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家风美”征文比赛:114号作品】陈攀余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手捧一本《朱子家训》,字正腔圆地读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读之,隐约闻到那淡淡的油墨香,也隐约懂得文字间的道理。
每次读书时,妈妈都陪在我身旁。为了让我更透彻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她逐字逐句地翻译了一遍,并告诉我这句谚语意在告知人们珍惜粮食、饮水思源的道理。
所谓由此及彼,我不禁回想起那天坐在饭桌前的情景。
“吃饭了!吃饭了!”随着奶奶的一声声叫唤,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开始吃饭了。对于饭菜我总会有挑三拣四的毛病,常常会落下许多白花花的米粒在饭桌上,碗里的饭菜还剩些许,还没吃完就打算随手倒掉。爸爸见状,批评我浪费粮食。爷爷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一粒粒的五谷杂粮,全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我们应当理解其中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才对。还记得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特别节俭,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甚至有些吃的放坏了都不愿意丢掉,还留着吃。”爷爷还说,当时他为了能节省一点粮食以供冬天食用,经常都是两顿合在一起吃。在那种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能吃饱、能穿暖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他们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生活,知道勤俭持家才能过好日子。即便是现在,爷爷穿的衣服破了,还会让奶奶缝缝补补继续穿。我洗手时他会叫我把水开小点,教我学会循环用水。记得家里的电器出现故障,每每想让专业的师傅来修理时,爷爷总会为了省钱而劝阻我们,自己拿出旧工具箱全神贯注地修了起来……“现在,弘扬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反对铺张浪费的恶习,才是你们青少年该做的事。”听了爷爷的一席话,我为自己的懵懂无知感到羞愧,决定不再浪费粮食了。
爷爷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由于常年在田里劳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农活早已压弯了他的脊背。爸爸以前跟我描述过爷爷年轻时干农活的场景。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爷爷戴着一顶草帽穿梭在广阔无垠的田地里,浑身汗水湿漉漉的,像是被雨淋过似的,但他仍旧佝偻着背,一锄一锄地锄着地,没有丝毫懈怠。偶尔,他也会直直腰,长舒一口气,扯下肩上的毛巾,擦去额头上的热汗,拧干了,又抡起那沉重的锄头继续苦干。爷爷当了一辈子农民,用勤劳的汗水浇灌着大地,滋润着他种下的庄稼,期待着能有一个好收成……
“润物细无声”,爷爷勤俭节约的作风对我们后代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我的姑姑,很注重从生活小细节上培养孩子“爱劳动、知节俭”的习惯。常常教导她“以勤为乐、以俭为荣”。有时也会和孩子建立一个约定,平时能做到勤俭节约就会给她一个小奖励。有一次表妹在用餐时吃完碗里的饭菜,没留有剩饭剩菜,姑姑奖励了一盒精美的水彩笔,她可高兴了。我想,这就是最美的家风。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无论当下还是以后,我都会把“勤俭节约”这四个字牢记在心,它就是《朱子家训》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