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兔、玉虎鉴赏
殷墟妇好墓 玉兔
此件商代晚期玉兔长102.2毫米,宽58.3毫米,厚1.9-5.2毫米,重量为43.5克,净水密度为2.92克/立方厘米。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可能是新疆料。
玉兔通体抛光,呈扁平状,青黄色,微透光,局部可见白色及褐色沁。兔作伏卧状,头大身短,张口露舌,大圆眼,长耳,耳上饰鳞纹,短尾略上卷,背微凹,前、后足均雕出五爪,前足上有小孔。造型虽然简单,形象真切,极为传神地表达出小兔的憨厚可爱。
玉兔局部放大图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蟾远不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和广寒宫,这是中国人想象中最清幽凄美的一幅画面了。明月照愁人,天涯肠断,这倒成就了玉兔,深入人心。
唐诗里的玉兔和商代的玉兔,当不是同一只兔儿,至少妇好的时候,还没有嫦娥的传说,玉兔和月亮的关系也还不清楚,它就是现实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兔儿形象,被雕琢在玉器上,以期永远留住它憨态可掬的瞬间。
兔儿的形象,刻画得简单,长耳后贴,匍匐,圆滚滚的大屁股,机灵的眼睛。美术课上,我们也是这样画兔的。商代的兔子和今天的兔子,应该区别不大吧;妇好喜爱兔子的心情和我们喜爱兔子的心情,应该也区别不大吧,这样古玉就又一次让我们与古人神交了。
殷墟妇好墓 玉虎
此件商代晚期玉虎长133.3毫米,宽44.0毫米,厚4.5-5.0毫米,重量为64.6克,未受沁部位硬度为6-6.5莫氏度。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可能是新疆料。
玉虎呈扁平状,青色,可见絮状物,微透光,油脂光泽明显。局部可见白色、糖色及黑色沁,器身残留有朱砂痕迹。虎作伏卧状,昂首,张口露齿,臣字形眼,眼角上有圆孔。大耳,体肥硕,背内凹,四肢前屈,足雕四爪,尾略上翘卷成小孔状。身饰云纹,尾饰人字形纹形成的节状纹。
文献记载琥为“六瑞”之一,用于祭祀西方神灵。此虎扁平,头部有穿孔,其整体结构与该墓出土的片状玉鸟、玉牛、玉龙等相似,仅造型不同,其用途可能均为佩饰。
玉虎之仪态,便有三重品格,辗转可观之。
其一,骨肉停匀,气血和润。玉虎身形矫健,四肢盘卧,虎尾飞扬,大口开张,大有虎虎生风之势。这身形的塑造大有学问,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稍有不慎则不为虎形,慵懒了像是肥猫,狡黠了又似土豹,若身体运力之势不能表现,则又近乎龙、鸟之类,难辨虎形。唯此玉虎,可叹玉工用心良苦,运笔时按而藏锋,即有肉感,提而后行,即有骨感,外廓造型,似是一笔而出,得心应手,出乎自然,内琢线条,又中规中矩,浓纤有方。这虎之形态,真可以见得骨肉和气血。
其二,矫健飞腾,纵横离合。玉虎的尾部最是传神,后股撑地做腾起状,大尾高昂,好像有势不可挡、力卷风云的架势,只见这一刻画,便觉这虎律动着一股生命能量,这似乎又是商王朝统治者的精神写意。商人王妇之虎,折射着商王朝的野心勃勃,野性自然,强者自强。虎尾上有三组双弧纹,方向趋同,长度依次递减,收于高扬尾尖。先秦三代玉器,常用此纹做虎身或虎尾的标识,似乎是表现其皮毛形态,后来形成范式,符号化了。联组双弧纹最讲究纵横离合,错落有致,让人观之舒服,离合之间是要诠释这只硕虎那如剑一般利尾的律动,微妙的平衡打造了一条流畅的尾巴。
其三,藏收盘屈,逎浑谨严。虎身分布几组几何图案,大战略,大布局,大钩彻,大回旋,一笔下去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直线略弧,翻卷略方,整体勾线简洁,细部绵密俏皮。这虎身上的几笔纹饰便成了名扬考古学界和美术史界经年不衰的经典,从此这线条盘曲之道,便以此器为祖师爷了。流线易显飘逸,谨严者难得,而以简单的笔法刻画虎身逎浑之姿态者,倍难得之。所以此一重品格,君可品味得否?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