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土地庙知多少“基层神明”香火盛
春天到,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在旧时,每到春天,特别是二月初二前后,人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到土地庙祭祀土地神。在民间,土地神又俗称“土地爷”。古代,人们认为土地爷是“地方行政”神,他能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能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也能保佑人们丰衣足食。
虽然土地爷只是“基层神明”,但土地庙里的香火一直颇盛。老百姓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历经数千年,其传播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历史上的汉人统治时代,到了清代,满人亦接受这种习俗,甚至在京师宗人府中,亦设有土地祠,让宗人府的官吏们在此祭拜土地神。
明清时的北京城,几乎是一巷一庙、一街一寺,而最多的就是关帝庙和土地庙。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在其他道院中的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中,几乎都有土地神,甚至在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北京城里规格最高的“土地庙”,应该算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老北京,有重要影响的土地庙有南城的都土地庙、金甲土地庙等。另外,还有北极阁一带的大土地庙、小土地庙,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等,数不胜数。可惜的是,这些土地庙大多今已无存。
都土地庙,其旧址在如今宣武医院一带。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当时土地庙的“香火”很盛,时常有人到庙内烧香磕头送香钱。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足见土地庙会规模不同一般,它也被列入老北京的五大庙会之中。
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南有一条小胡同,旧时叫追贼胡同(现在叫民康北巷)。在胡同的北口,有一座只有一间门脸儿的“超小”土地庙,叫金甲土地庙。需要指出的是,阜成门内的金甲土地庙,庙虽小,但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庙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话说明朝末年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兵临京城,京城内一片混乱。这时在阜成门内有个更夫,名叫王四,喝酒喝醉了,一路摇摇晃晃地走到附近的一座关帝庙,他见庙内有老百姓烧香还愿时挂在关帝身上的黄袍,便拿下来穿在自己身上,还将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抄在手中,到街上撒酒疯,并扬言,闯贼李自成要敢进城,就砍他的头。附近的老百姓,还以为是关老爷显圣。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知道是更夫酒后闹事,就将王四斩首。待清兵入关坐了天下之后,顺治皇帝听说了王四的事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王四的行为看做“精忠报国”,就下诏敕封王四为“金甲土地爷”,并建了一座小土地庙,即“金甲土地祠”。庙内塑了王四像,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有意思的是,因为统治者历来对起义者一贯称“贼”或“匪”,因而那条小巷也被称为追贼胡同。
另外,北京的大街小巷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地庙。如今的北极阁二条,历史上称小土地庙,因胡同东口有一小土地庙而得名。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二条。北极阁四条,乾隆时称土地庙胡同,宣统时称大土地庙。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庙,因规模较大被称之为大土地庙,故此得名。民国后沿称大土地庙。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四条。
现在交通部大楼边上有两棵用铁栅栏围起的枣树,这原是胡同口的枣树。马路对面的于谦祠一层也是一座土地庙,因此,于谦祠正门所对的那条胡同在历史上被称做“土地庙下坡”。
东城区交道口以南路西原有土地庙,始建于明代,民国期间被警备侦缉队占用,现已无从查考。有首民谣是这样唱的:“交道口跳三跳,界边就是土地庙;土地庙求灵签,界边就是大兴县……”
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一书记载,海淀区老虎洞胡同西口路北的拐角处,是利顺祥烟铺后院,那里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小洞,洞中就有一座小土地庙。
在海淀区莺房胡同南口,还有一座土地庙,只有一间小殿,庙中供奉着泥塑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据说这座土地庙是当地一家大户人家胡四老爷出资修建的。胡家祖辈在乾隆年间的清漪园当差,清末时胡家虽不在朝为官,但家中十分富贵。土地庙往东,有一条很宽胡同,路北起脊广亮大门,里面便是胡四老爷的宅院。
明清时,通惠河上有座庆丰闸,它又名二闸,二闸所处的通惠河古时为漕运要道,南方的粮木等都由此运入京城,在二闸附近,曾经就有一座土地庙。
琉璃厂附近曾经也有一座土地祠,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拍摄了《定军山》片断,该片成为中国电 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如今该处建起了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