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观察日记】以双轨制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巴黎气候观察日记】(零三)

巴黎第二天:从热闹到冷清

——以双轨制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一天领导人峰会结束后,随着大批领导人的离场,巴黎气变大会的第二天,整个城市和会场就显得冷清了许多,其中也包括新闻大厅。不过,这或许恰恰折射出气候变化应对的本质,那就是气候变化大会注定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活,是一场持久战。领导人的离场也正是以让各国官员可以静下来心好好谈判。其中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责任如何界定?

究竟是由每个国家自行确定,还是建立一个标准,然后采取自主贡献与国际标准同步进行的双轨制,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果责任仅凭各国自行确定,那么不排除一些国家制定相对消极的目标,从而拖累整个应对进程,并最终使得国际减排市场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因此,有一个国际基准线将对未来的市场规范更为有利。

第二,责任的执行有没有强制力?

无论是自行确定,还是双轨制,都要界定清楚权利和责任的边界,这个边界究竟是有约束力的好,还是自愿的好,其实还要做一些研究才能最终确认。但就当前的国际共识而言,大家还是希望有约束力的,这一点中美欧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只不过,问题是,如果某些国家不同意怎么办?有共识不代表就能通过,能通过也不代表就能执行。有没有惩罚机制?

第三,国际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所处生态环境的条件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漏出效应,理应在国际上建立类似于国内的生态补偿机制,那些在历史上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国家要向落后国家和气候环境脆弱国家进行补偿,不过,即便是理论上最优的机制,一旦要某些国家承担实际成本,就会遇到障碍,怎么办?

我想,对于这些问题,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我们还是要坐下来好好沟通,了解清楚各国立场,然后采取折衷的方案,唯有在国际上形成较大的共识,我们的气候变化应对进程才足以真正往前迈进。

(李志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