低层次逻辑主导的低层次知行合一中,这种现象典型表现在人对在校所学的人文知识的学而不用上,智力能力相差不大的人为什么多会做出这样自相矛盾的行为呢?那是因为利己主义价值观在人类文明史维度内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克服。
仔细分析这种表面自然实则扭曲的现象,可以发现,人之所以会具有广泛的内在思想分裂性,就是因为人后天的利己性与先天利他的社会属性必然产生潜在冲突,正是这种潜在冲突无法在意识层面主动调和,所以人与人之间既然无法主动互利,当然只能互害着活,于是就有了人类文明一贯的根本局限。
长期互害的人类社会会像刺猬抱团取暖一样进行自我调解,结果就是极尽表面合理的妥协与苟且。
依靠简单的形式逻辑,任凭谁也无法识别表面极尽合理的妥协与苟且人生的本质,这给阶级对立创造了“暂时”合理的存在时间和空间,所以人因为功利而知行不一地活才如此自然,其实恰是缺乏主动突破勇气的懦弱。
只要有人不懂知行不一就是低层次的知行合一,就说明肤浅的形式逻辑依然束缚着他,这样的人找不到借助哲学进入更高级逻辑思辨的法门,只能活在低层次逻辑天花板的笼罩下,自然无法实现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尚且没有,本末倒置地过分鼓吹政治自由其实很无聊。
心灵鸡汤类文章会让人注重人生的过程而不过分在意结果,这其中就事关逻辑天花板的自我突破问题,现将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如下:
首先,结果由持续的过程铺就,没有过程的结果等于空中楼阁,所以重视结果必以强调过程为前提,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这背后考验的是人的责任心。
其次,强调过程不必然等于结果不重要,反而越在意结果,越要在过程中强调目标的高标准。目标需要在行动前设定,具有超现实的理想性,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大,在结果处实现目标的难度就越大。能否设定足够合理的目标,实际考验的是人的主体性——主人翁精神。
最后,设定的目标需要实施,目标设定和实施者越专注于过程上的主观努力,结果实现得就越好——在过程中追求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更大调动与发挥,对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期待中的结果实现的机率。
综上,专注于过程者,会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个人逻辑天花板的持续突破上,这样的人主体意识明显,责任心才更强,效率更高,反之,缘木求鱼的惰性会让人在丧失更多过程性能力提升的机会中堕落——这就是大多数人不进则退的人生。
前文曾谈及人少得可怜的主体性,要求人必须跳出人类文明去思考,然后才能从更高维的自然文明角度把相关问题分析透彻。这种换维思考是哲学反思的高级阶段,如不能在初学哲学的起点处摆脱形式逻辑的束缚,任何人都无法达到这种思维高度。
既依赖又必须摆脱形式逻辑束缚,是任何初学哲学者必练的基本功,可惜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一关历来很难过,因而构成了哲学学习难和领悟难的第一道坎儿。
我认为,这一关之所以难过,与哲学的三个基本任务直接相关:
首先,哲学的第一个任务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需要通过定义概念来实现,这就是人对形式逻辑的需要和依赖的起点。这一真正起点发生在人之初的自我意识觉醒时。
其次,仅定义概念并不能帮人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需要综合其他概念再把简单问题做复杂化解读,这个深入认知的进行就是哲学第二个任务的启动。从思维上,这种复杂化解读实际对概念所内涵的形式逻辑构成强烈的怀疑,这是文明进步的必然需求。
最后,正确怀疑后的正确分析会得出正确的结果,之后人的思想圆融需求就是哲学第三个任务的启动,在这个思维阶段,要求思想者必须游刃有余地切换于不同的思想维度,这种高维度的哲学思考便有了终极哲学化的意味。
许多人虽然学识渊博,却终生不能摆脱形式逻辑束缚,因而导致了他个人和整个社会渊博于无知的悲哀,因为渊博并不必然等于创新,所以文明发展和文明局限的突破不需要渊博者,只需要更多因终极突破逻辑天花板而实现天人合一的人。复读机一样的渊博者对此无能为力,所以才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儿——渊博者对传播知识有用,对文明局限的直接突破无用。
之前说过,人类文明的本质在于主观性,考虑到人类所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由相关思想者通过哲学式反思获得,那么哲学反思自然是其中唯一最大的功臣,因为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是在哲学反思模式主导下进行的,所以哲学不但有用,有的还是大用,只因大众用肤浅的形式逻辑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专业哲学才“谦虚”地定义其为无用之用。
哲学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误解,是因为只会做形式逻辑分析的人不创新也能活,但只要想活得好,任何人都必须依赖创新,因为每个人都活在历史递进中,而历史就是文明持续创新的过程,只是那些不会主动创新的人对曾经的创新日用不爽而已,所以无知的他们会误以为哲学无用。
因为人类文明的主观性,所以一切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知识都是哲学,哲学从来都无处不在,只要克服了形式逻辑的束缚,任何人都能因轻易发现和运用哲学而过高级逻辑下的更自由人生。
综上,便不难理解潜意识分裂着的人为什么会“自如”地活了,因为人是被动产生的,人来到世界也是被动的,结果人却只能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为主体性。偶然间有了有主体性的人,受基因和本能支配,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活的愿望很强烈,于是内在的思想分裂和被动来到世界的无奈都被“有效”压抑或抵销,因而简单的形式逻辑也能能让人活得相对心安理得。
人智慧的灵光不可能永远被压抑,总有人通过深度反思发现自己和整个人类的内在深层次矛盾,然后再通过各种努力极力改变之,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所以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