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27章)

第127章  王维解梦

或许是日间馄饨、枣糕吃得有些撑了,或许是12种馅料有些油腻、克化不动,这夜,向来睡得安稳的璎珞,竟然做了一个噩梦。

“摩诘,你在哪里?”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璎珞忽然从梦中惊醒,大叫着坐了起来。

“璎珞,你怎么了?”听到璎珞喊自己的名字,王维也猛的惊醒,一把拥住璎珞。

璎珞胸口怦怦乱跳,好容易按住胸口,身上已冒出一层冷汗。她顺势躺下,往王维的怀里缩了缩,梦中那声惊呼似乎还回荡在耳畔。

“璎珞,你好生躺着,我去倒杯热茶,你润润嗓子。”王维爱怜地拍了拍璎珞的后背,起身披衣下床。

借着从窗棂透进的月光,他走到屋角熏笼边,拿起炉边温着的暖壶,在青瓷杯里盛了大半杯温热的茶水,端到床前,递到璎珞手里,故意调侃她道:“方才梦见什么了?这般急着叫我?”

璎珞直起身子,从王维手中接过杯子,一连喝了几口后,才舒了口气道:“摩诘,方才我真是害怕得紧!”

王维捋了捋璎珞的鬓发,拿过璎珞手中的杯子,轻轻放在床头案几上,重新钻入被窝,搂住璎珞道:“傻璎珞,我不是好好的在你身边么?莫要害怕,一切都有我呢!”

被他搂在温暖的怀中,璎珞方才那颗惊慌失措的心,倒是渐渐安定了下来,在他怀里低声道:“摩诘,我方才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我怎么都找不到你,心里着实惊慌,便惊醒了。”

“哦?梦里除了我,还有什么?娘子不妨说来听听?你夫君虽不是周公,但替娘子解梦,倒还使得。”他一下一下地抚着她的手臂,在她耳畔含笑道。

“方才一惊一吓,我倒有些不大记得清了。只记得一开始,我和你在山中走路。但走着走着,我们便走散了。我看不到你,想回头找你,却发现后面的路不知何时也已消失了。我只好往前走,但刚想抬脚,却发现眼前的路也断了。我想叫你的名字,却发现嗓子干得发紧,发不出一丝声音来。我急得想哭,却发现连眼泪也没有了……”璎珞说着说着,便伸手按住了胸口,仿佛依然心有余悸。

王维不由心中一沉,但面上却未露出半点讶色,只是将她搂得越发紧了一些。听她讲完后,他轻轻扳过她的身子,下颌抵在她光滑的额头上,柔声道:“璎珞,古人说'至人无梦’,咱们并非圣贤,做梦自是稀松平常,切莫萦怀于心。我看你方才一气喝了大半盏茶,原来是梦中嗓子干得发紧了?”

“我吓出一身冷汗,你却还有心打趣我?”璎珞哭笑不得地抬头看了他一眼,牵了牵嘴角道,“王公,现在可否为小女子解梦了?”

“我何曾打趣娘子了?”王维伸手抚平了璎珞微蹙的眉头,低声笑道,“世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娘子在梦里如此唤我,可见娘子着实在意我,我是高兴得紧呢。”

璎珞没好气地叹了口气,轻捶王维道:“你尽会胡说。”

“哈哈,你夫君几时胡说了?我这便替你分解分解。”王维略微调整了一下睡姿,好教璎珞在他怀里躺得更舒服些,缓缓道来,“《周礼》将梦分为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惧梦等六类,你方才虽是噩梦,却也不必忧心。古往今来,噩梦预示吉兆的例子,不胜枚举。远的不说,我讲一个太宗皇帝做的噩梦与你听,可好?

“好。”王维的声音温润平和,说话时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自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韵律,璎珞不知不觉便听住了。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做过一个凶煞之梦,梦中有一个凶神恶煞似的人,手持大刀追赶他,要取他性命。正在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忽然出现一个英勇非常的白袍小将,成功打败了追赶者,救了太宗一命。为了答谢恩人,太宗上前询问小将姓名,小将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念了四句诗:'家住逍遥一点红,四下飘飘影无踪。三岁孩童千金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说完就跳入一个龙口,不见了踪影。太宗百思不得其解,次日向大臣们提及此梦,以求解析。有大臣解释说:'梦中有凶恶之人追赶,想必是某地发生叛乱。至于小将的四句诗,第一句家住逍遥一点红,是说其居所为山西;跳入龙口,应当是山西的龙门县;第二句四下飘飘影无踪是下雪,雪音同薛,那名小将当是姓薛之人;第三句三岁孩童千金价说的是人贵,所以其名应为仁贵,第四句保主跨海去征东则表明此人将来会是大唐朝廷的重要将才。’”

王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低头看着璎珞笑道:“太宗皇帝虽然做了一个噩梦,但却是他贞观十九年率大军东征高句丽时得遇白袍小将薛仁贵、最终凯旋而归的吉兆。你方才梦中进不得、退不得、喊不得、哭不得,在我看来,倒是一个吉兆,暗示咱们当下的日子便是最好的日子,咱们无需杞人忧天,过好当下便是,你说是也不是?”

听王维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说了这样一长篇话,璎珞心里自是暗暗佩服,不管他所言是真是假,是正经解梦,抑或哄她开心,心里到底舒坦了许多,在他怀里点了点头,展颜笑道:“王公所言甚是,小女子佩服得紧。”

看璎珞心情明显好转,王维不禁扬眉一笑,轻抚她的背脊道:“娘子,现在可否安心入眠了?再不睡,天可就快亮了。”

一轮圆月挂在中天,月光从窗棂里透了进来,在床前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芒。借着朦胧的月光,璎珞能依稀看清王维的脸颊。她情不自禁伸手抚上他俊朗的脸颊,想着他半夜三更陪她说了半宿的话,不由一阵心疼,乖乖点头道:“你也困了,赶紧睡吧。”

“嗯,有我在,你安心睡吧。”王维用下颌蹭了蹭璎珞的秀发,困意袭上心头,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

璎珞往他怀里靠了靠,安心地闭上了双眸。是的,如他所言,当下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无需杞人忧天,过好当下便是。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棂时,王维便早早醒来了。他侧身看着她美好如初的侧颜,听着她均匀绵长的呼吸,不由想起了九年前刚认识她时的模样。那时,她是待字闺中的俏丽少女,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温柔母亲……

这样怔怔地凝视着她,不知怎的,便想起了她昨晚做的那个梦。虽然他安慰她只是一个梦,但不为为何,他心里却有些莫名的不安,再也无法入睡,索性披衣而起,步入书房。

他要来书房寻一本书——东晋道士、炼丹家葛洪写的《梦林玄解》。葛洪不仅写了煌煌巨著《抱朴子》,对《周礼》解梦也颇有研究,将他对梦境的解释写成了《梦林玄解》。

王维其实并不在意所谓的解梦,也并未将这些事放在心上。但或许是关心则乱,因为这是璎珞做的梦,且是有孕在身时做的梦,王维便放在了心上。

他依稀记得,《周礼》中有“梦境中若有大喊大叫、则主灾祸”的说法,虽然当着璎珞的面,他是想方设法宽慰,但他心里的这份不安却一直挥之不去,最后终究按捺不住心头那点疑虑,决定寻出《梦林玄解》一探究竟。

王维从书架上抽出此书,按图索骥,在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梦呼号叱咤。梦此主惊疑愠怒之故。耄耋梦之,验在子侄。少年梦之,验在父兄。旅邸梦之,验在货财。凡梦女人呼叱,皆主病恙。而疾病梦呼女人或被女人呼叱,大凶。梦己叱鬼鬼避去,大吉。”

合上此书,王维在心头默默重复了一遍:“凡梦女人呼叱,皆主病恙。而疾病梦呼女人或被女人呼叱,大凶。”

良久,他自嘲地叹了口气。他不是劝璎珞莫杞人忧天,要活在当下么?怎么反倒自己却这般纠结于此了?

他摇了摇头,决定不再去想这子虚乌有的荒唐事,将书放回书架,掩上房门,向内室走去。他要陪璎珞再睡一个回笼觉,这比解梦更让人安心。(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赖梦困扰人心解梦有此妙法

    赖梦困扰人心解梦有此妙招 恶梦噩梦请这样破解 文/李留申 俗话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也是,万物自有规律,强扭不得.不该是你的,强求逼出乱,该是你的,别人抢不走-- 不错,这些是劝人的俗语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