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注:
明人眼:使人眼明,使人兴奋,大开眼界。
驿亭:古代供行旅途中歇宿之所。
使星:使臣。
稠叠:一作稠迭,稠密重叠。
幽事:密事,机密事。
阅:汇集。
使星:使者。
郊坰:《尔雅·释地》:“邑外为郊,郊外为野,野外为林,林外为坰”。
解读:
杜甫初到秦州,虽说旅居凄凉,但也就近寻访过名刹南郭寺,游览过胜迹隗嚣宫……然而那些地方,赏心悦目的少,献愁供恨者多。唯有这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独独悦人眼目,使得诗人留连忘返,足见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
全诗分前后两段。前四句写亭景,后四句叙事。写景又以一、二句虚写,三、四句实描。前两句说出驿亭之“好”,后两句则表现出驿亭“好”在哪里。再深一步看,第一句从人的方面写,第二句从亭的方面说,但是所以“明人眼”者是亭,能够欣赏“好驿亭”的是人,可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三句写“篁”说“丛”,那是矮竹子,所以配“低地”,用“碧”字;四句写“柳”说“高”,那是千年古柳,因此配“半天”,用“青”字。这两句高下有别,错落有致,十个字写尽了一座小小驿亭周围的全部景致。
后四句中以五、六句写他人,七、八句写自己。五、六句中,又以五句写历史传闻,六句写现实。幽事用“稠迭”,把无形的“事”写得堆迭成垛,似乎可以用手摸得出幽事之多来。使星又“喧呼”又“阅”,有声音有动作,把那些旅途劳苦、前程渺茫的使者们的心理状态都刻划出来了。
杜甫来到秦州的公元759年,在西方作乱的吐蕃已经逼近了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岷州(今甘肃岷县)一带,威胁着秦州,因此,唐王朝不得不经常派遣使者经过秦州西入吐蕃。这五、六句“幽事”和“喧呼”两种不同气氛的对比中,也如实地再现了边界吃紧这一现实。
前人说这首诗是杜甫“强将好境作恶境”。当时形势危机,再好的好境也难免罩上一层战争的阴影。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忠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现状,并非是他故意要把这里“强作”恶境的。
最后两句关于“老夫如有此”的感叹,一方面回顾前一段,以诗人的羡慕加深了驿亭“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杜甫旅泊异乡,想择土而居,过几天清闲日子的思想实际。不过,这只是诗人一时的念头,实际上杜甫自己恐怕也深知占有官办的驿亭,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