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俄)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
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
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
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愿上帝保佑你找到另一人
普希金献给奥列宁娜的情歌《我曾经爱过您》,是作者在南俄流放时写的一首爱情诗。关于诗歌的女主角是谁,学术界曾众说论坛。一说诗中的“您”是普希金在敖德萨时结识的女友卡罗莉娜·索班斯卡娅。另一说是普希金献给考古学家、彼得堡美术学院院长、沙皇忠实拥护者奥列宁的千金——安·阿·奥列宁娜。从普希金1828年的爱情诗:《你和您》、《唉,爱情的絮絮谈心》、《豪华的京城,可怜的京城》、《美人儿啊,不要在我面前唱起》、《她的眼睛》等诗作来看,该诗极有可能是送给后者的一首情诗。因为上述诗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普希金与安·阿·奥列宁娜曾经有过一段恋情。后来,奥列宁娜的孙女在其祖母的纪念册上也找到了这一首诗作,并且是普希金亲笔书写的。这进一步证明了该诗是普希金送给安·阿·奥列宁娜的情歌。诗歌中的女主角奥列宁娜是著名学者的千金,才貌双全,惹人喜爱。奥列尼娜和普希金于沙龙邂逅认识,普希金对她情意绵绵,她也认为普希金是“她所见到的最有趣的人”。两者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曾一起畅谈理想,一起赋诗于荒郊,还幽会于彼得堡浪漫的夏园。1828年夏天,普希金非常热烈而真诚地爱上了奥列宁娜;但忠于沙皇的女方父亲对普希金的社会讽刺诗极为不满。普希金曾向奥列宁娜求婚,后来出于对方父亲的原因,最后又主动悔婚。离开彼得堡时,普希金不想扰乱对方的生活,但又希望对方获得幸福,于是赋诗奥列宁娜,并祝福她能找到一个像自己一样爱她的人。诗人的浓情与诗作的质朴语言这首诗的开头就显示出诗人对恋人曾有过的丰富感情。真实、细腻与崇高的情意使人能跨越时光隧道感受这位19世纪诗人传达出来的深沉爱意,一句“我曾经爱过您”的质朴语言应该是发自诗人肺腑之言,它表达的内容却相当丰富。普希金的真情贯穿于全诗,四个“爱”字,表达了普希金对曾经的恋人情深意切的浓情。他深爱着对方,但不强求对方的爱,就算得不到对方的爱,也依然祝福对方能得到爱,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他抱着豁达宽容的态度去善待对方。这是一种善良的爱,与占有欲是相悖的。诗人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细腻与崇高,它需要的表达方式是细细流露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默默柔情,所以唯有朴素的语言才能衬托诗人质朴的情感。因此,这首诗延续了普希金的一贯作风。不但开头出乎寻常的简洁。而且全篇八句诗都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无谓的堆砌。一切语言都是简洁朴素的。但这简洁朴素的诗句恰好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和他博大无私的爱。正如果戈理对普希金的文学语言评论:“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虚有其表的炫耀。一切都简朴,一切都雍容大方,一切都充满含而不露的绝不会突然宣泄而出的光彩;一切都符合纯正的诗所永远具有的言简意赅。词语不多,但是它们却能够如此准确地将所要表达的一切都表达出来。每一个词都蕴含着无极限的空间;每一个词都如同诗人一样广阔无垠。”诗人的情感缺失与诗作的哀伤情调普希金曾非常热烈而真诚地爱过奥列宁娜,但忠于沙皇的女方父亲拒绝了普希金的热情。他爱着,但她爱的人却早已离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的其他爱情诗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普希金在情感上曾一次次地受伤。这些让人倾慕的女子,都是诗人曾经“我默默地无望地爱过您”,但最后还是在现实的婚恋生活中“完全从我的心灵中消失”的美人。诗人的情感曾多次受伤,生活上存在精神缺失,所以他“暗暗悲伤”。但诗人对这些异性的爱却又是真诚的,全诗笼罩着的淡淡哀伤情调,这种情调恰好又弥补了诗人感情上的失落。哀伤成了这首诗歌的主情调。“曾经的爱”的快乐与现实中“爱已成往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加强了哀外国文学088名作欣赏2010.7愁与伤感的气氛,令人感动至深。特别是诗歌的结尾,“/但愿别人爱你,/和我一样”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崇高主题和伤感情怀。诗人的崇高爱情观与无法分割的诗篇从全诗抒发的情感来看,诗人对爱的表达是真诚的、高尚的。《我曾经爱过您》是属于诗人由于仰慕或爱情而产生的爱情诗作,是诗人在友谊和爱情中的真实感受,这首诗抒发的是分手后的离愁,表达的是普希金的爱情观——“既然爱她就让她得到幸福”。情感十分丰富热烈、深沉细腻并发自内心。表现的是特别亲切的、芳香的、高贵的与和谐的情感。这种崇高的爱情观让这首诗成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每一个构成的部件都环环紧扣。语言简洁的程度无法让评论者解构,单从诗的每一句语言去分析,无法让读者欣赏到诗歌所承载的深层美感。就像某些人的五官,从单个构成来看非常普通,但组合在一起却非常悦目。果戈理是普希金的忠实追求者,他发现了普希金诗歌的这种秘密。“这里没有那种只靠废话连篇来吸引人的滔滔不绝的雄辩,其中的每句话之所以显得有力,那只是因为和其他的话连在一起……可是,如果把每句话分割开来,那就变得软弱无力。”在《我曾经爱过您》的诗篇里,诗人是用最真的情感,最天然的形象和最朴实的语言,来诠释了爱的真谛;所以它难以分割。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您》与一般的爱情诗相比,它除了洋溢着诗人的深情厚谊外,还多了一层教育的审美意义。普希金诗歌中的这种突出亮点和价值需要从诗的整体去体会。细细品味,读者会发现:生活中的悲伤、绝望、泪水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美感,是美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已。读普希金的诗歌能让读者在痛苦的徘徊中豁然开朗。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普希金的基本情感,就其自身来说,都是优美的、雅致的;它不仅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情感。在普希金的任何情感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由此看来,阅读他的作品是培养人的最好方法,对于青年男女有特别的益处。”从《我曾经爱过您》观普希金的情感与创作普希金的丰富情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魂,而他的爱情则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是普希金的情感体现。这种丰富的情感对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无处不在的。它不仅直接制约
《我曾经爱过你》是普希金的一首爱情诗。普希金的这首著名爱情诗不但被译成中文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也被谱成歌曲,经歌唱家的演唱而更是广为流传,俄罗斯著名浪漫抒情歌曲歌唱家就曾演唱过普希金的这首诗。
作者简介: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自由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5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任命为宫中低级侍从。836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1837年2月10日,因决斗负伤而死 。
丁建华,女,译制片配音演员、导演,山东诸城林家村镇人,1953年生。197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文工团演员;1976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兼导演,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近800部(集)影视译制片中担任主要创作。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魂断兰桥》、《我两岁》、《茜茜公主》、《廊桥遗梦》《诺丁山》等。她担任主要创作的八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如《亡命天涯》、《国际女郎》、《追捕》等, 曾获“上海青年艺术十佳”称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
由于她在美国影片《昏迷》中为女主角的出色配音,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
曾获上海青年艺术十佳称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