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一种标志性武器,不仅仅是装饰之用,更用于战场厮杀
在古代战场上曾经涌现出过无数的兵刃大行其道,仅仅是从三国时期便可一窥全貌:吕布方天画戟独斗刘关张,关羽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一杆丈八蛇矛喝断当阳桥,赵云长坂坡上七进七出,太史慈、黄忠百步穿杨……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好像都是长兵器,凭借着一寸长一寸强的特性得以纵横沙场,临阵斩将。而除了刘备手持双股剑之外,没听说过哪员大将手持刀剑击杀敌将。而且刘备“双臂过膝”,手持长剑大概和拿着长枪也差不了多少。
而相应的,剑似乎并不作为拼杀兵刃存在,而是一种标志性的武器,作为武士和贵族阶级身份的象征。比如《考工记》中记载周朝上士、中士、下士三种阶级佩戴的剑的规格也不尽相同,可见剑类兵刃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因此才有“佩剑”之称。比如曹操就佩有倚天剑,而王勃《滕王阁序》当中则记载了吴帝的宝剑紫电,秦王嬴政面对荆轲刺杀时,曾试图“拔其剑”,但却因为剑身太长没拔出来,只好绕柱而走。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剑类兵器可以说是身份上的象征,而并不用于战阵厮杀,不过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剑在我国兵器史上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便用于征战,等到春秋战国时期更是诞生了无数关于剑的传说。最出名的莫过于干将莫邪以生命铸剑,楚王偶然得到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造的湛卢剑,因此特意请出著名铸剑师胡风子观赏,胡风子赞叹道: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二,当真称得上是价值连城。而欧冶子除此之外还铸造过:纯钧、鱼肠、胜邪、巨阙等剑,无不是一时精品。
而剑实际上并非仅仅作为装饰之用,而是真正登上过万军厮杀的战场,见识过血染的风采。当时的青铜剑普遍采用八边形构造,而且在铸造过程之中加入了足够含量的锡合金,使得青铜剑在构造上十分坚硬。凭着先进的铸造工艺,青铜剑的韧性甚至直追此后汉代出现的钢剑,上个世纪发掘的秦陵古墓之中,历经千年才被发掘出来的青铜剑因为良好的防腐技术依旧能够使用,墓中的青铜弩甚至还能够发射,由此可见青铜剑的厉害之处。
而在发掘的秦陵古墓之中,能够发现在在那些持弩射击的射俑腰间,佩戴着秦剑。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手持长戈、长戟的秦兵,根据规模宏大的《战国水陆攻战图》之中能够看出,这些弩手关键时刻同样会握住长剑,与手持长戈的秦兵一起上前厮杀,并非是仅仅作为佩剑而已。这一时期的青铜剑剑身大大加长,能到70公分,甚至是140公分,能够双手持握向前劈杀,展现出强大的威力,等到汉代灌钢法、炒钢法成熟后,应运而出的钢剑更是成为了战场上当之无愧的主力。
剑被称之为“直兵”,主张一个有进无退,因此当时专门发展出了一种战术。手持长剑的剑手和手持长戈的同袍互相配合。长戈勾开敌军的兵刃,剑手则是凭借着敏捷的步伐,突入敌军阵中,撕裂敌方阵线。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两代当中,经常能够见到步履矫健的剑手持剑上前,凭借着长剑斩下敌军首级。不过随着唐宋以后,长剑便逐渐没落,等到明朝,剑就彻底沦为仪式用兵,再也难以展现曾经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