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详解
1.自(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几乎没有)阙(“阙”同“缺”,中断)处;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夜分不见曦(阳光,指太阳)月。(1.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峰重叠、险峻幽邃的地貌。)
2.至于夏水襄(漫上)陵(山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中断)。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早 发(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 奔(飞奔的马)御(驾御,驾驭)风不以(如。也解作“比”) 疾(快)也。(2.段意: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3.春冬之时,则 素(白色)湍(急流)绿潭,回(回旋)清(清波)倒影。绝(极) 山献 (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荡)其间。清(水清)荣(树荣)峻(山峻)茂(草茂),良(实在)多趣味。(3.段意: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的风光。)
4.每至晴初 霜旦(落霜的早晨),林寒涧 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 响(声响),哀转(悲哀婉转)久绝(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段意: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2-4.第二部分: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一、识记
1、《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 古代水道 的一部地理书。作者 郦道元 ,北魏 著名 地理学 家、散文 家 。
二、用原文填空: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正面写山高险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由“早发白帝,暮到江陵。”你联想到李白与此意境相同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文中用“重岩叠嶂”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5. 正面写夏季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侧面写夏季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
6.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 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描写泉、树、山、草的四个字)的句子是。清荣峻茂。
8.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 表现“良多趣味”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问答题:
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从俯视角度写的;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从仰视角度写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连绵、陡峭、高峻)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答:按水势的特点,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湍急、迅猛、凶险。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春冬的特点相似,故放在一起写。
4.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5.第一段总写三峡突出了什么特点?后面哪些文字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答:突出三峡的山连绵、陡峭、高峻的特点。后文山之“绝”、山之“峻”、“林寒涧肃”、“空谷”等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6.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肃杀凄清的气氛。
7.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答:引当渔歌作结,一言“峡长”,二言“声哀”,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秋天肃杀清凉的气氛;情景交融,“泪沾裳”把人的感情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三峡船夫悲惨的生活。
四、语言赏析:
l.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用“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素湍”写出浪花之雪白;“绿潭”写出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倒影”既是潭水的静态,又写出潭水清澈。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答: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3.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试作简析。
课文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又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4. 本文描绘三峡,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示例: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5.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用词准确,试作简析。
答:春冬之景,用 “素”“绿”“清”“影”等词语,描绘出了春冬三峡的秀丽景色;写秋季的景色,用 “寒”“素”“凄”“哀” 等词语,便将景物的哀转凄婉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试对本文写景语句的语言特点做写分析。
答: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动静结合,显出江水的清澈和滔滔之势。又如:“绝巘多生怪柏。”仰视,山上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屈体向阳,枝条扭曲,年代久远,突出其生命力旺盛,意志坚强。
六、翻译:(苏教版)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太阳和蓝天。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晚上,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果)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御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影着两岸的景色。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泉水瀑布,从两峰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许多趣味。
每逢秋鱼初晴或除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冷静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持续不断,音调凄惨怪异,空荡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三声泪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