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52章)

第152章  贵客盈门
当青城山的杜鹃花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山火、一夜之间染红了整座山坡时,上清宫里终于迎来了益州从未有过的盛大诗会!应邀参加诗会之人,随便说出一个名字,都会让人咋舌不已。
率先来到上清宫的,是33岁的南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当他骑着白象,款款来到上清宫门前时,等候在门口的一众道童们,无不目瞪口呆。她们见过诸多骑射娴熟之人,独独没有见过能把大象驾驭得如此气定神闲之辈。
皮罗阁朝众人点了点头,只摸了摸大象的如扇大耳,大象便温顺地跪了下来。皮罗阁从容落地,向上清宫内走去。他是南诏部落第四代王,728年即位,也算是阅人无数了。但不知为何,在将要见到大唐公主时,他心里竟然有种莫名的紧张。
皮罗阁素来仰慕大唐文化,只恨南诏离长安水阔山遥、千里迢迢,无缘时时受教。此次听说大唐公主要在青城山举行诗会,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派使臣前来青城山拜见公主,只求能被受邀赴会。
玉真公主虽未见过皮罗阁,但知道他年轻有为,很是仰慕大唐文化,且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南诏部落实力渐强,大有一统洱海六诏(南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之势。于公于私,都应邀他参会。于是,便让使臣带了一份请帖给他。
此时此刻,皮罗阁正是手持这份公主赠予的请帖,站在了玉真公主面前。
“洱海南诏皮罗阁觐见大唐长公主。”只看了玉真公主一眼,皮罗阁就心里一动,一边恭恭敬敬行君臣之礼,一边暗暗赞叹道:“早听说玉真公主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妹妹,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果然粉面含春、气度不凡,那通身上下与生俱来的皇家气派,南诏女子无人可比。”
接着来到上清宫的,是司马承祯高徒薛季昌。玉真公主知道王维很是敬重司马道长,本想请司马道长前来青城山一聚,但无奈司马道长年事已高(91岁),正在山西王屋山阳台观修道,实在不忍打扰,便改请道长高徒薛季昌赴会。
薛季昌是河东(山西境内)人氏,世代为官,自己也曾担任绵竹(四川境内)县尉。因缘际会,酷好山水的他,到南岳衡山游玩时,偶遇司马承桢道长。司马道长只看了他一眼,便说他前世今生都和道家有缘。他二话不说,便舍官入道,拜在司马道长门下。司马道长悉心传授其《玉洞经箓》《三洞秘录》等道家经典,他日日研穷真妙、勤而不懈,道行日高,人称“薛天师”。
不过,玉真公主邀请薛季昌,倒并不仅仅因为他是司马道长的高徒,而是另有其因。
他曾被唐玄宗多次召入宫中,为唐玄宗分解《道德经》,被唐玄宗尊为道兄,封为天师,厚赠金帛。有一次,他从长安返回衡山,唐玄宗执意亲自送行,并赋诗《送道士薛季昌归山》并序。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岳。及登道箓,慨然来辞,愿归旧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若遇至人神药,尚望时来城阙也。”诗曰:“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自去年重阳节在王忠嗣庆功宴上被皇兄暗讽为井底之蛙后,玉真公主便不好再在皇兄面前替王维说什么了。但王维岂能就此断送了前程?她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薛季昌这个妥当人。她要借此诗会,把王维引荐给薛季昌。她相信,凭借王维的无双才华,薛季昌定然愿意在唐玄宗面前替王维说上几句。
当然,既然是诗会,自然少不了名扬天下的诗人和乐师。玉真公主深知王维和哪些诗人、乐师往来甚密,便一个不落地将他们从四面八方一一邀请了来。当綦毋潜、祖咏、房琯、李颀、李龟年、董大等人纷纷走进上清宫时,玉真公主不由点头微笑,心中暗忖:“待会王维看到他们,不知会是怎样的惊喜?”
诸多来客中,唯有一人不请自来,他便是李白。
几天前,元丹丘忽然来访,见到玉真公主时,一副期期艾艾、欲言又止的模样。玉真公主心中好笑,想着定是那天的佯怒吓着他了,便挥了挥手道:“今日所为何来?但讲无妨。”
元丹丘这才鼓起勇气,一气说了下去,原来,他是来替好友李白求诗会请帖的。
“公主,太白乃蜀中人氏,自小才高八斗,无奈怀才不遇、蹉跎岁月。此次诗会千载难逢,能否请公主给贫道一个面子,让太白也能来诗会结交些贵人,长长见识?”
李白?那个和王维同龄的李白么?玉真公主脑中一闪而过,慵懒地侧身靠在凭几边,若有所思道:“哦?是么?依你看来,他是怀才不遇么?也罢,你同他一起来吧,好叫你们见见真正怀才之人。”
说着,公主转头看向了厅堂那把跟随了她十年的琵琶,嘴角浮现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她知道,当王维用这把琵琶弹奏起《郁轮袍》时,满座宾客都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无双才华……
此时此刻,看着满座宾客或聚首说笑,或同席闲谈,玉真公主却无心周旋。趁人不注意,他悄然绕到道观二楼,凝视着不远处那条唯一的山路,痴痴地等候那个人的出现……
一盏茶功夫过去了,一炷香功夫过去了,然而,那个人还迟迟没有出现。莫非他不肯来?莫非他被他事牵绊住了?莫非……无数乱纷纷的念头齐齐涌上心头,玉真公主不由一阵烦闷,在房中来回踱了起来。
正在此时,有人轻叩房门,是道童清风的声音:“公主,您交代的时令鲜花,我已从山上采摘了一些回来,不知可合公主心意?还请公主过目。”
“进来吧。”公主转过头去,扬声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只见清风手上挽了一个四周雕莲花卷草纹的双层大方竹盒,双手呈给公主。公主打开竹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鲜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的杜鹃花……
“公主,清风有一事不解。”
“哦?说来听听。”
“公主,你说杜鹃花和杜鹃鸟,上辈子是不是一对痴儿怨女?或许他们双双触犯了天规,从此做不得人,只好一个化身杜鹃花,一个化身杜鹃鸟,相约每年春天一个盛开、一个啼叫?”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清风絮絮说着,公主心里却是“咯噔”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了清风一眼。清风倒是并未留意,继续将竹盒下层放的迎春花、美人蕉、桃花、梨花等十多种花草都给公主看了一遍,欢欣雀跃道,“公主,这么多花花草草,莫说是玩射覆,便是开场赛花会,我看也使得了。”
公主却恍若未闻,看着竹盒中那一簇簇开得正欢的杜鹃花,默然不语。
清风惊觉自己是否说错了话,凝神细想了一遍,似乎也并无不妥之处,便识趣地退了出去。
当屋里再无旁人时,玉真公主走到窗边,远眺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她总说清风不谙世事,但她今日说的杜鹃花和杜鹃鸟的故事,却字字句句说到了自己心里。

每年四月,杜鹃花费尽心思、拼尽全力,将一年来的所有积蓄呈现为如血的红颜,映山而红,引起世人的注目。其实,那如血的红颜,是杜鹃花对杜鹃鸟的的灼灼深情。

相传,杜鹃鸟的前生是古蜀国君望帝,他是个难得的好君王,励精图治,教民务农,深受人民爱戴。但后来不幸失国,一无所有地走入山中,怨愤而亡。他的精魂化为杜鹃鸟,在无边的寂寞里声嘶力竭地啼哭了千百年,哭干了眼泪,继之以血……
不料,杜鹃鸟啼落在泥土里的血泪,有一天竟开出花来。那花色如此绚丽夺目、触目惊心,似乎懂得杜鹃鸟的悲情,似乎在为他宣告不平。
所以,杜鹃鸟是幸运的,在它最委屈的时候,有一种花懂它的苦楚,名目张杨地为它绽放,做他的知己。
如果王维是杜鹃鸟,她愿当他的杜鹃花,在他最失意的时候,知他冷暖,懂他悲欢,做他的知己。(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欣赏图片:“布谷布谷”,杜鹃盛开

    今天去海虞公园,被一片又一片灿烂的杜鹃花所吸引!有粉红的,也有红色的,还有白色的,被杜鹃花簇拥的感觉,真的很热闹很开心! 感觉自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到东,飞到西!这里摸摸,那里瞅瞅,朝气蓬勃!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