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莎悔罪”——冰天雪地里忍辱负重的德皇亨利四世

上篇文章,我们讲述了神圣罗马帝国奥托大帝将神权置于皇权之下,皇帝有权决定教会主教的任免权。但是这种行为是建立在皇权绝对强大的基础上,自10世纪起,源自法国的教会改革运动传遍欧洲各地,反对世俗人员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地方封建势力为扩大权力,往往借助教会的力量来削弱王权,因此教会与教皇为争夺任命主教的权利冲突不断,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卡诺莎悔罪”事件。

皇权与教权之争 图片来自网络

年幼继位,逐步掌权。

1056年亨利的父亲意外去世,仅六岁的亨利登基,即亨利四世,政权掌握在他的母亲手中。主上年幼,德意志教会和地方势力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科隆主教安诺二世甚至劫持亨利四世,掌控政权,干涉亨利四世的婚姻。亨利四世致力加强自己的皇权,给予中小贵族很多的支持,使他们慢慢壮大;他竭力制止社会动乱,惩处罪犯;他保护那些被强制皈依基督教的人,并希望能让这些人回归自己本来的宗教信仰。亨利四世忙于帝国境内皇权的巩固,也逐渐放松了对罗马教廷的控制,这一时期罗马教会逐渐挣脱了帝国对教会的控制。

帝王的年少轻狂,争锋相对。

1073年,罗马教廷红衣主教团乘机推举年届五旬的希尔德布兰德,担任新任教皇,称格里高利七世。格里高利七世长期以来就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一直决心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因此他上任不久,便颁布了著名的《教皇训令》,该训令宣称:教皇永无谬误,罗马教廷有权罢免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甚至皇帝,违者严惩。这一训令完全打破奥托一世制定的规则,皇权与教会的冲突激化。

格里高利七世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亨利四世正在镇压萨克森人的叛乱,为避免与两者同时对抗,亨利四世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亨利四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任免权,格里高利七世认为亨利四世没有权力干涉主教的任免权,因此亨利四世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生了激烈冲突。

1076年,年少轻狂的亨利四世在沃尔姆斯举行帝国宗教会议,高调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并对教皇斥责道:“我,亨利,以上帝恩宠加身的国王及全体主教的名义,向你奉告:下台吧!下台吧!在时代洪流中毁灭吧!”

格里高利七世针锋相对,1076年2月22日宣布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这致命一击使亨利四世毫无招架之力。罢黜教籍意味着在欧洲的宗教世界里,亨利沦为了异教徒,得不到民众的支持,那么皇位也不合法。而一些地方贵族开始出现了叛乱。面临内外交困的绝境,亨利四世不得不向教会低头。

帝王的屈辱,雪地里赤脚的乞求。

1077年1月,德意志寒冬凛冽,大雪纷纷,国王亨利四世以罪人的打扮,光脚,披毡,领着妻子在教皇所驻的卡诺莎城堡外冰天雪地里站立了三天,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就是“卡诺莎悔罪”事件。格里高利七世不得不取消了绝罚。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