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尽浮世悲欢的张爱玲,对自己的感情并不糊涂,她才不是傻白蠢

张爱玲的两次婚姻,均不被世人看好。

因此不少人说,“写尽男欢女爱的张爱玲,对待自己的感情时却是傻白蠢的女子。”

但在墨酱看来并不是,张爱玲始终都是玲珑剔透的。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段感情: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1944年的一天,胡兰成在《天地》杂志上看到小说《封锁》,认为写这部小说的女作家一定是惊为天人的那种才女。于是胡兰成很快向杂志编辑苏青打听到张爱玲,并到上海去拜访她,张爱玲当时反应是不见客,第二天却自己去胡兰成家里看他,从此两人开始情缘纠葛。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

实事求是的说,单从五官看,张爱玲并不算让人惊艳的美人,但她的思想比脸蛋美,比脸蛋更惊艳,而胡兰成就是那个最能欣赏张爱玲那种美的人。

从后来胡兰成一系列让人窒息的操作看,渣男石锤没得洗。但是,有一说一,胡兰成可以说是最懂张爱玲的人,他曾经说,“看她的文章,只觉得她什么都晓得,其实她却世事经历得很少。”尽管年轻的张爱玲经历得并不算多,但她却是个对世情有敏感、深刻感知的天才。当然,小说写得好也许是张爱玲把《红楼梦》读得入骨入髓的缘故,“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1943-1945年,人们认为是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几乎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最灿烂的作品。很多人对她后期的作品感到差强人意,因此有人说,张爱玲在文坛的出现,就像一颗流星。这时期,胡兰成的确给过张爱玲许多甜蜜。

在1944年11月胡兰成即去武汉办报,离别的时候,“两人表面上是说说笑笑,但大家心里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大概就是浮生若梦的感觉了。”在这乱世,两个人分开了也许就再也聚不到一块儿了,她爱上了胡兰成这样一个有才气却薄情寡义的人,人已经是不靠谱了,再加上靠不住的时代……绝顶聪明的张爱玲,隐约有不详的预感。

离开上海的胡兰成,在武汉与一位护士小周有暧昧。张爱玲一个人守在上海,仅半年,抗战胜利,胡兰成撇下小周逃亡温州。在温州逃亡期间,他又化名与范秀美以夫妻之名生活。

抗战胜利以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交往成了公众指责的突破点。即便张爱玲早已知道胡兰成与小周的事,但是张爱玲还是放不下在逃亡之中的胡兰成。胡兰成逃亡期间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张爱玲负担的。

1947年初在温州,这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最后一面,胡兰成倒是够坦白,他把与范秀美的事也据实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听的惊得说不出话来……胡兰成的确渣得明明白白,可是,这也毕竟是张爱玲曾经深爱过的人。

“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张爱玲爱人的方式让人感动。1947年6月10日,胡兰成在温州找到工作,张爱玲写信给胡兰成宣布彻底分手,用电影《不了情》与《太太万岁》的稿费为胡兰成寄去三十万元。

信中说:“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从此之后,张爱玲果真与胡兰成再无半点瓜葛。

尽管张爱玲早已有心分手,却等到了胡兰成的境况有所转机,才写信永诀,对胡兰成可谓仁至义尽。

对于错误的姻缘,及时止损,张爱玲可一点儿都不“傻白蠢”。

墨酱认为张爱玲对结束这段感情的处理方式是非常体面的。面对不可能有回旋余地的离开,张爱玲并没有苦苦乞求;而分手也未必就要撕得很难看才算是对辜负自己的人出口气。在张爱玲看来,胡兰成曾经对她的爱与欣赏是不能被抹杀的。

图源:插画师末春

第二段婚姻:与赖雅的现世安稳

1955年秋,张爱玲乘邮轮孤身一人离港赴美。离开香港前往美国,的张爱玲非常自信,她以为她能够用英文写她熟悉的中国故事,并以此在美国站稳脚跟。然而到了美国六个月以后,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

张爱玲最初在纽约的住所是专为救济穷人的救世军女子宿舍,是收留各种无家可归的女子的。昔日辉煌的女作家,此时不过是难民。

美国有一种文艺营组织,由热心文艺的实业家或成名的艺术家创办,营内食宿全部免费,目的是为了给一些食宿无着的作家、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环境。张爱玲得知这个消息后,于1956年2月13日填写了一份申请书,寄往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获得批准后,她便启程前往新罕布什尔州,不久后便迎来她生命中的第二次姻缘。

1956年3月31日,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里,张爱玲认识了赖雅。他们的感情发展迅速,7月5日,在纽约的赖雅收到张爱玲的来信,得知张爱玲已经怀孕。在慎重地考虑后,当天下午,他向张爱玲寄出了一封求婚信,但希望张爱玲能够选择放弃这个孩子。

同年的8月14日,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结婚,参加婚礼的人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和经纪人马莉·勒德尔。这也是炎樱第二次为张爱玲证婚。这一年,张爱玲36岁,赖雅65岁。

提起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许多人都痛心疾首地认为赖雅耽误了张爱玲的前途。

实际上,可以说是赖雅在美国给了张爱玲一个简单的家,而在两人的结婚初期,赖雅一直是张爱玲的助手,被张爱玲评价为“最好的合伙人”。

赖雅帮张爱玲改稿看稿,为了让张爱玲专心创作,他承包了所有家务活,煮张爱玲喜欢的“意大利面疙瘩”和咖啡、处理邮件以及采买各种日用品。

在赖雅的日记里,他详细记录了每个月的生活收支及朋友信件的往来,笔调轻松愉快。他还记录下夫妻的生活情趣,如亲密的谈话,去波士顿游玩,看电影,下馆子,还有写作上的不顺以及自己的几次中风。

没错,上了年纪的赖雅身体状况险象环生。在婚后刚两个月,他就曾经半身麻痹。两年后,赖雅患上了背痛疾病,张爱玲不得不常常给他按摩,放松背部肌肉。为了赚钱,1962年,张爱玲只身到香港写作,当她途经台北时,又传来了赖雅中风的消息。

但她却没有办法立刻回美国,张爱玲此行主要是为电懋电影公司写《红楼梦》的剧本,收入要在剧本写成后才能拿到,所以经济非常拮据,甚至连路费都不充裕。

为了攒够钱,她再次回到了香港。在她给赖雅的回信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温柔而坚强的张爱玲:

亲爱的赖雅,你说我无止尽地延期是什么意思?我已经为了没希望的酬劳,好几个月来工作得像条狗……我很为你骄傲,找到这么好的公寓,而且价格这么低,多么惊叹你怎么做到的,我没有一刻不想它……请不要忧虑,让我完成正在做的事。事情对我已经够痛苦,如果你看到我过的生活就会了解我多么想念我们可爱的公寓。试着在以后的六个星期尽情享受它……吻你的耳朵,这些日子以来你都吃些什么?照顾你自己,我爱你。

张爱玲终于回来了。为了迎接张爱玲,赖雅连续两天到机场等待,因为他怕她记错了日期。

赖雅的身体越来越坏,为了照顾赖雅,张爱玲在自己的起居室里支起了一张军用床,一边写作翻译,一边护理。在较为清闲的夜晚,张爱玲有时候会给赖雅念一些小报。赖雅开玩笑,说她念的都是垃圾,张爱玲便说,他们就是垃圾的制造者。

再后来,赖雅一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张爱玲得不到丝毫的帮助,只能亲力亲为地照顾赖雅。然而在写给朋友的信里,张爱玲只字未提自己的困境。

张爱玲在美国奔波一年后才获得一个能使她安定下来的家,但这现世安稳仅仅维持了11年。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身边只有张爱玲。那一年,赖雅76岁,张爱玲47岁。

36岁的张爱玲放弃腹中孩子,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也许那就是她最后做母亲的机会了。可是她婚后的生活并不富裕,加上多病的赖雅,如果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抚养,的确难上加难。

我们该记得,张爱玲在美国期间,收到重病的母亲黄逸梵的一封信,可是,她却没有足够的金钱与精力飞往伦敦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那时的张爱玲只能写上一封信并寄上一百元的支票,聊表自己作为女儿的一份心意。手术后不久,母亲便去世了。张爱玲伤心地生了场大病,直到两个月后才有勇气整理母亲的遗物。黄逸梵留给张爱玲一个箱子作为遗产,箱子里是母亲的陪嫁,有许多古董。

这个箱子被张爱玲夫妇戏称为“宝藏”,因为他们的生活太拮据了,只能时常变卖古董以贴补家用。到赖雅去世时,这箱子里的“宝贝”也被变卖得差不多了。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墨酱觉得张爱玲对待第二次婚姻也是非常用心的。《对照记》中未收入赖雅的一张照片,也许可以说明在赖雅去世20多年之后,张爱玲对他感情已变得淡漠。赖雅的才华与年龄多少有点配不上张爱玲,两人的结合,大约是务实的动机更多一些。但是张爱玲对后来经常生病的赖雅却没有放弃,足见这个来自古老中国的女人的责任心与坚韧的力量。

正如她自己所说:“这婚姻说不上明智,但充满热情。”

对婚姻的认知如此清楚又明智,这样的女人,能是“傻白蠢”吗?

图:末春

张爱玲的两位女性长辈——母亲黄逸梵和姑姑张茂渊,不仅是敢于与封建旧家庭决裂的人,而且也是对待感情非常洒脱的人。你也许听过这两位的传奇故事:黄逸梵潇洒地与旧式少爷(张爱玲父亲)离婚,追求自由与幸福;张茂渊不仅支持嫂子与家庭的对立,而且痴心等待半个世纪,78岁嫁给初恋。

张爱玲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有受到这两位女性长辈的影响:对旧家庭、旧头衔没有太多感冒;对待感情,也是十分理智的。

寻常人家出身的胡兰成,对张爱玲的门第,私底艳羡,也会借此夸耀。逃亡温州期间,胡兰成就曾大言不惭地自称是张佩纶后裔。而张爱玲本人,迷恋的并非先前显赫的身世与阔绰的生活,她更多的是以小说家的敏感,去“寻根”、去探索家族里那些琐细而有味的日常故事。

时间愈久,祖辈的荣光在张爱玲看来才像老照片一样泛起迷蒙温暖的淡黄色,才愈发感到亲切。所以她在《对照记》里说:“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对照记》里有好多祖父母、外婆、曾外祖母的照片。而她的两任丈夫,包括已经去世20多年的赖雅,连影子都没有。

当然,不仅是晚年这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对照记》中没有出现张爱玲的两任丈夫,张爱玲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从来很少正面提及,简直可以说是不着一字。

这种沉默里自有一种尊严。

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张爱玲,不涉任何团体、组织。然而,纵观她的经历,也可看出,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个人难免会载浮载沉,无法完全置身局外。

很多时候,墨酱会想:像这样的乱世佳人,假如生活在盛世,很大可能就是能人、强人。可惜,哪儿有那么多假如存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