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泉谈剧:“脂粉气乃小生之大忌,愿今之同业之复古也”
观近年来小生扮戏,脂粉满面,衣服丽都,除穷生外,几与青衣花旦互争枯荣,愚按小生不宜多用白粉,致增脂粉气息,因脂粉气乃小生之大忌也。往年舞台背景多用红色泥子,用平金彩绣及他色者不多。近日则飞龙引凤,密织花纹,五光十色,夸豪斗富,以故演者衣物亦不得不踵事增华,于是伶工所入,仅足供衣服之靡费,遑论养生送死。年老色艺一经为众所厌,则顿感失业之苦,悲夫!吾愿今之同业之复古也。
曹心泉(前排左四)与余叔岩、王瑶卿、程砚秋等之合影
昔时演青衣者向不搽粉,有之自宝云及胡喜禄始,四十年来相沿成风,于是皮黄剧中仅老旦有白发及苍白发而形容四十余岁之半老徐娘者不经见也。
今日受苦寒窑中之王宝钏皆珠围翠绕,光彩夺目,非中产以上不能备也。
昔日之青衣向系一种缎制之勒子于头上以为大头,似与剧情较合。设有有志之士,尊古演之,未尝不可谓为新法。戏班中不遵古制,为习俗所动,可为扼腕。最末弃勒子者,当推四喜班扮二路青衣之苏瑞莲。
张君秋、谭富英之《武家坡》
武生之罗帽,在平中所见者皆为花罗帽。自海派演出以后,花样翻新,颜色亦异,绒珠交错,配以胭脂粉面,黄天霸顿增几分媚气,可为草泽英雄浩叹。
勾脸原宜按本人骨骼面纹,相度得宜,自行定之,则演者可谓今人学古人。晚近脸谱似有一定格局,古意顿失,今之勾者皆学名角,于理未免稍谬。但脸谱之规定,未识谁所批准。于此而断定二黄戏为图案化,有失浅见之弊。
在内廷演剧切末宜用五份,庶几运用灵活。如演金山寺时可以有庙,庙下有水,水之作以玻璃棍,后台有人旋转之以示流动之状。有鳌鱼,内可容十人。上台表演全恃滑车之力。鱼下后,山倒,平地复涌金莲,莲生又有塔。神仙来往均由台顶。鬼怪均由地窖。骑龙骑鹤者皆登高跷,以示其在云雾中也。切末之设备,与市廛所演迥异,谓中国剧为象征化,真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梅兰芳《太真外传》之“盘舞”剧照
宫中演剧,扮杨贵妃曾有三变衣于舞盘时用之。但九城演剧,衣服毫不讲究,材料至有用布质者,刺绣之工,亦至拙,非今日之锦团绣簇者可比也。今吾老矣,好作老人守旧语,不合时宜,理有当然。后之究皮黄者,欲追溯本源,或能于此数语中得一二见解乎!设有人焉创演剧之法,合于古而不违于今,老朽愿扶杖拭目以观之矣!
(《剧学月刊》第3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