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潭大峡谷
洛阳龙潭大峡谷-山崩地裂的旷世奇观
龙潭大峡谷景区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
黛眉山地区为秦岭山系的东部——峨山山脉北端。隔黄河、王屋盆地与王屋山相望,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黄河谷底等,主峰黛眉寨位于西部,海拔高度1400余米。
洛阳龙潭大峡谷发育于距今12~14亿年前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是形成红石峡地貌景观的物质基础,其颜色鲜艳、地层产状较平、岩石坚硬,抗侵蚀性较强,主要控制了峡谷的颜色和丹崖栈道的形成,并在隘谷、障谷的形成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控制作用。
峡谷内有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飞龙潭、阴阳潭、芦苇潭”。说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抬升。
海底抬升、激流冲蚀、山崩地裂……海洋退去,大陆显现, 历史在这里封存了古海洋与大陆板块交替时的沧海桑田,留下了这条“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
厚达820余米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峡谷和山脉的主体;波痕、泥裂、交错层次等沉积构造遗迹的种类多达数百种,是反应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特征的天然博物馆。
整个游览区共分为峡谷游览区和山景游览区两部分。其中峡谷游览区包括龙潭水峪景段、高峡瓮谷景段、山崩地裂景段、龙隐谷景段四个各具特色的景段,展现了红岩嶂谷的无穷魅力。山景游览区沿途可以看到水帘洞洞天、猴园、鹿园、龙山天池、骆园等景点。
可以看到远处的黄河
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深切峡谷,全长12公里,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飞溅,红岩绿荫,悬崖绝壁,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因崩塌作用所形成的山崩地裂奇观国内外罕见。景区的五大地质景段、六大自然谜团、七大幽潭瀑布、八大自然奇观令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无人机航拍龙潭大峡谷(从下游向上游,东北向西南飞)
航拍从上游向下游,西南向东北飞。
徒步进入龙潭大峡谷
五龙潭
龙潭峡谷的河水从五龙潭后的绝壁悬沟口处跌落而下,轰然作响,犹如龙吟虎啸,声震山谷,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人们叫它“五龙瀑”。
(又名王母池):壶穴是急流中夹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壶穴。该处的王母池就是一处典型的壶穴景观。
龙潭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百余米的红崖绝壁,绝壁的底部由于水流的冲涮旋蚀,形成了一系列顶部小、肚子大的石龛。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把石龛抬升到陡崖的中间。石龛在研究本区新构造的特征以及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穿过一尺瀑上的峡谷口,回头向上望可看到一个肚大口小的形状酷似花瓶一般的峡谷,名为花瓶峡。
巷谷是指谷底平直,两侧峭壁直立,谷宽仅数米~十余米的嶂谷。长百余米,宽十余米,谷内行走,犹如穿街过巷,故名。
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偏偏在龙潭大峡谷景区有这么一段河谷,水随人移,人往高处走,水也跟着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被称为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六大自然谜团之首,位于景区中部。站在“水往高处流”的最佳观赏平台上顺着水流的方向,看到一段长约50米的溪流由低处缓缓流向高处;当你回身朝左侧山崖往上看,发现一个非常逼真的大象头刻在崖顶,长长的象鼻伸入溪中。
佛光罗汉崖为龙潭大峡谷景区六大自然谜团之一。在龙潭大峡谷的一侧崖壁上,天然形成七排整齐排列的五百罗汉造像,像极佛教里的七级浮屠。这块崖壁由质地紧密的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和质地松散的薄层状泥质砂岩互层组成,由于长期球状风化作用,使得它们形成酷似罗汉的造型。这些罗汉造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在光线的折射作用下,发出闪闪金光,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让人惊叹不已。
(又名石上春秋)由生物活动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过程称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根系的变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样会将岩石沿裂隙劈开,引起岩石最终崩解。此处的檀树生长已将一块巨石沿层面劈成数块,形成了罕见的树辟石开景观。檀树,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树冠呈伞状延伸,多被用作观赏树种栽培,因其材质坚韧,古代常被用作车轴和装裱书画的卷轴。《诗经》曾说:将种子兮,乐彼之园,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该檀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石缝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寒暑易节,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数株檀,虬根盘石岩,千磨万击处,傲立年复年”。
天书石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崩塌暴露地表,在差异风化作用下,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人一石”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图案。
天碑高达50余米,是一个巨型崩塌岩块。由于崩塌时的位移,原来近水平产出的岩层此时呈直立状,巍然耸峙在峡谷一侧,高大雄伟、气势恢弘,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刀背、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限美感。传说,这本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圣母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下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