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给我买玩具我就做作业!”家长必看,不怕孩子讲条件

作者 | 拾昼

来源 | 拾昼家长

“妈妈,我要看一集动画片才睡觉!”

“妈妈,你给我买玩具我就做作业!”

“妈妈,上完辅导课你带我出去玩,不然我不去!”

这样的对话,各位家长是不是无比熟悉?同样的场景是否每天也在自己家上演?

经常有家长跟小编抱怨,家里的娃太不让人省心了,让干个啥事总得三催四请,做作业更是需要寸步不离的“监督”。自己还得时刻抵抗娃的讨价还价,拒绝各种不合理要求,简直比上班还辛苦。

“让娃做个事咋就那么难呢?”

孩子从会交流开始就有了自我意识,在他们看来,做作业、学习、补课,都是爸爸妈妈让我做的,我不喜欢也不想做,所以磨磨蹭蹭、讨价还价就成了很多孩子的“通病”。

任你磨破嘴皮子,我就是岿然不动。

而在此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了跟家长讲条件,可能是从闹着买某个玩具开始,也可能是从拒绝完成某项任务起步。家长答应的次数多了孩子也就越来越会谈条件了

那你知道,孩子是怎么开始讲条件的吗?

生活中,为了让孩子听话,有时家长会不自觉地跟孩子提出交换条件。比如:

“你好好吃饭就给看动画片。”

“作业完成我才给你买玩具。”

“你不听话我不会带你出去玩了。”

听话就给你想要的东西,不听话就不给,久而久之给孩子一个印象,做事是有条件

孩子呢,是天生的学习大师,也是最聪明的观察者,知道了交换的价值,当再次被要求完成好作业时,就容易提出交换买玩具的条件。

久之,孩子也会不断试探父母底线,讨价还价,知道自己提出哪些要求家长会答应。一旦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就很难改变了,无可奈何下家长只能一直妥协。

我们知道,与耐心教导孩子相比,谈条件来的简单粗暴,轻易向孩子妥协可以让问题快速解决。但是,现在图省事一时妥协,以后在更重要的事上,父母将对孩子没有一丝威信力。

所以,作为家长,不能轻易向孩子妥协。

那面对孩子谈条件时,又该如何做呢?

一、主动避免与孩子谈条件

有一次,见到一位妈妈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孩子在书店跑来跑去,妈妈提醒了多次都没有用,最后气得说:“你再不听话就不带你去游乐场了!”这才让孩子停下来,没有继续吵闹。

其实,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情况,孩子不听话,父母就用这种“威胁”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家长无形中与孩子建立了“交换”,“听话”交换“去游乐园”,家长并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是错误的,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所以,孩子下一次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谈条件很多时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无法真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家长,不能主动与孩子谈条件,类似“你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会让孩子建立“不看电视就不做作业”的反向思维,最后演变成孩子主动与家长谈条件。

如果家长已经发现孩子会谈条件了,那么,必须更注意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不要对孩子起到刻意引导,生活中尽量避免通过满足孩子的意愿来推动孩子学习。

二、坚持底线不妥协

许多孩子在拒绝某些事时,习惯用哭闹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家长绝不能因孩子哭闹就轻易妥协,否则只会让下一次规则的建立更难。

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比赛,大家都在努力向前,而自己的孩子跑一截就停下来提要求,不满足就不跑了,讨价还价一番,那么肯定会远远落后于别人。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需要自主完成的事越来越多,家长必须当机立断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守住底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父母永远只能帮孩子保驾护航,真正的掌舵者迟早要交给孩子自己,能跑多远就看孩子自己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三、建立规则

孩子爱跟家长谈条件时,家长要注意,并不是要全盘拒绝,而是要与孩子建立规则,并且遵守规则。

孩子撒泼打滚一定要玩游戏,家长如果强力拒绝,坚决不让孩子碰,那么孩子可能会产生叛逆的情绪,“越不让我做的事我越要做,越要我做的事我越不做”,这样不但破坏孩子和家长的感情,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

所以,当孩子提出想玩游戏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建立规则,比如约定在某个时间段玩游戏,而不是说你做完作业才能玩。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与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来制定游戏时间,并且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天任务完成之后。

所以,一味拒绝孩子的要求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给与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培养孩子合理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四、善用奖励机制

教育孩子,聪明的家长懂得利用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会激励孩子主动完成一件事,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度,就容易让孩子形成“有奖励才做事”的心理,甚至会主动问家长要奖励,让本来家长鼓励孩子的动机,变成一种“交易”。

所以奖励孩子要注意恰到好处,形成内驱力,而不是让孩子为了奖励而努力。

与上面所说的“谈条件”不同,比如完成作业才买玩具,玩具并不属于奖励范围,因为完成作业是孩子的“任务”,所以在建立奖励机制前,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该获得奖励,什么事不能。

家长如何正确的奖励孩子呢?

1.奖励孩子态度

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而言,奖励的最大作用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价值,有被关注和认可。

所以比起奖励“结果”家长更应该注重奖励“态度”只要孩子以认真的态度努力去完成了,即使结果没有马上达到期望,家长也可以适当奖励。

毕竟没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

2.及时兑现

家长绝不能以敷衍的态度对待给予孩子的承诺,答应的奖励务必要及时兑现。

家长一旦在孩子心里形成了“不诚信”的印象,不仅威信力大打折扣,以后再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就更艰难了,并且也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3.精神多于物质

家长们,不要小瞧语言的力量。孩子学习更多的需要唤醒内驱力,而物质奖励往往是外驱力,新鲜感过了,就对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只有通过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才能不断推动孩子们有动力学习比如考到好成绩后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肯定,解出难题后得到的自我满足感,都能调动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真正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不要担心孩子讲条件,会讲条件是一个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的表现,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而不是过度满足,不怕孩子讲条件,就怕家长轻易妥协。


— END —

声明

作者|拾昼,来源|拾昼家长。拾取教育光芒,助力成功家长。我们专注于为家长提供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教育干货,欢迎家长关注。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