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做苏轼的优质死忠粉是什么体验?

文丨《那些年》悦悦

苏轼,北宋文坛的顶级流量明星,坐拥粉丝无数。这些粉丝当中有一位不得不提:他就是黄庭坚,苏轼的死忠粉一枚,也是优质粉丝的最佳样板。

怎样引起偶像注意?

偶像和粉丝的距离看似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总有一些粉丝能成功的吸引偶像的注意。而黄庭坚被苏轼注意源自他的才华。

黄庭坚出生于诗书世家,有“神童”之称,读书数遍就能默诵。一次,舅父李常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提问,黄庭坚应对如流,李常感叹他有一日千里之才。

1067年,22岁的黄庭坚进士及第。神宗年间,黄庭坚连着做了几个县的父母官,在百姓中颇有口碑。

当时,苏轼在文坛上声名日隆,黄庭坚对苏轼空有一腔倾慕,却无缘相识。说起来黄庭坚的身边并不乏引荐之人,他的岳父孙觉和舅舅李常都是苏轼的至交好友。

直到后来苏轼拜访孙觉,看到了黄庭坚所作诗文,“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孙觉于是趁机请苏轼为女婿扬名,苏轼却笑着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苏轼对黄庭坚的这番评价很快让他名动四方。

虽然在偶像那里挂上了号,但是直到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才终于鼓足勇气给自己的偶像写了第一封信《上苏子瞻书》,诉说了自己对苏轼长久以来的崇敬之情:“庭坚齿少且贱,又不肖,无一可以事君子,故尝望见眉宇于众人之中,而终不得备使令于前后。”对偶像既敬仰又胆怯的粉丝形象跃然纸上。信中,黄庭坚还表达了入其门下的想法。苏轼收信后十分高兴,回书《答黄鲁直》:“轼方以此求交于足下,而惧其不可得,岂意得此于足下乎?喜愧之怀,殆不可胜。”对于黄庭坚这个后辈,苏轼非常谦虚,也十分赏识。

自此,黄庭坚更是发挥了迷弟本色,不停地对人安利苏轼:“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君闻苏公诗,疾读思过半。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其热情完全不输今日之狂热粉丝。

慕盛名而来 亦师亦友

苏黄二人书信往来热络,但是真正见面却是在多年之后了。1086年,黄庭坚与苏轼相继入京为官,此时黄庭坚41岁,苏轼49岁。黄庭坚第一次以弟子身份登门拜谒苏轼。

黄庭坚经常到苏轼处聆听教诲。他对苏轼的仰慕丝毫未减,痛惜自己从学太晚:“文似离骚经,诗窥关睢乱,贱生恨学晚,未曾奉巾盥。”而苏轼对这个弟子也十分满意:“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鉴书赏画,酬唱赠答、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

苏黄亦师亦友,交往中不乏才思的交锋,戏谑和打趣。他们都擅写行楷,但书风迥异:苏字饱满又不失灵逸,黄字纤细却略带凝重。一次,黄庭坚问苏轼:“我写字如何?”苏轼说:“你的字是'树梢挂蛇’”。黄庭坚说:“那您的字便是'石压蛤蟆’了”。两人互怼完毕,相视大笑。

艰难关头 也不会离开

偶像从来不好当,尤其是苏轼这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顶流,一有“行差踏错”便会引起动荡。他的粉丝也不好做,一不小心就会受到牵连。

这一点,在见到苏轼之前,黄庭坚就已经领受过了。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朝廷上下急于撇清关系者有之,为其奔走者有之。而官微言轻,甚至还没有见过苏轼面的黄庭坚也因为和苏轼的书信往来被牵连其中,最后被罚了二十斤铜。

事实上,不论苏轼在宦海如何沉浮,黄庭坚都始终未曾离弃。

1093年,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苏轼被贬。黄庭坚和苏轼过从甚密,自然首当其冲。他因曾经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被罗织了“诋毁先帝神宗”的罪名接连被贬,直至被移送戎州(今四川宜宾)。

虽然自身处境不佳,但黄庭坚仍时时惦念被贬往惠州、儋州的苏轼。1098年,黄庭坚到寺院游览时突然看到苏轼题字,想到东坡被贬海南的清苦,“低回其下,久之不能去。”

1100年,黄庭坚和苏轼同时被赦。他在友人处看到苏轼所书《黄州寒食帖》,睹物思人,挥笔写下跋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在他看来,于文而言,李白竟也有不如苏轼之处;于字而言,苏轼的书法乃集大成者、出神入化;字里行间仍旧是对苏轼的无限敬仰。

然而,苏轼却在从海南北归的途中去世,黄庭坚异常悲痛。之后,他在家中高悬东坡画像,每天早上整理衣冠认真拜祭。有人问他:“你们年龄相若、名声相仿,何必如此?”黄庭坚正色答道:“我怎敢失了师生之序?”

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与朋友出游,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写下名作《松风阁诗》,诗中写到:“东坡道人已沈泉 ”,身逢胜景,他可惜可叹的却是东坡不在。

东坡不在,黄庭坚却没有停止安利东坡的脚步。他说“东坡胸中有百斛明珠”;将东坡和太白并列为谪仙,“不见两谪仙,长怀倚修竹”;夸东坡诗词雄奇:使李太白复生,所作不过如此;又说东坡的书法如“华岳三峰”臻于化境……

偶像,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一句话叫“始于颜值,终于人品”。黄庭坚对于苏轼的崇拜,是始于才情,忠于人品。而在对苏轼的追随中,黄庭坚自己也不断精进,最终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后人甚至将他比肩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的诗奇崛瘦硬,他主张作诗“无一字无出处”,善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成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书法流畅典雅,笔画劲瘦郁拔,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大家”

黄庭坚

在艺术上黄庭坚已经登上高峰,但他的政治命运却与日俱下。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仍旧复制了苏轼的命运,接连遭受贬谪。但是同样也复制了苏轼的达观旷达。

他取别号为“山谷道人”,在宦海沉浮中继续修习诗歌、书法。他浪漫慵懒,友人送花来,香气熏人竟然让他差点儿破了禅修,于是写下《花气熏人贴》,笑自己人过中年,功力仍然不够;他幽默诙谐,曾趁同僚夏天午睡之时,在其胸腹上写字取乐;贬途中,他头插菊花,倒戴冠帽,我行我素、活脱脱“狂狷之士”的模样。

最后一次被贬到宜州时,黄庭坚已经年近六旬,体弱多病。他一再安慰家人:“早有鬼怪托梦提醒我会被贬宜州。宜州者,所以宜于人也;鬼怪之言,岂欺我哉!”然而在宜州,他一贫如洗,费尽周折才找到一个栖身之地。在简陋的方寸空间里,他继续读书赋诗,挥洒笔墨,然而对这样的生活,他却说“吾平生无此快也!”崇宁四年(1105),黄庭坚在宜州去世。

苏轼是谪仙人,把暗淡的人生过成了一场瑰丽的盛宴。黄庭坚紧随其后,发出“世道之颓,吾心如砥柱”之强音!

苏轼曾经这样评价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能够得到偶像这般肯定,黄庭坚应该算是粉生赢家了!优质的粉丝大概就是黄庭坚这样的吧:追随着偶像的脚步,然后让自己也成长为一座高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