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写作法
为了给你节约时间,我写了摘要和关键词,你在1分钟内就能决定要不要继续阅读。
摘要
写作是一个信息生产活动,有制造,组装,测试三个步骤。分层工作法能有效使用脑力,让每个创作者能快速写出好文章。
关键字
写作、编辑、发散、聚焦、占位符、一致性
全文3.4千字,大概需要8分钟。
正文
续前一篇 文章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没构思,我们接着聊写作。前文谈了构思,现在我们有一个大纲,接下来就是展开大纲中的要点。
如果将写作看成是一个生产活动(事实上它就是一个生产活动,生产对象是信息),这个生产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
1.制造:通常伴有物理或者化学变化。我们将大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就是在制造。
2.组装:将零件拼装组合成新个体。编辑就是将文字,图片,表格组装成一篇文章。
3.测试:对零件及最终产品做检查。查找错别字,大声朗读语句是不是通顺,以及将文章初稿给朋友看都是做测试。
既然写作是一种生产活动,三个步骤应分开操作。很多初学写作的人却想一步到位,他们同时在制造(将想法写出来)、组装(修改文字)和测试(对读者有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慢,只将这三步分开,就能提高速度。在谈具体操作前,对非虚构类写作,应遵循下面5条原则:
5条基本写作原则
1.读者跟你一样聪明
写作是双向沟通,你不想跟糊涂蛋聊天,糊涂蛋也不会听你说。你要假定读者跟你一样聪明、成熟。只是你看到的一些东西,他们没有注意到,没重视。你的任务是引导读者的视线看你看到的东西。
2.易懂为先
我们谈的是非虚构写作,目的让读者理解你的观点和想法。表达一定要简单、直接,不能委婉,不要为了追求多样性而变换词汇和句式。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别跟读者捉迷藏,他们没功夫猜你想说什么,开头就要亮明观点,摆出证据。
3.具体表达
要让对方理解并记住你说的话,具体、形象地表达非常有用,比如:
抽象:我生活很幸福;
具体:我吃着火锅唱着歌;
要尽量避免抽象名词,当有些抽象概念绕不过时,像行话、缩写、专业术语等,应在文中解释它们。
4.保持一致
保持一致是指全文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所有的内容都支撑当前主题,不谈与当下话题无关的内容。
5.分层创作
分解是我们处理复杂事物的自然方式,分解有分块分层两种。分块就是将大的切分成小的,有时候,切分会破坏功能,比如一床被子,分块后就是一堆破烂。
如果对被子分层呢?被套是一层,被面是一层,被芯又是一层。这种像剥洋葱一样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事物。
前面说写作有三步,那么就有两种创作方式,一种是边制造,边组装,对应写作就是写一段改一段。还有一种是先将零件制造完,再集中组装,对应写作就是先将想法全写出来,再修改调整。那种方式更好呢?
大脑的两种工作模式
我们从大脑工作原理出发,大脑的思考有两种模式:聚焦模式(focused mode),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用弹球类比如下图:
在聚焦模式状态下,球在局部弹来弹去,只有局部神经被激活,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四则运算,逻辑推理。而在发散模式下,球会在整个桌面游走,神经信号在大脑内大范围移动,有利于创造。
显然,产生想法,将它变成文字(下文的「写」指的是这类活动)时,更需要创造性,大脑以发散模式工作,而修改词语使它符合逻辑,语义和经验(下文的「改」指的这类活动),大脑则以聚焦模式工作。
为了不让大脑在这两种模式间频繁切换,写的时候就只管写,不管语法,词语,格式。你要捕捉头脑中的想法,并在消失前将它变成文字。
有人为了不让自己回看,就用物体挡住先写的内容。我的写作工具 Markdown 编辑器 Typora ,有一个聚焦模式,打开后只高亮当前光标所在段落,其他部分变灰,能减少改的冲动。
分层处理的4个好处
有人说,我就喜欢边写边改,不改通顺我没法写下一段。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种地,都会定好当天耕种地块大小,首先将这块地耕完,再播种。为什么不耕一垄地后马上播种呢?
因为更换工具的成本很高,频繁切换还会打破动作惯性,又得重新熟悉。
但在知识工作时,我们经常忘记这种常识。因为全部工作都在电脑上,没有刚性的物理约束,从一个软件切换到另一个软件很容易,你可以在一秒内从Word 转到 Photoshop 界面。
既然切换很方便,有些创作者就想一次完工,写完一句立马修改,需要一张配图,马上转到PS,还同时想着排版……听着就很累。
他们的手和脑都没闲着,可效率并不高。大脑不像电脑,能从一项任务立即切换到另一项任务。
当你从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注意力并没有立即转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的注意力仍然在思考A任务,这个现象叫做「注意力残留」。
因此,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切换,能有效利用你的注意力,将大脑运算能力用在核心任务上。这种分层的工作方式在创作中随处可见,看两个例子:
Photoshop的图层
很多人都会用做图软件Photoshop(下文简写为PS) 。在PS中你可以创建多个层,在每个层中创作,当前层的修改不影响其他层。
为了免受干扰,保持专注,你还可以隐藏一些层。你将全部图层做好后,就可以合成为一件丰富的作品。
乐曲的音轨
一支曲子有多种声音,假如有一个音乐家 Jack Niu ,突发奇想,想一个人演奏一支交响乐。幸运的是,他会演奏曲子中的所有乐器,那么他一个人能演奏一支交响乐吗?
一支乐曲中有很多音轨。音轨的功能跟PS中的图层一样,每个音轨可以录制不同的声音。我们的音乐家 Jack Niu 可以先录钢琴,再录大提琴 ,小号,定音鼓……
所有声音都录好后,他合成这些音轨,一支美妙的交响乐诞生了。你看,分层能让人完成不可能做到的任务——一个人奏出一支交响乐。
事实上,大部分音乐,电影,都是这样分层录制,后期合成的。分层至少有四个好处:
1)降低认知负荷,专注当下任务;
2)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减少切换损耗;
3)多层次叠加后的作品更加丰富和饱满;
4)更频繁感受到完成(每处理一层都是一次完成),更有动力。
分层工作也就是经济学常说的分工,分工提高效率。在受到物理限制,任务需要多人完成时,我们自然就想到分工。但在写作这样一个人能全部搞定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忘了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怎样将这个理念应用到写作中呢?
用占位符连贯地写
写又可以分为多层,一层写文字,一层写公式,一层写表格。合理运用「占位符」能让思路保持连贯。什么是占位符呢?在你大脑高速运转时,思路在流淌,情感在飞泻,有些细节你可能一时想不起来。
这时候千万不要停下来去查资料,用一个符号代替想不起来的细节,哲学家怀特海说:
一个好的表示法(符号 )可以让大脑从不必要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大脑自由地专注于更高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人类的智力。
占位符就是你设计出来的表示法,避免打破创作惯性,减少切换,保持思路的流畅,也方便回头定位。
比如,前面我引用的怀特海的这段话,记得不太清楚,我就会用:
怀特海 表示法 @@@
这样的方式占位。
@@@ 是代表我在这里需要金句或者引用,通过这个符号先占住位置,回头再查找补充。你也可以设计一些占位符号,能有效的提高你的智力。
保持内容一致地改
将大脑中的想法转写到外部后,就要做组装(改),很多没用的零件还要扔掉。如何确定组装的方式以及扔掉那些呢?
改的目的是要保证一致性,大哲休谟将世间的一致性总结为三大类:
相似性:相似与对比;
连续性:先后或者递进关系;
因果关系:可以先因,也可以先果。
为了保证一致性,让读者抓住主题,把握重点,你要消减层级,合并同类群组,删除无关紧要的论据。
你还应准备一个检查清单,写完后,核查易犯错误。关于如何将文字修改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是一门永无止境的技艺。
有很多书都在教这个技艺,我推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还配有练习题和答案。
发表前不要忘了测试
相传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能听懂的,就留下,听不懂的,就改,改了还听不懂的,就不要了。
在一篇文章写好后,我们也应该自己多读几遍,或者让别人多看看,发现问题后马上修改。
高手精通形式
最后,新手遵从规则,外行不守规则,高手精通形式。有很多写作课程,讲了大量方法,你不要被它们迷惑。
应寻找背后的通用原理,原理和原则只有很少的几条,掌握它们后,你就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引用李小龙的话就是:
那些自由、有创造力的武术家:探索自己的经验,采纳有用的,摒弃无用的,并加入自己基本拥有的。
这个武术家换成任何「家」都成立。
祝你写出好文章,成为好作家!
前期文章:
√ 行为设计学 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通过营造数字环境,设计行为,发展和改善处理信息的方法,跟读者一同系统的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