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赵启英

(2021年4月9日星期五)

夕阳,即傍晚的太阳。由于接近黄昏时,太阳通常为橙红色,又叫夕阳红。夕阳又喻为人的晚年。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唐杜甫《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由于夕阳即晚景,又使人感到惋惜,感到悲悯,感到凄凉,感到遗憾。

人们常把太阳一天运行的路线比作人生的路程。太阳运行的路线是个弧线,人生的历程也是一条弧线。太阳上升的弧线可比作人生的上半弧;太阳下落的弧线可比作人生的下半弧。太阳一天的路线,和人一生的路程,又可以分为相对应的几个不同阶段。人们把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比作人生的青年时期,把日升中天比作人生的中年时期,把夕阳西下比作人生的老年时期。人们大多赞美青春,赞美壮年,却很少歌颂老年。在我以为,人的一生都是美丽的,人的一生都应该是美丽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的内涵。作家甄城把人的一生分为五美阶段:婴幼儿童的“童稚之美”、少年的“天真之美”、青年的“浪漫之美”、中年的“成熟之美”、老年的“丰富之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生之美。

我们应当赞美人生,赞美人生的每个阶段。作家甄城认为:婴幼儿童的“童稚之美,美在天然去雕饰,美在生命本色的原汁原味,美在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无限光明的未来。至真至纯的童稚之美,是人类与天地“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少年的“天真之美,美在质朴,美在无邪,美在七情六欲的无遮无拦,美在外在体魄和内在灵魂的步步叠印重合,直至最终完成灵与肉的完美统一。”“青年人的浪漫之美,美在纵情欢愉,美在缠绵绯恻,美在朝思暮想,美在茶饭不思,美在卿卿我我,美在精力充沛。”中年人的“成熟之美,美在理性,美在客观,美在务实,美在冷静。”“老年人的丰富之美,美在内心充盈,美在难得糊涂,美在超然于世,美在物我两忘。”所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美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当是美的,我们应当赞美人生。

人的心态不同,对美感的体验也不同。唐代杜甫的《春望》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可见好诗含蕴之丰富。但是,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来看,审美主体的心态决定了美感体验。“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而潸然泪下;由于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对于花鸟引起的美感体验,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效应。

如何看待晚年的生活,和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有关。唐.李商隐《登乐游原》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虽赞颂了夕阳之美,却又流漏出对夕阳的惋惜之情。著名国学大师朱自清先生在晚年却赞叹:“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只加了几个字,格调却很高亢激越。我国老一代革命家叶剑英元帅在八十岁高龄时,却乐观、自信而又豪迈的吟咏“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人的晚年不应该是悲凉的、孤寂的、凄惨的、哀婉的、低落的。晚清遗老陈曾寿有诗云:“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尽管他有扶大厦将倾之心,但却无回天之力,然而,他这时的心态还是有所希望的。太阳有东升西落,人有少壮年老。老年像夕阳一样是人生的最后时光。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我对夕阳的憧憬、期待和眷恋,正如对未来时光的期待、希冀和幻想一样。“一生希望夕阳红。”所以,人们应当端正对老年和老年生活的态度,树立一个积极、乐观、向上、昂扬的心态。创造美好的生活,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生都是需要的。

我们把老年比作夕阳,夕阳是老年的映照。夕阳之美映射着老年之美。我们应从夕阳之美,感悟出老年之美。

夕阳之美,是一种从容之美。

夕阳西下,余时不多。她没有匆匆离开,也没有草草收场;她没有消极从事,也没有随便应付。这时的夕阳,继续着自己的使命,继续着自己的过程,继续着自己的创作,继续着自己的完美。她的节奏不快不慢,她的旋律不高不低,她的舞步有条不紊,她的乐章井然有序。

夕阳不多有、不常有、不易有的从容之美,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生命的诠释,是对本质的展现,是对规律的把握。夕阳之所以能创造、能展示、能奉献从容之美,来自于对万物的爱恋,对众生的呵护,对自我的完善,对生命的超越。

夕阳之所以要人们、要万物、要宇宙和她一起完成一种从容、一种宽裕、一种悠然、伟大的审美体验:因为一种信念,明天是太阳的重生;因为一种期望,明天是太阳的新程;因为一种梦想,明天是万物新的和谐;因为一种新的使命,明天仍需呵护众生。

从容是一种态度。沉稳中透着果断,老练里寓着矜持; 从容是一种勇气。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从容是一种自信。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从容是一种原则。处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进退有据,进退适度;从容是一种风度。面对灯红酒绿,静若处子;面对功名利禄,视若烟云; 从容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 从容是一种力量。如巨岩阻浪,坚持不懈;如水滴石穿,以柔克刚;从容是一种智慧。稳健而不乱,洞悉而练达,如庖丁演刀,如鲁班弄斧;从容是一种境界。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人生需要从容,从容是美的人生。

夕阳之美,是一种沉静之美。

早晨的阳光使人感到蓬勃,中午的阳光使人感到热烈,傍晚的阳光使人感到沉静。夕阳使世界变得沉静,使万物归于安静。世界不再喧嚣,不在热烈,不再聒噪。飞鸟宿了巢,家禽归了窝,牲畜进了圈,鱼儿潜了水底,就连合欢花也闭上了叶瓣。夕阳给世界、给自然、给社会带来了沉静之美。

沉静之美,也是一种心灵之美。沉静,是一种准备,是一种积累,是一种酝酿,是一种涵育。没有酝酿的过程就没有花蜜。“残花醖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元代胡祗遹《阳春曲·春景》曲) 没有酝酿的过程就没有香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醖酿而成者也。”(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声容·薰陶》)没有涵育的过程就没有精华。“菁英贵醖酿,芜蔓宜抉剔。”(清代龚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诗)沉静是再度宽阔浩瀚的序曲;沉静是即将澎湃奔腾的前奏;沉静是创造宏图伟业的思想编程。沉静把思想的空间拓展得更加高远,沉静把把思想的酱汁调和的更加清纯,沉静把精神的武器磨砺的更加锐利。因而,也才能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身处拥挤的世界,面对世俗的诱惑,能够保持沉静,乃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只有保持沉静,才能倾听自己的心跳,感受灵魂的脉动,认识真实的自我。只有保持沉静,才能对话亘古不语的大山,读懂广袤无垠的大海,解密日月星辰的沉浮。只有保持沉静,才能体味生命的渺小与普通,洞悉思想的深刻与伟大,唤起道德的觉醒和力量;只有保持沉静,才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唤起日新月异的惊奇和敬畏。如康德所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静观方得妙趣,沉静才能静观。大千世界,宇宙人间,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湖光如镜,秋波生烟,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以及人类社会等等,都蕴藏着无尽的美。感受这无尽之美须用心静观。“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宋】程颢《秋日》)惟有让流水平静下来,天上的日月星辰才能在水中显现影像。惟有让人的心境平静下来,才能看清世上的所有缤纷乱象,分辨出香花毒草,甄别出真假、善恶、美丑。惟有让人的眼光冷静下来,才能还原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秋雨天转凉,满地落叶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切顺从自然。沉静方得自然。沉静方得天真。应像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沉静是一种宽大的胸怀。没有沉静就没有宽大的胸怀。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没有坦荡宽大的胸怀也就没有沉静的心境。没有宽大的胸怀就没有宽大的人生。人生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生命的长度,也需要生命的宽度。人生的丰裕度是不同的。只有具备沉静的心灵者才能创造丰富的人生。

沉静是一种人生的品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份超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份洒脱;是“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那份坚毅。

沉静是一场拷问自己灵魂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对手是自己的灵魂。世人皆曰,认识自己比认识他人更困难;改造自己比改造他人更困难;战胜自己比战胜他人更困难。这场战争首先是要拷问自己的灵魂。拷问自己的灵魂就意味着: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向自己所确立的价值准则、价值导向、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发出质疑。然后向自己灵魂的深处发起进攻。这种进攻,是自我批判,自我改造,自我反省,自我警示,然后,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我们可以把这种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建构,比喻为思想的淬火、磨砺、荡涤、锻炼、熏陶、洗礼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拷问自己灵魂的战争,才能培养沉静的品格。

夕阳之美,是一种温馨之美。

傍晚的太阳是多么温馨怡人。她像姑娘的脸庞:娇娇的、柔柔的、嫩嫩的;温温的、暖暖的、甜甜的;飘着彩、飘着光、飘着香;含着情、含着爱、含着笑。可用唐代韩愈《芍药歌》中的诗句来形容:“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就夕阳温馨的属性而言,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词汇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温暖、温和、温情;馨香、芳香、鲜香、醇香等。就夕阳温馨的效应而言,她给我们的感觉器官带来了舒适,给我们的心情带来了愉悦,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保障。  

温馨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温馨的环境。

温馨是一种适宜的温度。清晨的太阳,光照不强,虽觉凉爽,寒意未消。晨光熹微,天气朦胧。所以,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午的太阳,光照太强,特别是盛夏,酷暑难耐。有诗云,“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这样的意境哪有温馨之感。唯有傍晚的夕阳,不寒不燥,温暖宜人。除冬天外,春夏秋的夕阳都是温馨的。

温馨是一种适宜的亮度。阳光太强了,人们会感到刺眼。唯有傍晚的夕阳,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观望它。人们可以在高山之巅俯视它;人们可以在田头河旁仰视它;人们可以在楼阁亭台平视它。不管从何角度人们都可以和它直面相视。傍晚的阳光是温馨的。像是母亲的胸怀那么温暖,像是恋人的脸庞那么诱人,像是和煦的春风沁人心扉。

温馨是一种适宜的色调。人们看到的颜色,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红色和黄色属于暖色。傍晚的夕阳以及它渲染的天空云霞、大地万物的彩妆,尽管有大红、橘红、玫红、大黄、橘黄、金黄等,基本上是以暖色调为主色调。在这个色系两端的色调人们就不会感到温馨。暖色调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相关,和人们的生命、生存、生活相关。

夕阳之美是一种绚丽之美。

在白天和黑夜、喧闹和宁静、觉醒和睡眠交接之前,为了不让人们遗憾、不让人们失落、不让人们沮丧,夕阳利用一天之中最后的时间,最后的能量,全部的智慧,在宇宙中为人们描绘了一副绚丽的巨大画卷。她用宇宙中最绚丽的色彩,用大红、用橘红、用玫红;用大黄、用橘黄、用金黄,偶尔加点天蓝,加点赭紫,给宇宙描绘了一个绚丽的背景。仰望天空,绚丽无比。她把万朵白云变成了满天彩霞;她又把满天彩霞变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天空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仰望天空,你可以发现,大地上几乎所有的美景,所有的画卷。都能够找到她的模版。最容易看到的是天空中的云霞幻变出的火焰山。西游记中对火焰山的描写,变成了画面。可以看到,大草原上成群的骏马在奔驰,似乎还可以听到蒙古歌曲对草原骏马的颂赞。天空中的云霞还在变化,崇山峻岭是那么巍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好像我们又看到新的意境:“神态仙姿桂林山,诗情画意漓江水”。黄山的飞来石、迎客松,泰山的南天门,华山的栈道等仿佛都能找到对应的景象。

当我们环视周围,晚霞美化着一切。清脆的竹林披着迷人的光影,从竹节的缝隙里透着熹微的光和微弱的影。再看看江河湖海,晚霞的色彩和水上的暮霭相互交融,变成了轻轻柔柔、飘飘渺渺、缓缓绕绕的云锦。

最使人感到壮阔、感到浩渺、感到宏大的景象,还是大海上的夕阳和晚霞。太阳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在海上漂浮,她漂浮着、下沉着,像是演员谢幕,切退切顾。同时,万道霞光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撒向苍穹,撒向大海,红日系着缆绳,这才叫一网打尽。这时,大海的波涛不再蓝,而是蓝色透着红,上下翻飞的海鸥不再是它的本色,仿佛披着红色的绸。

总之,夕阳给我们化成了一个绚丽的世界。夕阳之美,是绚丽之美。

   夕阳虽是晚景,夕阳虽近黄昏,夕阳虽很短暂,但是,莫惆怅,莫惋惜,莫悲凉。夕阳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却是独一无二的。夕阳之美,是一种从容之美,是一种温馨之美,是一种沉静之美,是一种绚丽之美。我们需要这种美的品格、美的心灵,美的价值。所以,我们应当引吭高歌:最美不过夕阳红!我们应当纵情吟诵:“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