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区】总产值5000亿元!上海着力发展这个新城,5年内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五个新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4月14日,“五个新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聚焦南汇新城,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等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的相关情况。

到2025年,南汇新城要建成高能级产业高地,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各类总部机构超过50家,成为上海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1
攻坚前沿科技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

建设“东方芯港”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着力推进中微半导体、微研院化合物、格科微、闻泰科技、国科微、天岳芯片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

重点加快突破EDA设计、关键IP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引入海内外装备、材料头部企业,加快重点领域关键企业集聚。积极发展以集成电路为重点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建设面向亚太市场的贸易流通平台和支持服务中心。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

加紧布局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形成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视觉、语音识别等开源技术平台,打造“平台 应用”人工智能生态链。

推进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建成投用,支持落地的寒武纪、地平线、燧原科技、恒玄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以芯片、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加速推进“AI ”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应用示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

建设“生命蓝湾”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创新药研、医疗服务,建设集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推动德建聪和、臻格生物、和元生物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优先发展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引进和发展以新活性、新靶点、新结构、新晶型、新工艺为代表的“五新”化学药。强化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的高端特色医药。推进临床转化平台建设,引入多方机构共建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民用航空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民用航空综合性产业,初步构建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民用航空集群。

强化与机场南侧“大飞机园”特色园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发动机试验验证平台,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围绕数据开发、卫星通信等,推动航天领域布局延伸。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

围绕特斯拉、上汽荣威等龙头企业,布局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招引其他知名汽车企业落地,加速推动整车企业供应链国产化、本地化。加快自主核心技术开发和掌控,提升国产化配套比重。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

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工程机械等,建设支撑“大国重器”的产业高地。重点推动上海电气、三一重工等项目转型升级,围绕集成电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现若干关键零部件配套领域突破。

聚焦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船舶动力等动力装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平台和工厂,全面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设备运行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智能化转型升级。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氢能产业方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落实国家氢能战略,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建设好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发挥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优势,补强国内氢能自主研发能力,建立跨界融合的燃料电池产业生态。打造氢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推动氢能燃料汽车应用示范,探索氢能电池整车制造。

2
培育现代高端服务业
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发展方面

先行试点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及创新措施,实施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创新风险压力测试。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以资金自由流动为目标,以服务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进一步实施更加利于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加快高能级国际金融要素及资源平台建设,加快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高能级金融要素平台项目落地。

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加快“滴水湖金融湾”和中银西岛综合体建设。加快吸引持牌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功能性金融机构入驻,打造金融科技集聚高地、资产管理创新高地、股权投资产业高地。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速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到2025年,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300家。

集聚发展总部经济方面

实施“总部激励计划”,打造总部机构集聚高地。集聚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本土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大力培育贸易型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等功能型总部,提高要素集聚水平。到2025年,集聚不少于50家经认定的总部机构。

提升贸易航运服务能级方面

推动口岸贸易持续增长,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国际分拨中心建设,增强转口贸易能力。加快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平台功能。加快国际油气交易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洋山价格”体系,提升我国在重要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和价格影响力。

优化航运功能设施,打造高效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海、公、铁、水等多式联运,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增强水水转运能力。提高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打造洋山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拓展高端航运产业链集群。搭建国际航运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功能。创新发展港航物流联动模式,打造仓储物流、高端制造、港航联运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方面

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打造“一十百千”大数据产业集群,探索建立高效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数据港。

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搭建跨境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信息通信设施,建成直达亚太、通达全球的海底光缆系统,规划建设跨境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造多功能集约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功能和转化平台,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