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八)
老房子里的故事
(八)
矮屋前,是一块空地,我们叫晒场。它是我村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像一部活的电视剧一样,上演着不同时期的悲欢离合。它早先的时候是我家的菜园子,后来填平当了晒场。同时在晒场的东面建起了一所小学,我小学前三年就是在这家门口的小学中读的。小学的北部是村会计室,也是村大队部所在地,这里安装了可以号令全村的广播系统,村干部常常在这里向村民作广播。1971年这小学拆了建成了“巉头人民大会堂”,这几个字由村民陆允宝题写的。
晒场绕一周的话有200米,在这里举行过小学体育比赛常,公社电影队放映过各类电影,村民兵连开展过跑步训练,投弹等实战演习,红卫兵头戴柳枝帽,肩扛红樱枪,高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进行过野营训练。学生宣传队敲着锣在这里集中,排着长长的队伍,跟着领呼者高喊口号,绕村进行过宣传。村里每每举行公众活动,在这里就用木头、木板搭成一个台,由大队和公社的文艺宣传队演出节目,
晒场也是文革中开批斗大会的场所。那时没有电灯,只好用煤气灯。所谓的“煤气灯”实际上就是“汽灯”,它是用煤油或汽油作为燃料的一个密封体灯,灯的中部圆而凸出,装的是煤油,上面有个地方可以打气,打足气之后,在灯的下部扎上一个软似纱布的小圆形灯罩,用火点燃后可长时间的燃烧。这种灯一般的时候是不用的,只是晚上开群众性大会或有什么文艺演出的时候才用。这灯非常明亮,整个晒场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那时公社里经常会组织批斗大会,批斗会一般在晚上举行。公社干部押着本公社的地富反坏右分子,戴上刘少奇、邓小平、谭震林、江华等人的面具到各村进行巡回批斗,村里坏分子要进行陪斗。如村里的陆XX,陆XX,记得还有个女的就经常被拉出来陪斗。批斗会开始的时候,公社干部会高喊:“坏分子XXX滚上来!”村干部就把坏分子双手反剪着推到主席台上来,排队站好,并按下他们的头,使他们低着头,然后就进行揭发批斗。
那种场面既充满严酷和恐惧,也充满激情和斗志,让年轻人朝气蓬勃,也让老年人胆颤心惊。总之,这些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好像没什么关系,我们只知道玩,觉得人多灯亮,十分新奇。我们只在台下人群中呼朋引伴穿梭往来,不亦乐乎!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又在晒场周围用黄金泥掺石灰筑起了四个尖顶圆仓,分给无地方储粮生产队使用。过了不久,又在我小屋家门口建筑大队办公室,筑起了四间房,房子筑到一层,群众意见很大,反映到公社里,公社干部也觉得不妥,又推倒。所有泥土全部就地推平,使晒场的地平线升高了许多。
这晒场是全村人活动的中心。早饭、晚饭的时候,大家都端着碗从家里出来到这里吃饭,或站着或坐着,边吃边谈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个信息交汇的中心。
我家门前放着好几条长石头,是专供大家坐的。只要天一放亮,或者太阳下山之后,我家门前就熙熙攘攘,热闹得很。村里的公告、通知等都贴在大会堂的墙壁上。我就是足不出户,凭耳朵听就能知道晒场上在做什么事。
农忙时,这里就是晒场或堆放东西的场所。农闲时节,这里是孩子们的游戏好地方。这里可以跳天门、敲梗、打骆陀、丢手绢、抓牛、抓子。女孩子们跳绳,边跳边哼着儿歌。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我们都会玩得很晚才回家。
夏收之后,这晒场上就堆满了从田里割回来的草子秸,白天摊开来晒,晚上堆起来。我们就把它当成山丘,当成战场,划定人数,双方模拟战斗情景,成了我们孩子们玩打仗游戏的好地方。
这晒场也是晒太阳的好地方。在冬日的阳光里,闲不住的人,就会趁着太阳洗洗晒晒,木棰捣衣声平添了冬日的活力。更多的是大家手抓火炉,三五成堆一起晒太阳,或闲聊,或打扑克,一派祥和恬静的景象。太阳有脚,凳子也随着太阳转动,直到太阳被房子全遮掉了,也起风了,大家才懒懒地起身回家去。
老房子承载着我小时候的太多太多的故事,随着挖掘机的隆隆声我家的老房子轰然倒下了,这倒下的不仅仅是一所房子,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记忆。随着老房子的消失,与老房子里相关的故事也将渐渐地远去,直到无影无踪,我心中难免惆怅悲凉。(全文完)
写于2017年9月4至7日
修改于2017年9月8日
如果你觉得好,就在二维码下面点赞,同时请关注上面的 “流水船歌”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欢迎赞赏,原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