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中国古代红蓝宝石的谜团和是是非非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名称是宝石学的说法,其化学成分都是三氧化二铝(Al2O3),都含有微量的杂质元素Cr、Ti、Fe、V等,其矿物学名称都叫做“刚玉”。由于刚玉的莫氏硬度高达9,所以刚玉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金刚石)的第二位高硬度物质。视觉上达不到宝石级的刚玉主要用于高级研磨材料或手表和精密机械的轴承材料,只有达到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因为美丽人们才用来做宝石。红蓝宝石的色调非常丰富,红色的称为红宝石(ruby),凡是红色以外的所有五彩缤纷色调的包括无色的刚玉统统叫做蓝宝石(英文sapphire的中文翻译)。

红蓝宝石的比重一般在3.99~4.00之间,铬Cr或铁Fe等杂质元素含量越高比重值就偏大,反之比重值就偏小。红蓝宝石是大自然形成的,一般是形成于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随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的条件下,熔点为2000℃~2030℃。

红蓝宝石的产地很多,如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克什米尔、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地都有。红蓝宝石的现代消费主体不是中国,因为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所以中国历史上以消费和田玉为主,其次是翡翠。但是,近三十年出现的中国古代遗存的宝石不少,有的是镶嵌装饰品,有的是首饰,由于数量多、个体大、品质优,完全颠覆了人们积习已久的“常识”,鉴定机构一般也不敢认,甚至一律武断地“猜测”为“人造”的,因为有的检测机构干脆不做检测!这种错误的(通常也是无据的)商检结论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鉴定机构这种“凡好必假”的荒唐思维的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控制着宝石资源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制定的鉴定标准上——他们的鉴定标准就是根据“凡好必假”的指导思想制定的!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众所周知,缅甸抹谷(Mogok,中国史书称为孟密宝井)产区的红蓝宝石最好,清晚期之前(1885年光绪11年之前)缅甸抹谷红蓝宝石矿已经被中国元明清三代开采了长达600年之久,那时候的宝石矿产资源中体积大、净度高、呈色美的极品红蓝宝石很多,但在这六百年漫长历史时期里已经被中国的达官贵人开采和消费殆尽了,等到垂涎三尺的英国人历经三次印缅战争于1885年占领缅甸并控制了抹谷的红蓝宝石矿区的时候,极品红蓝宝石资源已经开采枯竭了——这一点和老坑种翡翠的历史命运一样,有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时间曲线,只不过老坑翡翠几近枯竭的时间是前此四年的1881年(光绪七年)。

中外和缅甸的历史记载惊人的一致,缅甸雾潞河矿区的老坑种翡翠资源的枯竭时间节点就是1881年(光绪七年)。英国人和法国人在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抢劫北京城的红蓝宝石和老坑翡翠之后,发现这些珍贵的高档宝石资源原来都是产自上缅甸地区的孟密和孟拱,所以接下来25年时间里,欧洲强盗的目光盯上了缅甸。英法为此还曾彼此大打出手,最终英国获胜,英国通过印缅战争终于在1885年把缅甸的红蓝宝石资源控制在手了,而此时的抹谷矿区已然只剩下普通品位的红蓝宝石资源了,而且只有通过现代矿业的深掘技术才能偶尔采到。过去600多年被中国开采走了的优质宝石英国人无缘相见,矿区剩余的资源现实限制住了英国学者科学认识的高度局限,英国所制定的鉴定标准就出现了这么几条——“红宝石不可能有大颗粒,凡大必假”、“凡宝石里没有包裹体(杂质)必假”、“凡宝石净度高必假”等等,这在过去133年多时间里几乎成为全世界红蓝宝石商业鉴定教科书式的金科玉律。

我们知道,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之日同时就是中华帝国王朝衰落之时,当今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工业标准”都是英美等老牌子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只有老老实实顺从地“执行标准”的份儿,根本没有话语权。中国获得西方这些宝石学知识的开始时间尤其晚,大致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节点,而且很多的地矿和宝石的科学知识都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具体标志是日本东京大学1911年修士毕业并于同年获得清廷颁发的同进士出身的一代地学宗师章鸿钊先生于1921年发表的宝石学巨著《石雅》。我国的近代科学的落后导致了盲目崇拜外国标准的风气,上述由西方提出的、强大的惯性思维已经使世人麻木了——凡是不符合外国人制定的“标准”的就肯定“不对”了,因为人们已然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当那些被淹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的珍宝重见天日的时候,体积硕大的红蓝宝石摆件、把玩件、手镯,包括璀璨闪烁的星光红蓝宝石,无论是体积还是净度还是色度都给现代人以极大的冲击,因为这些已经颠覆了现代人的常识!在那些只见过普品没见过精品的现代人、洋人眼里,中国古代遗存的宝石反而成了“伪类”,成了被各种国字头、省字头、部字头、局字头、大学字头等等林林总总的商业检测机构甚至大名鼎鼎的美国的GIA、瑞士的古柏林们嘲笑的笑料——人造的!没有历史知识、毫无古玩经验的中外鉴定技工们遇到超出他们的认知范畴的高档红蓝宝石时,由此显得是那么的白痴,那么的低能!

科学的意义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未知事物出现的时候采用鸵鸟政策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是无能愚蠢的表现,而采用积极探索的态度究明真相则必然会引起定势思维的冷嘲热讽,还有被“不存坏心”的人的误解而造成伤害的可能。事实上,中国现在似乎只有宝石矿物学专业出身的王春云博士敢于面对中国古代遗存宝石的辉煌历史、当年古老的加工工艺,与现代人工合成宝石进行科学的鉴别和区分。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遗存宝石的体积、净度、色度都远远超过英国人制定的宝石标准呢?首先是因为“清晚期之前(1885年光绪11年之前)缅甸抹谷红蓝宝石矿已经被中国元明清三代开采了长达600年之久,宝石矿产资源中体积大、净度高、呈色美的极品红蓝宝石被开采殆尽了”,其次还有古代高超的加工处理工艺技术的贡献,恰恰是这些个侧面造成了今天商检困惑和难解之谜!

我们知道,泰国是全世界红蓝宝石的加工和贸易的中心,泰国的宝石行业有句“不烧不成宝”的说法。也就是说对宝石原料进行加热改色处理,经过熔烧其中的棉绺、裂纹会发生愈合,同时消除一些叫做“美人痣”的黑斑。但熔烧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工艺和经验,问题就发生在这里。热加工了的宝石还是天然的吗?价值会降低吗?下面我们看一下宝石有哪几种优化工艺。

(1)高温优化处理

据说红蓝宝石的90%以上都要经过高温优化处理,高温可以一定程度去除包裹体(某种意义上的杂质、瑕疵),化解棉绺,有的会愈合裂纹,达到改善净度和色度的目的。这样的加工不改变宝石的化学成分,不影响宝石的寿命,因此还是天然的,价值不会降低。这样的加工工艺是单独的宝石加工成形之后置于模具之中,升温到预定温度后降温,降温速度快了中心部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冷缩凹坑,如果降温速度慢就不会出现冷缩凹坑。这种工艺自古有之,现在还在使用。

(2)高温熔融再生宝石

这是把加工剩余的相同净度和色度的宝石碎屑或者品质不太好的宝石集合在一起熔融,再生成为大体积的宝石,然后再加工成形。这样的加工由于不需要添加其他物质不改变宝石的化学成分,不影响宝石的寿命,因此还是天然宝石,价值不会降低。这种工艺是古代有之而现代没有,这是古人的智慧。

(3)扩散处理宝石

就是把不好的红宝石加热至熔融状态后添加铅玻璃等添加剂扩散处理,这种工艺因为添加了宝石中原本没有的物质,所以就不算是纯天然的了,价值也就不高了。这种工艺是具有化学知识的现代人所为,古人没有这个工艺。

(4)人工合成宝石

人工合成宝石和上述3种都不一样,干脆就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按照宝石的化学成分勾兑配合材料烧造出来的人工合成宝石。这种工艺也是具有化学知识的现代人所为,古人没有这个工艺。有人抬杠说了,人工合成宝石100年前就发明了,这样算下来晚清就该有合成宝石了,所以,清代宝石中就该有人工合成的。这是不懂工业的人瞎猜的,任何一项科学原理或技术的发现或发明能够转换成工业产品的比例很小,即便能够工业化生产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开发应用技术。人工合成宝石的工业化生产是195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古代遗存的宝石你只要能确认它是老的那就是真的,不存在人工合成的可能性。

上述的(1)(3)(4)一般人都好理解,(2)就有些纠结了。王春云博士以其精湛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知识和对于历史考证和古玩经验能够做出“高温熔融再生宝石”的鉴定判断解开了一个谜——为什么古代宝石体积大的比例很多。以手镯为例,翡翠的玩家都知道“一珠二镯三蛋面”的说法,因为开一个手镯出来需要一大块方料,而大块方料是很难得的。宝石更是同理,红蓝宝石手镯的体积该有多大?可能连英国女皇都没有!红蓝宝石的矿物学原理决定了其个体不可能大,纵然是元明清的600年间把好的矿源都开采了,那个时代大体积的矿石也应该是不多的,如果用王春云博士揭示的红蓝宝石熔融再生宝石的工艺那就很好理解了。

那么,“高温熔融再生宝石”到底在历史上存在过没有?那就要从工艺条件上去分析是否成立。首先,没有异议的“高温优化处理”的目的是“一定程度去除包裹体(某种意义上的杂质、瑕疵),化解棉绺,有的会愈合裂纹,达到改善净度和色度的目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工艺温度就必须达到宝石的熔点,否则工艺目的就达不到。既然,“高温优化处理”的工艺条件能够达到宝石的熔点,那么“高温熔融再生”就是可能的了!两者的差异仅仅在于,“高温优化处理”是把单独的宝石加工成形之后熔融,而“高温熔融再生”是把多个宝石(或碎屑)集合在一起熔融,再生成为大体积的宝石后再加工成形。

进一步再考证一下古代的热加工工艺是否可以达到宝石熔点?红蓝宝石的熔点为2000℃~2030℃。无烟煤加鼓风机吹风供氧的条件下燃烧温度大概能达到1700度左右,用煤经1000度高温干馏炼成的煤焦炭的燃烧温度则能达到2300度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炭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炭炼焦用于冶炼生铁的国家,早在宋朝我国北方就已经用煤炭炼焦了,到了明清时代煤炭炼焦的应用技术已经很普及了,所以要想让红蓝宝石熔融完全是做得到的。

科学就是要追究事物的真相,探索的过程不可能是笔直的,走弯路走错路都是不可避免的,有成就的科学家就是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试想,如果没有王春云博士敢于“力排非议”秉笔出“证”的话,这些元明清三代开采了长达600年之久的体积大、净度高、呈色美的极品红蓝宝石,中国人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宝全都被当成“妖魔鬼怪”了,不要多,再过100年,后世子孙就会拍案怒骂我们这一代人是败家子!立此存照,让百年后的中国人包括洋人来评判吧!!

(插图全部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交流探討

(0)

相关推荐

  • 教你如何挑蓝宝石

    蓝宝石象征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星光蓝宝石又被称为"命运之石",能保佑佩戴者平安,并让人交好运.蓝宝石属高 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位于钻石.红宝石之后,排名第三.蓝宝石是9月和 ...

  • 红宝石行情前景怎么样

    热加工方式是红宝石处理的最常见方式,将红宝石至于1000℃温度下加热适当时间,可以去掉红宝石内的紫色或者蓝色色调.热加工为纯物理方式,不改变红宝石化学成分,经热处理的红宝石仍可被认为是纯天然红宝石.热 ...

  • 蓝宝石的特点

    缅甸蓝宝石闻名于世,主要产在抹谷地区,缅甸蓝宝石也称为东方蓝宝石,表示极优质的"浓蓝"微紫的宝石.缅甸蓝宝石透明度高.裂隙小.颜色比较接近克什米尔产的蓝宝石,也称得上是佳品,但是产 ...

  • 蓝宝石到底有没有价值

    蓝宝石(Sapphire),是刚玉宝石中除红宝石(Ruby)之外,其它所有颜色刚玉宝石的通称(不光是蓝色),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蓝色的蓝宝石,是由于其中混有少量钛(Ti)和铁(Fe)杂质所 ...

  • 精品赏析—稀有蓝宝石

    目前蓝宝石的主要产地为克什米尔.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在大部分的拍卖会中,克什米尔出产的蓝宝石一直都位居于高价第 一的位置.克什米尔之于蓝宝石,就如同莫谷之于红宝石,木佐之于祖母绿,都是顶 级产地的象征. ...

  • 鉴定蓝宝石需要有哪些技巧

    缅甸等地产的蓝宝石,因含钛致色,故呈鲜艳的蓝色,含绢丝状金红石和指纹状液态包裹体.绢丝状金红石包裹体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属优质宝石品种.澳大利亚.泰国.中国产的蓝宝石因其中含有较多的铁,由铁致色, ...

  • 红宝石鉴别入门小知识,了解一下

    在古代,红宝石被认为是上帝所创造的12种宝石中最珍贵的石头,代表神圣与鲜血,是生命所源.红宝石的美首先体现在其独 一 无 二的红色上.虽然在自然界中红色的宝石有很多种,比如红碧玺,红尖晶...但多多少 ...

  • 收藏殿堂 | 中国历代红蓝宝石的原产地在哪里?

    (以上两件镶嵌的是红宝石) (以上两件镶嵌的是猫眼效果石) 这4件器物为北方宋瓷无疑,铜鎏金镶口,表面镶嵌的文字为契丹文,宝石琢刻成圆形或椭圆蛋面.宝石有两种,疑似红宝石和疑似石英猫眼效果石,这里用& ...

  • 收藏殿堂 | 有关古代天然树脂仿宝石饰品的探讨

    留言(一) 成化掐绞丝的瓷器也接触了几件,嵌宝确实硬度不高,填彩部分非珐琅质,指甲可以刮动可以掐出印记,疑似树脂,树干树枝等金属部件疑似铸造,掐绞丝部分,外黄内白,质地较软,腐蚀处现灰白色(铝腐蚀生锈 ...

  • 收藏殿堂 | 新发现——古代的天然树脂仿宝石

    2021年 2月22日发出的<收藏殿堂 | 嵌宝瓷器的参考资料>中,介绍了一位藏家对自己收藏的古代瓷器镶嵌器观察的发现,他发现一些古代瓷器上镶嵌的宝石的物理性质很奇怪,他说:红色部分,做过 ...

  • 收藏殿堂 |中国文物古玩的海外市场好不好?

    近来,中国文物古玩市场将要向好的信号越来越多,藏家们翘首以待.但是,笔者持谨慎不乐观的态度,这个问题今天不谈.笔者要谈的是国内藏家经常询问的中国文物古玩在海外市场好不好的问题,一管之见不足以参考,请一 ...

  • 收藏殿堂 | 怎么看待无色蓝宝石佛像天然与合成的区别

    读者A(实际上是几个人有此看法):怀疑是水晶或锆石. 关于材质的问题,很容易确认,只要知道化学成分了,这类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所以笔者前天晚上就在留言区追加了以下内容:有几位读者质疑这尊无色蓝宝石释迦 ...

  • 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之“第一”

    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之“第一”

  • 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1.初期: 文人:钱谦益.吴伟业.侯方域(侯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称"四公子") 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船山先生,先世为高邮人) 剧 ...

  • 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1.诗文 ①宋濂.刘基(刘伯温).高启.方孝孺. ②"台阁体"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③李东阳与"茶陵派" ④"前七子"代表 ...

  • 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 元杂剧的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杂剧的角色较多,男主角称"末",女主角称"旦".唱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