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让白细胞中毒身亡,治疗白血病

作者:韩少坤

   

  

                            显微镜观察人体内的白血球攻击寄生虫

  一、白血病病理:Ⅱ-型变态炎症反应

    1. 诱发因素:小化学分子的半抗原

     多种化学药物如青霉素及其衍生物、非哪西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磺胺类药物等等。还包括染料、油漆、某些农药和塑料、苯、甲苯、甲醛等等。

    另外,白细胞受理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抗原结构改变。

    2. 白血病病理:Ⅱ-型变态炎症反应 

    上述诱发因素中的小化学分子,作为半抗原与自身组织细胞结合(细胞中毒变形),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导致Ⅱ-型变态炎症反应,白细胞攻击(吞噬或杀伤)中毒变形的靶细胞,激活补体导致中毒变性细胞溶解等等。

    白细胞在吞噬中毒变形的靶细胞之后,上述诱发因素之小化学分子会富集在白细胞中,与白细胞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对白细胞的自身抗体,诱发对白细胞自身的Ⅱ-型变态炎症反应, 导致白细胞生理功能障碍,促使白细胞在分化成熟的某一个阶段发生恶变,最后白细胞停留在某一个发育阶段,不再发育和自然凋亡,白细胞的整体数目就会增多,在表象上表现为“白细胞增生”,即所谓的白血病。

   二、砒霜让白细胞中毒身亡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一种毒药,砒霜有急性毒性作用,长期接触还有致癌、致畸作用。20世纪 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应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进入血液组织后,急性毒害组织细胞。由于白细胞的职责所在,立刻吞噬被砒霜中毒变形的细胞,因此砒霜三氧化二砷会富集在白细胞中,最后让白细胞中毒身亡,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

   三、民间偏方治疗白血病

  在黑龙江医学界几乎无人不知,张亭栋是全国使用民间偏方——砒霜治白血病的第一人,他和科研人员发明的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白血病取得的成效让世界刮目相看。

  张亭栋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任哈医大一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理事长。如今,79岁高龄的他每周仍出诊两次。他研究血液病,是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研制出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临床治愈率达91%,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相关论文轰动世界,他的医学成就给全球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灵丹妙药”来自民间偏方

  1950年张亭栋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曾参加过西医学中医的训练班,从此以后便步入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初,黑龙江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出现了一大批癌症患者。省卫生厅派出哈医大一院的5人专家小组前往调研,致力于研究血液病的张亭栋是组长。在住院的食道癌、子宫癌、胃癌患者纷纷向省城专家诉说病情时,一位曾被医院“判死刑”的食道癌老人的述说引起了关注,他说,他的病好多了,不仅能喝水,一顿还能吃两个馒头。经检查,这位老人果然癌肿萎缩,食道不再堵塞。是什么带来的奇迹?原来,此地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就是用中药砒霜、轻粉、蟾蜍等毒物配制验方,治疗淋巴结核。起初,这位老中医是用药捻子,后来被一位下乡巡回医疗的药师改为针剂,这位药师还在老中医的指点下把药涂在自己母亲身上治好了她的皮肤癌。1973年1月,民主公社卫生院开始用它给病人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癌症,命名为“713”针剂。砒霜果真能治癌?经调查,大肠癌患者不便血了,宫颈癌患者的分泌物减少了,肝癌患者不疼了……于是,这个偏方被带回了哈医大一院,张亭栋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漫长的探索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