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京剧进小剧场,靠谱!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北京青年戏剧节总共11台戏,其中有一台京剧。尽管是惟一的一台,但是,有,就比没有强。对京剧来说,这是一个主动靠拢青年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则方便了对京剧的了解;可谓两全其美。
京剧一直被某些人视为“夕阳艺术”。似乎喜欢京剧的一定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必定不喜欢京剧。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不过,年轻人缺少对京剧的了解,更少了解京剧的机会,则也是事实。我相信,以京剧之迷人,如果常有观赏机会的话,青年是可以为京剧倾倒的。这么说不是我一厢情愿,昨天看《浮生六记》首演,因为青戏节,观众以青年为主,场内气氛就很热烈,说明京剧有办法让青年观众喜欢自己,不必妄自菲薄。
固然,京剧要想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不能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就要把自己打扮得靓丽一点,活泼一点,多一点青春的气息。《浮生六记》本是个感伤多于欢欣,悲情压倒快乐的故事,但其改编却增加了一些喜剧的幽默,游戏的味道。俞六和王二的介入,发挥了小花脸伶俐、风趣的优长,调节气氛而不致因忧伤太过缠绵。剧本的立意也很有现代感,除了写沈三白和芸娘的爱情,写他们的伉俪情笃,相随相守之外,还写了花艇歌妓喜儿的因情生爱,因爱升华的内心冲突。当代青年观众未必不能产生共鸣。两位主演,扮相既好,喜儿年轻漂亮,沈三白儒雅潇洒,嗓音、腔调又十分耐听,真有赏心悦目之感。这种演出效果的产生,怕也和这个集体的主创都非常年轻有关,不仅演员很年轻,剧作、导演也很年轻,所以显得朝气蓬勃,青春时尚。
小剧场戏剧这几年颇得好评,演出市场亦颇活跃,年轻人趋之若骛。对他们来说,进小剧场看戏是一种生活时尚。当然,他们看到的多为话剧,如果是京剧,看的人怕就没有这么多了。这也是实情。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实情也是有望得到改善的。在《浮生六记》之前,我曾见过京剧进小剧场,像《马前泼水》、《偶人记》,都是很优秀、很适合小剧场演出的作品,也很为青年观众所欣赏。我觉得,京剧进小剧场是有自身优势的,从京剧的历史传统来看,剧目的资源很丰富,新创和改编都不成问题。而且,京剧的特点也很适合小剧场演出,所用演员不多,道具也简单,一桌二椅,就可开戏,经济而实惠。就像这次的《浮生六记》,只有四个演员,一套桌椅,一个帆船的布景,一样搞得满台生辉。
我不反对京剧排演大戏、重头戏。但这种戏所占资源毕竟很多,投资也大,市场开拓相对比较困难,也很难盈利,时间长了则难以为继。反之,小剧场规模小,投资也小,是观众,特别是京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我们看历史上存留下来的旧戏台,就很像现在的小剧场。想像一下当年的演出,很少现在这样庞大的乐队、满台的布景、琳琅满目的道具、数十人的舞蹈。所以说,小剧场演出反倒是京剧观众所熟悉的,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的,盈利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而且,现在的小剧场观众既以年轻人为主体,那么我想,为京剧的未来计,也要充分利用小剧场这个平台,一方面为京剧多开一条生路,演员也多了登台演出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能争取到青年观众对京剧的了解和认同。我们常说要振兴京剧,用力多在新编大戏这边,其实,利用小剧场演出,锻炼演员,培养观众,同样重要。所以我说,京剧进小剧场,靠谱!北京京剧院抓住了这一点,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抓住了京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