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术后开始呕血,背后原因居然是这样!

原创 郑智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3天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主动脉夹层,猝死性事件。

本例要点:

本例学习要点患者10年前因主动脉夹层(B型)曾行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后一直没有复查。几天前出现少量呕血,进而发展为中等量呕血伴头晕心慌。胸腹主动脉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原主动脉夹层支架远端再发破口,进而可能形成主动脉-食管瘘而导致呕血。再次行主动脉腔内治疗,患者症状好转,未再出现呕血。
10年前,我曾因为“主动脉夹层(B型)”在医院接受腔内支架手术治疗。术后一直感觉良好,我觉得自己已经痊愈了,也没去复查。这几天觉得自己消化不好,吃东西总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偶尔还会吐出血丝。
一开始,我以为是消化不良和上火引起的,没有太在意。后来呕血情况加重了,我去医院看了消化科医生,医生准备给我安排胃镜检查。
但当得知我既往有“主动脉夹层”后,他建议我复查一个CTA再进行消化道检查。开始我并不理解医生的建议。10年前不是做了手术,已经好了嘛,还检查什么?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幸亏听了医生的建议复查了CTA,原来呕血的原因与主动脉夹层远端血管再次破裂有关(图1、视频1)。
图1 CTA显示降主动脉支架末端内漏(红箭头所示),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食管旁软组织(红星号所示)相连,造成食管压迫(白箭头所示)。
没想到,10年前治疗的心血管病,10年过去了病变仍在我体内危害我的健康。而这次主要表现为呕血症状,幸亏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先复查了CTA,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再次腔内治疗被急诊安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显示主动脉夹层支架远端内漏(图2)。
图2 DSA造影显示主动脉夹层支架远端内漏(红箭头所示)
考虑到患者为慢性夹层,远端真腔血管狭窄,与原支架大小不匹配。
如直接在远端支架末端再加一个支架,再次选择与原支架一致的支架,则可能出现新支架远端将真腔撑破的情况。
若选择的支架型号过小,则支架近端会出现内漏。因此,先选择在远端真腔血管内植入一枚直径与远端血管匹配的支架,然后再选择一枚与原支架型号匹配的支架,将其限制在刚才植入的小支架内,才能解决原支架末端与远端血管不匹配问题(图3)。
图3 再次DSA造影显示内漏消失(红箭头所示)
术后医生没有让我进食,通过静脉打针让消化道粘膜愈合。经过治疗后复查CTA,内漏消失了,食管旁软组织影也消失了(图4,视频2),恢复了正常饮食,没在出现呕血症状。
图4 术后CTA显示远端内漏消失(红箭头所示),
食管旁软组织影消失(红星号所示),食管通畅(白箭头所示)
视频2 术后CTA动态视频显示远端内漏消失,食管旁软组织影消失,食管通畅

主动脉夹层术后呕血的原因

主动脉夹层是大血管病变,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个疾病,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主动脉夹层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人群有一定的交叉、重叠,两者均好发于性格急躁、脾气暴躁者。
临床上有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时也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急性夹层发作时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发生。
其次,主动脉夹层累及到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分支,导致胃肠供应血管急性缺血而引起消化道粘膜溃疡糜烂,造成出血。
第三,主动脉夹层不管是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治疗都要应用肝素抗凝,抗凝治疗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第四,主动脉夹层术后某些药物的应用,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时,药物长时间的缩血管作用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
最后,主动脉夹层术后假腔血流持续存在,夹层动脉瘤压力增加,与食管、胃、肠等器官形成主动脉食管瘘、主动脉胃瘘、主动脉肠瘘等,造成严重并发症,引发消化道大出血。
主动脉夹层合并消化道出血,可以表现为上消化道呕血或下消化道便血两种方式。这两种表现也可以同时发生,严重者整个消化道粘膜糜烂,引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总结:
(1)主动脉夹层手术并非修复了主动脉全程血管,远端主动脉血管仍存在夹层,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压、心率控制并严密随访,预防远端血管再次破裂;
(2)既往有“主动脉夹层”病史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如呕血或黑便)时,应考虑是否与主动脉夹层相关;
(3)再次腔内治疗需要解决上次植入支架与远端血管不匹配问题,否则还可能再次发生类似并发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