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

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

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

必见公侯复,终闻盗贼平。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

注:

徐庶:三国时期颍川人,才智出众,曾助刘备大败曹操;后为曹操用计逼降,入曹营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据(三国志)载,徐庶与崔州平友善。诗人用崔州平喻舅崔伟,比其所交皆为高明之人。诗人用此典,喻舅崔伟能泽及外甥。

泥涂:作者自喻境况。

环堵:房屋的四壁。此联与下联皆作者自困衰老。句中“珠玉”指崔伟,诗人有自惭形秽之感。

气春:当指春气。此联写春日送别江上,郎舅依依惜别情事。

丹鹢:指崔伟所乘之船。

林乌反哺:喻幼鸟长大之后,衔食喂母。语出束暂(补亡诗):“嗷嗷林乌,受哺于子。”作者用此典,暗指崔伟奉母一同赴任所。

永嘉: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据史载,永嘉之乱时,元帝渡江。衣冠北南迁。此喻指崔伟自北而来。

勾漏:即勾漏山。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历来是道家炼丹之所,晋人葛洪曾求为勾漏令,南下至其处炼丹。

公侯复、盗贼平:勉舅之语,望崔伟能平盗贼以求公侯之富贵。

橘井:在郴州城东,相传乃苏耽所凿。诗人用此典希望崔伟造福一方,兼切其奉母事。

蛮貊:旧指南方少数民族部落;喻指郴州。

解读:

这一首五言排律诗,当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春天在长沙时所作。当时,诗人的二十三舅崔伟前往郴州以录事参军的身份代理刺史,途经长沙时看望了诗人。分别之前,诗人遂赋诗送别。诗兼自伤衰老,继以送别而作安慰之辞,末以勉舅尽忠职守作结。

前四句交代二十三舅的身份。“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写二十三舅的家世与名声,本是名门望族,因才气闻名当世。诗人以写实的手法赞美二十三舅。“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用徐庶、刘牢等名士来比附二十三舅,以赞美他的才华。“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反过来写二十三舅虽有才华却地位低微,没有珠玉般的高贵;居所也只以柴荆做门墙,可见生活很贫寒。“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写二十三舅虽然年老却依然悲天悯人,厌恶战事,心忧天下,为国家地方的安宁四处奔驰。

第五句到八句写送别。“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诗人与二十三舅在渭水边辞别,而渭河里尽是血泪般的悲伤之情。“舟鹚排风影,林乌反哺声”,雕着鸟首的小船,渐渐远去,最终不见踪影,只听到林中乌鸟的的反哺声。这是借乌鸟反哺来表达自己对二十三舅的不舍与感恩,不知二十三舅的这一去又要多久才能见面呢?诗人念及于此,不由得思从中来。“永嘉多北至,勾漏且南征”,借历史故事和地理位置来安慰二十三舅。记得在战乱前的永嘉年间,人们大多聚集北方,今天却是和平时期,你前往南方又何妨?况且还有人出征在比句漏更南的地方呢。“必见公侯复,终闻盗贼平”顺势劝勉二十三舅,我一定会见到你平安回来,一定会听到你平贼立功的好消息。句句叙事,字字含情,可见诗人对二十三舅之深情厚谊。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这是用互文手法写出了郴州的特点。郴州自古就是蛮荒之所,即使是名闻天下的橘井亦凄清冷僻,地偏人稀,你前往郴州,千万要保重自己。这两句既写出了郴州地偏人稀的地域特点,又表现出诗人对郴州人情世俗的了解。他从未踏足郴州,却对郴州有深刻的认识,可见郴州在那时是全国知名的。“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是诗人对二十三舅的再次劝勉:前往郴州做官,那是一个多么蛮荒的地方,可是既然为国效命,就得尽职尽责,不要犹豫,不必退却。这样劝勉二十三舅,可见诗人之见识是远甚于其舅的,其诗才是令人敬服的。

诗人少有才名,可是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不畅,壮志难酬,借劝勉二十三舅来表达自己的壮志,自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绪。

杜甫所处的时代从“开元全盛日”转变为“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失意,挫折,离乱,跌落,无助,最后到衣食无着,无家可归。个人的亲身经历让杜甫深切地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水深火热的灾难与痛苦。杜甫在煎熬中挣扎,在挣扎中迷惘,在迷惘中彷徨,在彷徨中思索,在思索中裂变。他的思维取向从早年的“致君尧舜”,“整顿乾坤”转向“无力正乾坤”而只谋求生存,从炫耀自己的家庭转向热爱祖国,他的关注点从官府转向民间,他的眼光由青年时期的“一览众山小”的清高,到中年时期转向为了谋求官职,竟至于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

本诗以五言古诗的形式,突破了律诗对内容的限制,增加了诗的容量,详实地叙述了送别之事,尽情地抒发了对二十三舅的真挚感情。语言朴素而内容丰富。用典与写实融为一体,写景、抒情与叙事水乳交融。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杜甫欲投靠在郴州的舅舅,半生漂泊诗圣留下千年遗憾

    我国现实主义大诗人,大家叫他"诗圣"的杜甫,在他一生的最后几个月,想着要到郴州投靠舅舅崔伟.这一愿望没有能实现,而诗人却凄凉地死去了. 杜甫一生漂泊,只活到五十九岁.三十五岁以前, ...

  • 杜甫与湖南(二)

            二.杜甫在湖南的漂泊行踪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更致穷困潦倒,生活漂泊.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冬(2月),有家不能归的杜甫携妻儿一行至少6人(杜甫自己加上夫人杨氏四十多岁.次子宗 ...

  • 解读杜甫《不见》:多年不见,甚是想念,圣与仙的惺惺相惜,尽在杜甫《不见》中

    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9岁.湖北襄阳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但官运不济, ...

  • 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上)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 8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 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 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 侯伯知何算,文章实致身. 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云霄今巳逼,台衮更 ...

  • 66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 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 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 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 宽容存性拙,剪拂念 ...

  • 72 唐诗解读——杜甫之《与严二郞奉礼别》

    别君谁暖眼,将老病缠身. 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尚愧微躯在,遥闻盛礼新.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注: 奉礼:即奉礼郞,掌君臣班位,以奉朝会祭 ...

  • 81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赠萧二十使君》

    昔在严公幕,俱为蜀使臣. 艰危参大府,前后间清尘. 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 终始任安义,荒芜孟母邻. 联翩匍匐礼,意气死生亲. 张老存家事,嵇康有故人. 食恩惭卤莽,镂骨抱 ...

  • 79唐诗解读——李白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注: 逻人:历来解释颇有分歧,不过根据清代张士范修撰的<池州府志>记载"万罗山,在城南二十里,与江祖石隔溪对峙,上有逻人石.李 ...

  • 1 唐诗解读——杜甫之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上)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

  • 2 唐诗解读——杜甫之《北征》(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