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标志定穴法

  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静态标志,主要指骨性标志(如骨节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发、乳头、脐窝、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阳陵泉,在骶后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眦旁定瞳子髎等。动态的标志,主要指随着屈伸等活动而出现的肌性标志、皮肤皱纹,以及采取某种特定动作而确定的参照标志等。 

  (一)头部

  1、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位于前额上的横向边缘,称前发际;位于后项部的横向边缘,称后发际。

  2、发角:前额两旁,当前发际与鬓发前缘会合成角处。下对颧弓中点。

  3、曲角(曲周,颞颥):额旁颞部头发边际向前成弧形突出处。

  4、眉心(眉间,阙中):前额正中线上,当两眉头之间。

  5、眼眶:为一个四棱锥形的骨性腔,外口称眶缘,在眶上缘的内1/3折点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上缘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缘中点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一般均位于目中线上。

  6、人中沟(水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行凹沟。

  7、鼻唇沟(巨分):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侧部的圆弧形浅沟。

  8、颧弓:颧骨向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可触摸到下颌头在关节窝内转动。

  9、下颌角(曲颊):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会合成角处。

  10、耳尖:外耳上缘最高点。一般位于眉梢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11、耳根:耳郭附着部。其上端称耳根上点,下端称耳根下点。

  12、耳垂:外耳下端的无软骨部分。

  13、耳屏(耳珠):外耳门前方的瓣状突起。

  14、颞骨乳突(完骨):颞骨后下部,外耳后方的圆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其尖端突向下前方,与耳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5、枕外隆凸:枕骨后表面中央的隆凸。

  (二)颈部

  1、喉结(结喉):颈前中央,甲状软骨前缘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后此处高而显著,吞咽时作上下移动。在喉结上方摸到的凹陷为甲状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对第四颈椎。

  2、胸锁乳突肌(缨筋):颈侧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部。当头转向对侧时,隆起尤为明显。《内经》称“婴筋”,主要指胸骨头部分。《类经》张介宾注:“《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

  3、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

  (三)胸腹部

  1、胸骨上窝(天突):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上方凹陷处。

  2、胸骨角(璇玑):胸骨上窝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个隆起,是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的结合部。两旁为第二肋软骨。

  3、胸骨下角(歧骨,胸肋角):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形成的角,一般约呈90°,矮胖者常大于90°。后当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间盘水平。

  4、胸骨剑突(蔽骨):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鸠尾,长短不一。

  5、锁骨(巨骨):内端与胸骨构成胸锁关节,外端与肩峰构成肩锁关节。(图2-1-4)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称锁骨中线,与乳头线相似。

  6、锁骨下窝(云门):抬臂时,当胸大肌与三角肌间呈现凹陷。

  7、锁骨上窝(缺盆):锁骨上方的凹窝,由锁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锁乳突肌围成。施沛《经穴指掌图》:“结喉下巨骨上,缺陷处若盆也。”

  8、肋间隙:第一肋前面常被锁骨遮掩,其下为第一肋间隙。上下两肋之间的空隙,一般上位肋间隙较下位为窄。胸部穴即按肋间隙定位。第1~7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第8~10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借结缔组织相连而成肋弓,其下方为腹部。

  9、乳头:男性常位锁骨中线的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骨上。距胸前正中线10厘米。女性的位置变动较大,未育女青年大多位于第五肋骨,中年妇女大多位于第六肋骨。乳头距锁骨中线外0~4厘米不等,年龄越大越偏向外侧,但主要集中于0~2厘米处。乳头四周的棕色皮肤称乳晕,直径约5厘米。

  10、脐窝:常位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稍下处,相当第四腰椎水平。脐部无皮下脂肪,脐窝越深表明腹壁皮下组织越厚。

  11、耻骨联合部(曲骨,横骨):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耻骨体厚而粗糙的前上缘)。当腹股沟内侧可触得耻骨结节,再向内为耻骨嵴。

  12、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起,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起于其上。

  (四)背部

  1、脊椎棘突(椎节):胸椎棘突,在前俯时隆起明显,最高点在第六与第七胸椎。腰椎棘突之间肌肤略呈凹陷,肌肉越发达凹陷越明显;最低点在第三腰椎。第1~4骶椎棘突在成人时已形成3、4个结节,第5骶椎已无棘突,所以总称为“二十一椎”。

  2、肩胛冈(肩上横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与前方的锁骨共同围成内连颈根的肩上区,肩胛冈内侧端与第三胸椎棘突相平。

  3、冈上窝(肩解):肩胛冈上方的凹陷。较深。

  4、冈下窝:肩胛冈下方的凹陷,较浅。

  5、肩胛骨内侧缘:对向脊柱的内缘。

  6、肩胛骨外侧缘:对向腋窝的外缘。

  7、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缘与内侧缘的会合处,约平对背部的第二胸椎椎体和第二肋骨上缘。

  8、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达第七肋骨(或肋间隙)。

  9、髂嵴:髂骨上缘的弧形隆起。最高点约平第四腰椎棘突。

  10、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

  11、骶后孔:骶骨背面的四对小孔,为八髎穴所在。

  12、骶管裂孔(腰俞):骶尾关节上方正中呈凹陷处。

  当头部前屈时,可摸到明显隆起的第七颈椎棘突(大椎)。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两季肋下缘连线平第二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两髂后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

  (五)上肢

  1、肩峰(髃骨)部: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冈连续处的突起。

  2、三角肌:起于锁骨外1/3、肩峰外缘和肩胛冈下缘,由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圆隆外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3、肱二头肌(臑肉):长短两头起自肩胛骨,向下各成一肌腹,多于臂下1/3处相合,再形成一纺锤状肌腹,止于桡骨粗隆后部。

  4、腋窝:上肢内面与胸壁相连处的凹陷部,胸大肌下缘组成腋前襞,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组成腋后襞。

  5、腋纹头:沉肩合腋时腋前纹头为腋前皱襞的顶端,腋后纹头为腋后皱襞的顶端。

  6、肱骨外上髁:肘外侧面上方隆起。上续臂外侧肌间隔的凹沟,沟前方为肱桡肌和肱肌,沟后方为肱三头肌内侧头。

  7、肱骨内上髁(肘内大骨):肘内侧面的隆起,大而显著,位较外上髁稍低。在肱骨内上髁的骨沟中可触及尺神经。

  8、肘尖(尺骨鹰嘴):肘后的明显突起。伸肘时,肘尖与肱骨内、外上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成90°时,此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

  9、肘横纹:屈肘时出现的横纹,与肘尖高度相当。

  10、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臂内两筋):用力握拳屈腕时,腕臂屈侧面的肌腱明显突出。掌长肌腱居腕的正中部,其外侧为桡侧腕屈肌腱。

  11、尺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内侧为较深位的指浅屈肌腱,再内侧为尺侧腕屈肌腱,腱索止于豌豆骨。

  腕横纹(腕掌屈纹):一般有2~3条。①腕近纹约平尺骨头。②腕中纹两端平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相当于桡腕关节线。③腕远纹微凸向于掌,通过腕中关节线的最高点,相当于屈肌支持带的近缘;在该纹外1/3折点处可摸到舟骨结节;该纹尺侧端的突起为豌豆骨(掌后锐骨)。一般所谓腕横纹多指腕中纹。

  12、鱼际:拇指后方掌面肌肉所形成的隆起称“鱼”或“手鱼”,其边缘称鱼际。又其他肌肉隆起处也可称鱼。一般将拇指后的掌内隆起称作大鱼际,小指后的掌尺侧隆起称作小鱼际。

  13、掌横纹(掌屈纹):手掌面皮肤的明显凹痕(皮纹),主要有三条:①鱼际纹(掌近纹):位于大鱼际隆起部的尺侧缘,斜向第二掌骨头平面,与掌中纹相合。②掌中纹:由第二掌骨头平面斜向手掌尺侧;食指完全屈曲时,指尖正对此纹;有人缺如。③掌远纹:从第二指蹼近侧1~2厘米处,沿第三、四、五掌骨头平面至手掌尺侧;手指完全屈曲时,第三、四、五指指尖正对此纹。少数人掌中纹与掌远纹连成一线。

  14、指甲角:指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指甲轮)的两侧,指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

  (六)下肢部

  1、股骨大转子(髀枢):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隆起部,位于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上,当臀大肌隆起与阔筋膜张肌隆起之间的凹陷处。

  2、臀横纹(臀沟):臀肌下缘的皱襞,深面有坐骨结节。

  3、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股骨粗隆内侧部。

  4、股骨内侧髁:股骨下端内侧面的隆起(较外侧髁明显)。

  5、胫骨内侧髁(内辅下):胫骨上端内侧面的膨大部(较外侧髁明显)。

  6、髌韧带:髌骨下方肥厚而坚硬的韧带,为股四头肌的延续部分,两侧凹陷称“膝眼”,可触到膝关节面(膝中)。

  7、膕横纹:屈膝时膕窝中的横纹。

  8、胫骨粗隆:胫骨上端与胫骨体接连处前面的三角处粗隆,有髌韧带附着。

  9、胫骨前缘:小腿前面沿胫骨粗隆而下,可摸到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紧贴皮下,微弯行,直至踝部。前缘外侧隆起由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组成。

  10、腓骨头(成骨):腓骨上端膨大部。

  11、外踝:腓骨下端外侧面膨大部,比内踝稍下而低下。后方可摸到腓骨长、短肌腱。

  12、内踝:胫骨下端内侧面膨大部,比外踝稍高。内、外踝前方由内向外可摸到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踝下方一横指处可摸到跟骨载距突。

  13、跟腱:小腿后面有肥大的小腿三头肌隆起,向下延续为跟腱,止于跟骨后面。

  14、趾甲角:趾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趾甲轮)的两侧。覆盖于趾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

(七)脊柱区
    棘突:第7颈椎棘突较长,常被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在此处有大椎穴。第4腰椎棘突平髂棘最高点,在此附近有腰阳关(督脉)、大肠俞(膀胱经)、腰眼(经外奇穴)等穴。
    肩胛冈:为肩胛骨背面高耸的骨嵴。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外侧端为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在肩胛冈的冈上窝中有(秉风、曲垣),冈下窝中央有(天宗)。在第3胸椎棘突下及两侧水平线分布有身柱(督脉)、肺俞(膀胱经)、魄户(膀胱经)等穴。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6横寸,因此肩胛骨亦为骨度分寸的一个重要标志。两肩胛骨下角的连线还平对第7胸椎棘突,在此水平线分布有至阳(督脉)、膈俞(膀胱经)、膈关(膀胱经)等穴。

脊柱穴位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三;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0)

相关推荐

  • 人体肌肉讲解来了!(上篇)【多图预警】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画学反应,在上两期呢,我们详解了一下骨骼结构,那么接下来,再为大家讲讲肌肉结构. 首先先声明一点,我们学习骨骼的时候,经常提到过比例.但是肌肉就不同了,肌肉要记的是生长点和肌肉体块. ...

  •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1.胸骨胸骨是胸部的重要骨性标志,位于前胸壁正中.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及剑突三 部分.    2.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3.胸骨柄为胸骨上端 ...

  • 姿势评估:颈椎

    姿势评估:颈椎

  • 风水阴宅定穴法

    风水阴宅定穴法 定穴的内容与前面所介绍的形峦内容有所不同,龙法.砂法. 水法和明堂更多是从宏观上来确定龙穴的位置,而定穴则是确定穴 场具体在哪里,这属微观方面的内容. 确定穴场具体位置,我们一般从以下 ...

  • 风水定穴法

    原文地址:风水定穴法作者:风水命理苏国圣 点穴包括两大部份,一是众场,二是穴位."穴"古意为土室,是人类防风避雨的地方,所以点穴的核心就是寻找藏风聚气的地方. (一)穴场 穴场是穴 ...

  • 定穴法

    定穴法 太极定穴法: 站在外围看,发现有一个园晕,隐隐约约,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影,远看似有近看似无,侧看则露,正看模糊.这就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穴. 太极晕的上部,有半月型的形状,有分水道向左右分 ...

  • 土色定穴法: 棺材下葬时如何从土色辨认吉凶

    山野丘陵各处泥土,因所处不同,其颜色也有所不同,这都是受地气影响的缘故,水也随地气而变,所以每个地方的水土.人的吃食.发声口音都各有不同.我们在定穴时,可从其泥土的颜色来判断其吉凶. 地气之分有多种说 ...

  • 承道子论“认龙定穴”法

    明境引用堪舆地理俗话说:"上山容易,点地难!点地容易,证穴难!" 古代先贤经典著作中的证穴方法大致有几点:朝山证穴.水势证穴.明堂证穴.十道天心证穴.龙虎证穴.鬼乐证穴.分合证穴- ...

  • 堪舆文化定穴真诀:廖公泄天机中的定穴法,风水定穴法点穴论

    在堪舆地理中俗话说:上山容易,点地难!点地容易,证穴难!古代先贤经典着作中的证穴方法大致有几点:朝山证穴.水势证穴.明堂证穴.十道天心证穴.龙虎证穴.鬼乐证穴.分合证穴----等等.但这些证穴法只能证 ...

  • 寻龙点穴之三势定穴法

    杨公言:"千里来龙只一穴",又言:"寻龙容易裁穴难".龙固然难审难辨,而穴则更难裁定.何为穴?脉止气聚处为穴.又怎知其止与聚?界水则止,山水抱卫则气聚.< ...

  • 徐凤逐日按时定穴法 | 您用或者不用,方法就在这里,不更不移

    徐凤逐日按时定穴法其推算非常不易,且并非效如桴鼓,时至今日不知有几人还在使用,之所以选择徐氏之法,并非摒弃何.闫之意,因其为基础,探究气血随时流注之途,天人合一之理,不负"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

  • 廖公定穴法(音频讲座)

    点击以上音频,内容都在音频里 珍贵风水书籍推荐 (点击以下标题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