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都纪念阙

我们来到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北京宣武区政府在西二环白纸坊桥南的金中都宫殿主殿大安殿遗址处建立了一座高12米的北京建都纪念阙。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专用建筑物,具有装饰和象征的作用。这次兴建的纪念阙高12米,由四根方柱撑起整体结构,取“天圆地方,维系中央,四季平安”等寓意。在纪念阙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分别有四个金代文物铜坐龙的仿制品。铜坐龙是金代皇室的御用器物,象征着吉祥。阙的顶部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斗拱造型。

网查资料:阙最早为古代城门、宫门前两边的观楼,起瞭望作用,后演化为宫殿、祠庙和陵墓前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的建筑。阙一般包括台基、阙身和屋顶三部分。

北京建都纪念阙花岗岩阙身南北两面刻有“金宫殿故址”;西面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北京建都纪念阙记》,东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都记》。

附1、北京建都纪念阙记

北京正式成为国都始于金代,时名中都,其城址中心在今之宣武区境内。值此北京纪念建都八百五十周年之际,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于金中都皇宫大安殿故址建阙,特邀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撰写《北京建都记》,以激励今人,昭示后人,传承深厚历史文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以史为鉴,与时俱进。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立

附2、北京建都记

北京古城肇兴于周初之分封,初为蓟。及辽代,建南京,又称燕京,为陪都。金朝继起,于贞元元年即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营建中都,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南。

金中都以辽南京旧城为基础,扩东、南、西三面有差,而北面依旧。城池呈方形,实测四面城墙,东长4510米,西长4530米,南长4750米,北长4900米。四面城垣各开三门,北城垣复增一门,共十三门。城内置六十二坊,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四面各一门。正南宣阳门内有街直通皇宫应天门前之横街,两侧建千步廊,廊东有太庙,西有中央街署。宫城位居皇城东偏,宫室建筑分为三路,结构严谨。中路殿宇九重,前有大安、仁政两殿,为常朝之所,后有后宫,为帝、后所居。主殿大安殿建于三层露台之上,规模宏伟。东路有东宫、寿康宫、内省诸建筑,西路有蓬莱院、泰和宫等建筑。宫城内西南隅凿鱼藻池,建鱼藻殿,以为宫城之内苑,故址即今白纸坊桥西之青年湖。宫城迤东置太子东宫,迤西为同乐园,有瑶池等湖泊。

中都城之扩建,将西湖即今之莲花池下游河道纳入城中,导流入同乐园湖泊及鱼藻池,又经皇城前龙津桥下,转而向南,流出城外。公元1990年,在右安门外大街迤西之凉水河北岸发现其水关遗址,已就地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中都近郊建有行宫多处,其最著名者为万宁宫,故址在今北海公园处。元朝继起,就其址规划扩建大都城,遂为今日北京城奠定基础。

公元1990年西厢道路改造,市文物研究所沿宣武区滨河路两侧,探得金中都宫殿夯土十三处,南北分布逾千米,并作局部发掘,从而确定应天门、大安门和大安殿等遗址位置。公元2003年为金中都建都850周年,应宣武区人民政府之约,撰文以记北京建都之始,刊石于金中都大安殿故址之前。

侯仁之,二○○三年九月二十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