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LAM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阅读 159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就象航行在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千里黄沙的浪涛中颠簸,炽热的阳光照射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无声无息。云淡天高,一条笔直的柏油路伸向天际……。知道阳关、玉门关,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孩童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夲里、在人们的传唱诵读声中。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王之焕的《凉州词》这两首诗,可谓千古绝唱,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此行西出阳关,玉门关,发思古之幽情、了平生之宿愿,亲身感受古絲绸之路上千年名关的魅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深情、对离别的无奈、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登上古关遗址,举目远眺:四周戈壁蒼茫、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使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昔日的阳关早已荡然无存,这里孤独、浩渺、荒凉,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供后人凭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两千多年的雨雪风霜、鼓角争鸣 、让古丝绸之路日益衰颓,阳关在隋唐之际废弃,汉长城坍塌,路无人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据说,这里曾经胡杨挺拔,芦苇摇曳。水草肥美、牛羊遍地、驼铃声声、商队不绝。如今竟湮灭成了荒漠,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漫漫黄沙和茫茫戈壁中感知造化的神奇和无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敦煌位于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最西端,古称沙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晋为西凉国都。敦煌被茫茫戈壁沙漠所包围,素有“沙漠綠洲"之称。从敦煌继续向西,开车大概两个小时就到了玉门关。一路茫茫戈壁,不见人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 《凉州词》诗中那悲壮雄渾的气势,蒼凉而又略带伤感的韵味,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人们对这西北边塞 戍边将士艰苦生涯、乡思情怯的无比 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 的无限向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相传玉门关是因为西域特产“和田玉”由此地入关而得名。玉门关又叫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是哈拉湖,远看隐隐约约像有群山万仞绵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眼前的小方盘城,黄土垒就,西北各开一门,曾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是汉武帝当时下令修建的两关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想象当年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不绝,使者东来西往。现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一座近于荒废的残垣破壁,孤独的屹立于荒漠之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城遗址前遥望远方的骆驼,似在凝望,也似在思索。随着它的方向眺望苍穹,曾经边塞的变幻风云,已不能再见,一切归于宁静之中,再无喧嚣。远处的遗迹,也快要被时间刻蚀的面目全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沙、戈壁、骆驼刺、几处已快被岁月风蚀完毕的遗迹在远处诉说静谧与苍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相较于阳关只剩墩墩山烽燧来说,玉门关遗址保存稍好,站在遗址前浮想:岁月和着凄风带走了过往、带走了喧嚣和繁华,独留下厚重而孤单的残躯,春风何时还会到来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从敦煌到到玉门关,几百公里汉代长城遗址逶迤起伏,在莽莽戈壁滩上留下了一片片瓦砾和断壁残墙。残垣最高处4米左右,结构是就地取材,以芦苇、红柳、胡杨和罗布麻等,再夹砂砾层层夯筑,非常结实牢固,汉长城遗址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筑建一座烽火台,在这茫茫一望无垠的大戈壁滩上,汉长城烽燧遗址如龙游瀚海,异常壮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惊诧这种用黄土筑就的城垣,在刀霜剑雪般的苍茫大漠中横躺了两千年而没有被毁,时间夹着呼呼的风在它穷实的黄色肌肤上,刻下岁月的痕迹,充分展现了近乎凄凉的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站在王门关前,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黃尘故道、秦燧汉关。就是这些长城关隘、就是这些守边将士,也曾护卫中原千年的安宁与繁荣!仿佛依然看到:飞将军李广扬鞭跃马、拒強敌于塞外;博望候張骞两出西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由此开始,隐约还能听見那古丝绸之路羌笛悠扬、驼铃悦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出身文史之家的班超弃笔从戎,从玉门关出发,出使西域长达三十余年,恢复对西域的有效管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增強了汉朝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于阗、疏勒、车师、莎车、月氏国等几十个国家前后归顺东汉、丝绸之路上刀光剑影演变成驼铃声声,班超因此被封为“定远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西域生活三十年后,71岁的班超给皇帝上书,请求还乡。“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现在读之,仍让人泪目……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班超扭转了西域的历史走向,西域已成为汉帝国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它的安宁,意味着中原的安宁。它的繁荣,带来中原的繁荣。它连接着更广袤的世界,让当时人们懂得边界之远,天下之大……71岁的班超最终踏上了通往中原的归途。他把人生和全部的热爱,给了西域……身为史学世家的一员,他放弃了已有的富贵荣华和手中的笔,选择用自己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家国谱写新的历史,完成了大丈夫的应有担当。这样的英雄,我们难道不应该世代铭记与敬仰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往事越千年,昔日的强敌突厥、吐蕃早已烟消云散,楼兰城也消失在茫茫的沙漠中,而当年的西北边陲、軍事要塞,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如今·也只剩残垣破壁,孤寂地傲立在戈壁滩上!似乎在凄厉的西风中、在空旷邈远的荒原上、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再过千年,这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延续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与融合、继续一带一路的輝煌与梦想!亦是后来的人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更新于 5分钟前投诉阅读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